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管取土桩的优化设计
2020-04-24
来源:爱问旅游网
建筑理论与设计 全套管取土桩的优化设计 摘要:结合龙岩永定地区某高层综合楼桩基工程实例,简要介绍通过全套管旋挖取土桩解决对邻近建筑的振动影响,并采用桩 端后注浆提高桩基承载力,从而达到缩短工期、降低造价的效果,为同等类型场地条件的工程的基础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桩基工程;全套管旋挖取土桩;后注浆;设计优化 1工程概况 本工程工艺流程为:圆砾乱石层以上土层旋挖取土——高频锤或双回旋 下套管——管内旋挖取土——持力层清渣——下放钢筋笼——水下灌注混 本工程占地面积1666.32平方米,地下2层,地上l8层,总高度为55.6米,总 凝土——拔出钢套管——回填空孔——成桩——桩端后注浆 建筑面积为21946平方米,主体采用防震缝,分为1#、2#及3#三栋楼。地下室主 要为停车库和设备用房,地上为商业、住宅为一体的综合楼。主楼采用框架一 剪力墙结构。基础采用冲(钻)孔灌注桩,桩端持力层主要为中风化花岗岩。 2存在的问题 现基础已完成2#及3#两栋楼,因1#楼地理位置靠近三层民宅,砖混结构, 没有采取圈梁和构造柱等基本的抗震措施,外墙面已有局部剥落,基础埋置 较浅,稍微的震动,就可能产生裂缝,造成安全事故。1制娄最外边建筑边线离 民宅最小仅5米。采用冲(钻)孔灌注桩时,对周边的房屋影响比较大,经过2根 试桩,周边居民反映墙体有振动,白灰剥落,随即现场停止施工,经甲方、监理 及设计商讨,建议更改桩型。 3推荐桩基:全套管旋挖取土桩+桩端后注浆 3.1本工程的地质条件 根据本次勘察资料,基底下主要分布有含泥圆砾卵石⑦、残积砂质粘性土 ⑧、全风化花岗岩⑨、强风化花岗岩⑩、中风化花岗岩⑩,本工程原设计采用冲 (钻)孔灌注桩,选用中风化花岗岩⑩做桩端持力层,冲(钻)孔嵌岩桩具有较强 穿透能力和较高单桩承载力等优点,但因本场地上部的含卵石粉质粘土④、含 泥圆砾卵石中的卵石以及穿插于基岩中风化强度较高的脉岩,影响成桩,且桩 底沉渣容易使混凝土夹泥或离析、断桩。该场地地处城市中心,与lf缶近建筑较 近,桩基施工时的噪音、振动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已对临近民宅产生影响。经过 多种桩型比较,决定采用全套管旋挖取土桩+桩端后注浆,提高单桩承载力。 3.2全套管旋挖取土桩工艺原理 其原理是采用大激振力高频液压振动锤的加压进行钢外管沉人施工,配 合振动时专用装置实现最大幅度地增加钢管穿透地基土的能力。然后利用旋 挖钻机孔内取土至设计标高、清孔安放钢筋笼后浇筑混凝土成桩,最后通过高 频液压振动锤拔出钢外管,同时振动密实桩身混凝土,从而实现全套管旋挖取 土灌注桩。高频振动因其振幅较小,传递过程衰减较快,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因 此,对本基础离民宅较近,适宜采用。当桩端承载力不够时,可采用桩端后注浆。 3.3工艺特点 除传统旋挖钻孔工艺的特点外,全套管旋挖取土桩还有如下特点: (1)施工速度快。采用全套管旋挖取土,不会塌孔,对旋挖钻斗提升速度无 限制,极大的提高了旋挖工作效率。 (2)无环境污染。采用全套管旋挖取土桩,不需要泥浆护壁,场地清洁,无 泥浆污染。 (3)振动影响小。高频振动因其振幅较小,传递过程衰减较快,对周围环境 影响小。 3.4施工工艺: (1)高频振动打人内、外管,土进入内管 f2)内管沉至设计标高 (3)高频振动拔出内管,土与管一起提出(4)振动排土,清理孔内沉渣 (5)吊放钢筋笼 (6)浇筑混凝土 (7)高频 3.5基桩设计 原设计为冲(钻)孔灌注桩,直径有800mm、1000ram、1200mm及1500mm四 种。现改用全套管旋挖桩。因场地有含泥圆砾卵石层,800直径采用旋挖不易 成孔,将原直径为800mm改为直径1000mm,直径为1500mm的单桩改为2根直 径1000mm,减少桩的直径种类,也方便施工,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花岗岩。根 据勘察报告钻孔揭示,原平均成孔深度33.1m,其中土层成孔深度20.4m,岩层 成孔深度12,7m,有效桩长24.】m,现平均成孔深度21.4米,有效桩长大大缩短 为12.4m。可有效缩短工期,并节约工程造价。具体详见下表 前后桩长比较 i嚣 彳L【_l标高 桩标项高 强 高风化 高标 中风化 虚标 进力层^持槔 成孔踩度(m) 有教桩长 土供 岩层 台计 强风化 巾风化 f zfc52 175.50 lfil 76 15l O1 l O 34.5 25 S zl【53 185.31 l7t 5O l68 8l l55 1l 1 O 3L 2 zx54 185.14 175 50 166 44 153 24 l O 18. l4.2 32 9 lO.1 23 3 ZK5g 183 96 17fi 5O 164 86 l5l 26 l O 19 l 33 7 1l 6 25 2 zlc8O 185.40 175.rio 166.6 lS2.7o l O l8 8 3 7 9 9 23.8 Z 183.85 17fi.so 16315 t51.45 l O 20.7 l2 7 13.4 2tl Z№ 183.驰 175.50 157 o8 152.28 l O 26.5 5 8 19.4 z4 2 平均 1H.53 175.50 l斛.1O 152.44 1.O 20 4 12 33.1 l2.4 24 1 前后桩数统计 桩径(m) 琢桩数 现桩数 0.8 l2 { 1.0 12 40 】.2 10 1D 1.5 8 } 总计 42 50 3.6后注浆 3.6.1作用机理: f1)沉渣和泥皮的固化效应。对于粗颗粒沉渣被固化为中低强度混凝土, 对于细粒沉渣被固化为网状结石复合土体,端阻力由此提高。桩身表面泥皮 因水泥浆的物理化学作用而固化,侧阻力由此提高 (2)渗入胶结效应。当为粗粒土(卵石、砾石、粗中砂)因水泥浆的渗人胶结 而使其强度显著提高 (3)劈裂加筋效应。当为细粒土(粘性土、粉土、粉细砂)因水泥浆的劈裂注 入而形成网状加筋复合土体。 f4)扩底扩径效应。桩底表面形成紧固于桩体的10~50ram厚水泥结石 层,起到扩底扩径效应。 (5)沉降量的减少。土体刚度加强使桩沉降量减少。 3.6.2实际应用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3.10条规定:取强风化岩的 端阻力增强系数为2.0。取勘探 ̄LZK52计算,直径1000按21.4米桩长估算其承 载力特征值可达4950KN。持力层改为强风化花岗岩,桩长调整为l4.7米后,承 载力特征值为3000KN。采用桩端后注浆工艺时,根据公式5.3.10计算,桩基承 载力特征值为5200KN。桩基承载力在注浆后提高了73%,也大于原方案的 4950KN。因此本工程先进行两根后注浆灌注桩的施工,并进行静载实验以检 测桩基的单桩极限承载力。 3.6.3注浆控制标准 (1)浆液配比:注浆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水灰比宜为o.7~0.9。 (2)注浆压力:注浆压力宜为3—10MPa。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