环境对发电企业的倾述
摘要
随着我国对经济增长的快速需求,各种工矿企业对环境的污染也逐渐凸现出来,特别是近几年的空气质量明显变差,往年的蓝天白云早已不在,现在很多人愿意到偏远的西部旅游占有相当比例的人是为了西部那仅仅有一部分没有被污染的空气。然而,作为能源供应的电力企业,他们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同样非常严重。在我们现在发电比例相当大的火电和水电企业两者火电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是显而易见的,核电站对环境污染很小,但其安全又不得不加倍考虑。
关键字:经济增长、能源、电力、火电、水电、核电
一、概述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电力工业得到了超常规发展。我国电力工业的构成以燃煤发电厂为主,近期由于超临界及超超临界压力大容量火力发电机组的发展,火电机组的总容量又有所上升,目前以及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火力发电在我国电力工业中仍将占主要地位。火电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成为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环境问题,已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作为“十一五”期间政府的重点工作,电力环境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二、各种电厂对环境的危害
1、火电厂
在火电、水电以及核电三者之中对环境危害最大当属火电,随着环境保护工作重心从对污染物的“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的前移,提高从事火力发电专业人员的环保意识与素质,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火电环保技术已显得非常必要。
火力发电过程中,排出大量烟气、灰渣,发出噪声等,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在选择火电厂的厂址时,应充分考虑火力发电引起的环境问题。一般规定,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火电厂工程,在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在初步设计阶段,还应提出防治环境污染和有关工业卫生的设计文件。防治污染的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和投产。火电厂环境影响分析评价,一般分大气环境、水体、噪声和其他环境影响,如对土壤、生物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等。对有超高压(330~750千伏)升压站和超高压输电线路出线的电厂,还应考虑电磁噪声和电晕对无线电、电视等的干扰以及出线走廊内线路下静电场对人体和其他设施的影响(电磁污染)。环境影响分析评价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现状的调查和评价、污染产生的影响及防治措施等。 (1)烟气污染
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燃煤电厂大量耗煤所产生的煤烟型大气污染对全国的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和损害。
火力发电厂排烟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NOx)的浓度虽然低,但总量极大。火电厂的粉尘、二氧化硫排放量均居全国各行业的第一位,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排放量的40%-50%。氮氧化物的排放也越来越引起密切关注。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对电力的需求也将相应增长,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的煤的消耗量也将增长。而我国以燃煤为主的电力生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是电力工业发展的一个制约
因素。因此,建设一个清洁的、高效的、安全的电力生产行业,是我国能源战略的紧迫任务。煤炭直接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不断增长,使中国很多地区酸雨量增加。全国每年产生140万吨二氧化硫。 (2)粉尘污染
火电站产生的粉尘对电站附近环境造成粉煤灰污染,对人们的生活及植物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全国每年产生1500万吨烟尘。 1.2.1、火电厂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能较长时间飘浮在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对于火电厂,主要有输煤系统作业场所漂浮的煤尘,锅炉运行中产生的、锅炉检修中接触的锅炉尘,干式除尘器运行、干灰输送系统及粉煤灰综合利用作业场所的粉尘,电焊操作产生的电焊尘,采用湿法、干法脱硫工艺的制粉制浆系统产生的石灰、石灰石粉尘及石膏干燥系统、脱硫废渣利用抛弃系统产生的粉尘。 硅尘一般是指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以石英为代表的硅尘是电力行业危害性最严重且危害面较广的一种职业性有害因素。 特点
火电厂的煤尘一般是含有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国家规定最高容许排放质量浓度为10 mg/m3),尘粒分散度高 ,直径小于5 μm的占73%。
锅炉尘一般是含有10%~40%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国家规定最高容许排放质量浓度为2 mg/m3),尘粒分散度高,直径小于5 μm的占73%。
除尘器、干灰输送系统及粉煤灰等综合利用作业场所的粉尘,也是含有10%~40%游离SiO2的粉尘,粒径一般在15 μm以下,5 μm以下的占有相当份额。
脱硫装置制粉系统的粉尘一般是含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其主要成分为CaO、CaCO3或其他脱硫剂(脱硫剂的品位一般要求纯度为90%或95%)。脱硫装置石膏处理或废渣处理系统的粉尘一般是含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其主要成分为CaSO4.H2O或其他脱硫废渣。
1.2.2、火电厂生产性粉尘对职工的危害
