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汇编
(2017-——2018学年)
小 李 小 学
教学目标管理制度
一、工作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掌握教学大纲、教材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实施要点
1.认真贯彻教学常规要求,使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测试等方面达到规定的标准。
2。转变教学思想,搞好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质量。
3。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基本掌握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基本学习方法,养成勤奋好学的自学习惯。
4。加强质量控制,做好教学质量分析工作,落实改进措施。 5.各学科教师都要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6.努力做好教务工作,对教学档案、统计材料、计划总结、报表等,进行整理、编目并发挥作用。
教师业务学习制度
一、教师应参加学校定期进行的业务学习、学校集中专题培训、
继续教育学习以及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学习,每逢星期三下午为业务学习时间。由教导主任负责,由学校教导处、教研组制订全学期的教研和业务学习计划,确定每次学习的主要内容。
二、学校安排的外出听课、培训、校内辅导学习,必须按规定时间参加学习和听课、评课及其他活动,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迟到、早退,因病、因事不能参加学习的要提前履行请假手续,向教导主任请假,记载出勤情况.
三、教研组业务学习时间,由各组、各室负责人召集,组织教师相互交流教学经验或进行集体备课等活动。
四、业务学习纳入教师的继续教育课时和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晋升职务、职称的重要依据,每学期每人必须达到上级规定的培训学时,业务学习缺席达20%以上,不能评选为先进.
五、凡参加学习人员必须思想集中,积极发言,认真做笔记,不得看与本次学习无关的其他书报或做其他事情.
六、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教学为中心,以教科研促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
七、教师间互相学习,共同促进,有不懂的问题,互相请教. 八、每次学习按安排的位置就坐,期末每位教师将学习笔记交校长室查阅。
教师听课评课制度
听课是一种直接的从课堂情境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从感情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师参加校内外听课能直接学习他人教学经验,博取众家之长,共同探索教学改革途径和培养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因此,每位教师要挤时间多听别人的课。为了扎实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促进教学,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听课要求:
1、坚持相互听课制度,教师每学期不少于12节,中层领导不少于20节,校级领导不少于30节。
2、听课形式:推门随堂听课(校长、中层领导、教研组长、教师不打招呼随时进课堂听课)。学校组织听课,公开课听课,示范课听课、观摩课听课、外出听课。任何教师不得拒绝其他教师听自己的课,凡属本学科的听课,当节次同科无课的教师一律参加听课。
3、听课时要做到听、看、记、思有机的结合。
⑴听上课教师的语言是否流畅,表达是否清楚,是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方法和要求,是否重点突出,评得当,是否有知识性错误,不否有创新的地方。教师的思维是宽泛,学生发言是踊跃,学生参与活动是否有效,课堂比例是否适当.
⑵看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如教态是否自然亲切,板书是否规范合理。教学手段运用是否熟练.学生学习是否得法,处理课堂偶发问题是否灵活巧妙。学生参与活动设计是否合理巧妙。
⑶记教学实录和教学评点。听课记录应全面、具体、详细.包括
情境创设,学生运用,练习设计,教学反馈,课堂的重点与失误等,还有对主作者的评析.
⑷外出听课后,要及时整理,总结经验与体验并向相关学科教师传授。
二、评课要求
评课实质是对课堂教学成败的实际原因作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并能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评课应围绕以下内容进行:
⑴评教学思想。即从教学思想这一角度出发,依据课堂教学活动的实例,评议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 的体现.
⑵评教材处理.即从教学内容处理角度,评议教材体系及知识体系是否把握得准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对比是否突破,内容定量是否妥当等。
⑶评教法运用,即从教学方法处理的角度,评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用教法是否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
⑷评学法指导.即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法指导的情况进行评议。
⑸评教学过程。即从教学结构这一环节出发,评议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教学组织形式是否科学,教学的整体结构是否严谨,教学节奏是否得当等。
⑹评教学效果。即教学内容的完成程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能力的形成程度,学生思维的发展程度等。
教研工作制度
第一章 工作目标
第一条 组织教师学习、理解和研究课程标准。
第二条 组织教师学习、理解、研究和把握好新教材;开发、编写学校课程教材.
第三条 探讨体现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式、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教学发展目标的教学方式,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第四条 研究体现课程改革需要的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发展评价等评价指标要素和方法.
第五条 探讨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工作的有效策略。
第二章 工作任务
第六条 实验教材研究;课程标准研究;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研究;发展性评价研究;教师培训和教学新策略研究。 第三章 工作措施
第七条 强化教研工作管理:①保证教研活动时间。各学科教学研究每周集中活动时间不少于两节课;努力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研活动的深入并取得实效。②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指导、管理、监控。各教研组必须制定教研工作计划与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要加强新教材教法指导,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研究课,对课堂教学进行指导;要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加强教学质量监控。③各学科教师要经常征求家长、学生对教材、教学的意见或建议,及时反馈到学校。
第八条 明确教研工作重点。通过新课程实验,探讨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是基础课程改革研究重点。牟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研究成果要通过各种展示、研讨活动及时转化为教学效益;要及时总结教改活动,推广教改成果,提高教育质量。 第四章 工作要求
第九条 强化学习。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基地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及要求;全体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全面、准确地领会课程标准;要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审视教学实践活动,及时地调整实践策略,创造性地从事课程改革工作。
第十条 加强研究.实验教师要拓展视野,开阔思路,用整体的思想深入开展研究工作,研究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教材之间的关系,研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活动诸因素的关系,研究学与教的关系,研究评价与发展的关系,研究学习方式与指导方式的关系。
第十一条 重视积累。要注重各种原始资料的积累,指定专人、专柜保管,为研究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材料,确保研究工作有效、深入、持久.
第十二条 注重总结.各教师要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总结与反思.
课程表编排制度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编排课程表最基本的要求是使学生在每一天都保持学习的高效率。要根据学生精力的变化曲线,合理安排。要实行编排课程表的”一不、二要、三搭配\"的法则。”一不\"是记忆性学科不排连堂课;”二要\"是:需要理解力强的课要排在上午第一、二节;\"三搭配\"是:作业多的和作业少的搭配,文化课和音体美课搭配。
二、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进修。编排课程表时,要注意让每个教师在各班的教学时间保持适当距离,以便学生有时间复习、消化,教师有时间备课和批改学生作业,也便于教师统一所教各班的进度;要考虑教学仪器、教具、场地和其他设备的分配和使用情况,使教师有时间准备实验,上课时不发生场地和仪器的冲突。
三、有利于教研组开展活动。编排课程表时,要考虑给各科教研组空出一些共同的时间,以便教师集体备课和开展教学研究。
四、编排课程表时,要注意倾听广大教师特别是教研组长的意见。课程表一经正式排定,就不宜随意变动,避免打乱教学秩序。
教学质量管理制度
1.教学质量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2.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一定的质量标准组织全部教学活动,全面而有效地控制对教学质量可能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各个环节,使之处于最佳状态,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3.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有效地控制影响教学质量的这些因素。
(1)指导教师的教学。教师是教学的重要因素,他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是处于主导的地位;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教学技巧。学校领导及管理人员应指导教师不断地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能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2)指导学生学习.学生是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学生的知识基础、身体素质和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等都是决定教学质量高低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学校领导及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做到全面发展。
(3)组织教师钻研教材、教法。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信息,教材的质量及教学的方法对教学质量影响很大。学校领导管理人员要善于组织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
(4)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教学秩序的好坏,是能否顺利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教学秩序是以学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日常工作安排的合理化,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严明的组织纪律为基础的;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必须全面抓好这些工作,并随时注意和
制止一切打乱正常教学秩序的思想和行为,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以利教学工作循着正确轨道有序地运转.
(5)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充实必要的教学设备,如图书、资料、仪器、教具、体卫器材、活动场地等,是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应根据本书有关章节对教学设备提出的各种要求,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以求实现。
4.学校领导及管理人员的水平和修养、指挥能力和领导艺术,教务行政工作人员及教学辅助人员的工作质量,对教学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提高学校领导管理人员自身的水平和修养,提高教务行政人员、教学辅导人员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自觉性,是教学质量管理的不可缺少的内容。
教学质量标准制定制度
一、要针对教学质量管理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科学的教学质量标准,这是教学质量管理的依据和基础。
二、制定教学质量标准,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各环节的要求,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按照学年的层次,从低层到高层确定不同的质量要求。按照教与学的两个方面,制定教师工作的质量标准和学生学习的质量标准.
三、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要遵循教与学的统一原则.以教师教学的质量要求为主导方面,对学生学习质量要求要相应一致,不能教、学脱节,更不能对立.