粉尘的分散度越高,即粉尘粒径越小,其在空气中的稳定性越高,在空气中悬浮越持久,工人吸入的机会越多,对人体危害越大。呼吸性粉尘可沉淀在呼吸性的支气管壁和肺泡壁上。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易引起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即尘肺病,属国家法定职业病。其中硅肺、煤尘肺、石棉肺和水泥尘肺等均属于以胶原纤维增生为主的尘肺。职工长期高浓度吸入含量大于10%的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即硅尘),会引起硅肺病。肺组织胶原纤维性变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破坏性病理组织学改变。目前尚无使其消除的办法。对于这一种尘肺,尤其是硅肺的治理,主要是对症治疗和积极防治并发病,以减轻患者痛苦,延缓病情发展,努力延长其寿命。
火电厂生产性粉尘73%以上是粒径小于5 μm的呼吸性粉尘。因此一定要重视粉尘危害后果的严重性,做好粉尘防治工作,防止尘肺病的发生,保护职工健康。 (3)资源消耗
发电的汽轮机通常选用水作为冷却介质,一座1000MW火力发电厂每日的耗水量约为 十万吨。全国每年消耗5000万吨标准煤。
2、核电站环境问题
核电站环境问题因核电站的建造和运行而引起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为防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包括核电站对环境的影响、核电站的环境标准、核电站的环境保护以及核电站对环境影响的评价等。
2.1、环境影响
核电站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有非放射性影响和放射性影响。非放射性影响主要是指化学物质的排放、热污染、噪声及土地和水资源的耗用等,类似火电站对环境的影响。核电站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是产生放射性。电站核反应堆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核燃料裂变和结构材料、腐蚀产物及堆内冷却水中杂质吸收中子均会产生各种放射性核素。少量的裂变产物可通过核燃料元件包壳裂缝漏进冷却剂或慢化剂,排入环境。
核电站反应堆发生事故时,大量放射性物质会通过各种途径排入环境。反应堆排出的废液和废气中的放射性核素,通过各种途径,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变化过程到达人体。 2.2、环境标准
为了限制核电站向环境排放放射性物质的量,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减少对人体的危害,发展核电的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于1986年 4月23日发布了《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简称《规定》)。《规定》对核电站选址和正常工况及事故工况下的控制值分别要求:“核电厂周围应设置非居民区,非居民区的半径(以反应堆为中心)不得小于0.5km。核电厂非居民区周围应设置限制区,限制区的半径一般不得小于5km。” 核电站在正常运行工况下的剂量限值和排放量控制值是:每座核电站向环境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对公众中任何个人(成人)造成的有效剂量当量,每年应小于0.25毫希(25毫雷姆)。 2.3、环境保护
为了减少核电站排放放射性物质的量,核电站排放的三废都要经过严格的治理。一般采用的方法是:①放射性废液,包括核电站运行时产生的工艺废液及洗涤废液,用蒸发、离子交换、凝聚沉淀、过滤等方法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至江、河、湖、海。浓缩液及高放射性废液,经浓缩后固化贮存。②放射性废气,包括来自一回路的除气过程的排气、废液蒸发、辅助系统的蒸汽以及其他除气过程的排气等,经过过滤、储存、衰减等过程,待其放射性水平达到允许值后,通过烟囱排入大气。③固体废物,包括废液浓缩物、污染了的工具、衣物、净化系统用过的离子交换树脂等,通常按照它们的放射性水平高低、分别装在金属桶或用水泥固化后放到废物库储存,并有严格的措施,防止它们受到水的浸蚀而造成对周围土地和水体的污染。核电站本身除有完整的三废治理措施外,还要实行严格的环境管理,如对排出物的排放管理、监测制度以及对放射性废物的储存和运输的管理等,目的是把核电站放射性对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少到合理的程度。
3、水电站
水电站将江河围起来提高水位来增加水的势能 ,通过水的势能差来发电 ,这样就会形成类似湖泊的水库 ,一旦上游有污水排放就会在这里蓄积 ,这样治理起来就非常难了。
修建水电站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环境,使得原来的洄游鱼类无法正常洄游,使原来的近岸植物被淹没,原来的旱生植物近岸生长,相应的,原有的动物生存环境也会遭到破坏!不得不进行迁移。同时还有可能引发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同时,新科学家杂志称:水电站并不是象人们想象的那样,对环境无污染,相反它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量超过了火力发电厂。
据该杂志称:本月下旬,在德国举行的世界大坝协会新一轮的会议上,将会提出一项对大坝进行监测的动议。该杂志称:其中的关键因素包括有机物被冲刷到水库中,因而产生温室气体,另外淹没在水中的森林腐烂后,也会释放出温室气体。水库释放出的气体包括二氧化碳和甲烷。
新科学家杂志称:不流动的水中所产生的气体是最多的,因为腐烂的植物产生甲烷,它比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要高20倍。在大坝建成以前,水库中的水比河水释放出更多的甲烷。 根据对两座热带雨林地区的水库的调查:巴西的Balbina水库,法国的 Petit-Saut水库是温室气体的主要产生源。据报告,位于北半球和赤道区域的大坝水库数几十年来一直在释放温室气体。这与通常人们的想象不同,人们原来以为水库是不会释放出温室气体的。
三、总结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障,如果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那么人类的生存将面临生存性的
挑战。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我们很明显的看到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在我们的21世纪初各种极端天气的出现我们更加意识到对环境保护是刻不容缓的。我们应该针对不同行业采取相应措施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全世界各个国家应该通力合作,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齐抓共管将我们的环境保护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让人类不会因为环境的破坏而面临生死之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