四、制定教学质量标准,要遵循合理原则和权威原则。质量标准要依据教和学的客观规律,包括教育规律和心理规律。质量标准要有现实性,就是师生的可接受性和实践达标性。
五、制定教学质量标准,要遵循简明原则和运用原则。制定标准要明确、扼要,使师生易于掌握,便于执行。要具体,不能抽象;要明确,不能模糊;要扼要,不能繁琐。
六、欲制定上述符合科学原则的教学质量标准,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严肃认真的业务分析,要发动教师集体研讨,参考学生的反映,听取社会、家长的意见,集思广益,沟通信息,最后经过专家评定,并为学校领导和教师所承认,才能切实地贯彻执行。
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制度
一、按照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确定办学目标和素质教育工作目标。
二、制定素质教育的规划和年度计划,措施具体可行。
三、认真组织干部、教师联系实际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和有关文件. 1、不按考试分成绩给学生排队。
2、不以学年的考试成绩作为对教师晋级、奖励的惟一依据。 四、有提高领导班子素质的计划、措施、制度,能认真落实,取得实效。
五、校长严格执行,履行职责,依法治校,做到令行禁止,深入实际,抓点带面,认真组织和指导教师实施素质教育.
六、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有关教师应履行义务的规定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职员工无侮辱、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现象.无品行不良和违法、违纪问题。
七、认真执行中小学教职员工聘任制有关文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使教职员工积极性得到发挥.
八、有提高教师素质的计划、措施、制度,能认真落实,取得实效.加强对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成效明显。
九、对各类学生因材施教,后进学生转化工作取得成效。 十、加强学籍管理,与街道和家长密切配合,严格依法控制学生辍学。
十一、加强学籍管理和家长密切配合,严格依法保证学生入学,控制学生辍学.
十二、把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及各项工作之中,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十三、贯彻国家和地区有关德育工作的法规、文件,落实《中小学教育整体化工作纲要》有一定效果.结合各年级实际,加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增强实效性。
十四、健全德育工作管理系统,注重常规管理。加强和改进班主任、少先队工作和思想品德课教学。建立和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十五、严格按国家和地区的课程教学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增、减、停、改课程和课时。
十六、认真执行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优秀课达到50%以上。
十七、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家庭作业量. 十八、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执行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不利用课余时间、节日、双休日、寒暑假进行全班性补课或上新课。不擅自给学生征订复习资料、书刊。
十九、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健全教学工作管理系统。校长以主要精力抓教学工作,深入课堂和教研组,指导教师改进教学。
二十、认真落实国家和本市有关体育、卫生工作的规定。 提高体育课、课间操、眼保健操和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保证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加强卫生保健工作,保证健康教育时间,有防治近视眼的有效措施。
二十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开展心理咨询或心理辅导活动.
二十二、重视美育,加强艺术课教学,并通过各科教学和各种活动渗透美育.建立学校艺术教育活动制度.
二十三、加强劳动技术教育,上好劳技课,做到教师、教材、基地(场所)落实。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二十四、有组织、有领导地围绕素质教育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有课题,有成果。
二十五、认真贯彻《市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实施意见》,有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十六、提高学校校舍、场地、教学设施、仪器设备、文体器材、图书资料的利用率和效益。合理使用国家划拨经费和预算外收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二十七、学生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到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具有分辨是非的初步能力,校风好,学风正.
二十八、学生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教学大纲要求,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自学、观察、思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十九、学生在阅读、书写、表达、计算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教学大纲要求,了解一些生活、自然和社会常识,养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初步具有基本的观察、思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
三十、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劳动和家务劳动,学会自我服务,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十一、绝大多数学生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正确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
三十二、绝大多数学生具有自尊、自信、合作、勇于克服困难和不怕挫折等个性品质;具有一定的创造精神,适应社会能力,自我教育能力。
教学质量分析制度
教学质量分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它对教学过程起着反
馈与调控作用。教学质量分析由教导处负责。
一、命题质量标准评定
1、质量分析首先要指出命题范围内容,分析内容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是否紧扣教材与结合实际。
2、要分析试题的难度值,提出对试题梯度、层次的看法。 3、要分析试题的效度和信度。试题的效度是考试正确性的重要指标,它主要标明是否正确测出学生实际能力的程度;试题的信度是指考试的可靠性。
综合以上几方面的数据,提出分析人意见,对试题总的看法,构成试卷分析的第一部分。
二、学生答卷问题分析
1、学生对所考察内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学生对所考察内容答题规范化程度。
3、学生对所考察内容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分析学生试卷中典型错误范例,找出出现错误的原因。 综合以上四点分析教学中尚待解决的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
三、期中、期末考试都要进行质量分析,将分析结果按年级或学科装订存档。
四、质量分析后,由教导处会同相关人员,对考试质量做出科学准确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