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集群商水县金裕粮油购销有
限公司5万亩优质小麦种植基地
可行性研究报告
商水县金裕粮油购销有限公司
2012年11月
序 言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很高的营业价值和经济价值,发展小麦经济,不仅可以活跃市场,而且可以振兴农村经济。因而发展农业产业化,实现增产增收,对改善人民生活,确保我国粮食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获得第一手资料,商水县金裕粮油购销有限公司公司首先去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舒庄乡、平店乡、谭庄镇、郝岗乡等乡镇调查农户小麦的亩产量等数据,然后向河南省农业经济专家咨询农业生产情况,最后,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收集国内外小麦市场信息。经过半年的调查,为可行性研究报告准备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该报告从背景、意义、优质小麦市场分析等方面论证发展规模化种植优质小麦项目的重要意义。一是通过发展优质小麦规模化、产业化,把一家一户深沟高垒、分散化、自给性、低收益的经营方式,改造创新为土地大面积连片,有助于规模化、科学化经营管理的现代经营模式,使所有的经济活动,育种、选种、播种、施肥、用水、用地、种植、除草、养殖、田间管理、收获、初加工、深加工等都纳入了规模化、标准化、精确化、系统化、科学化而又个性化的现代大生产轨道;二是通过发展优质小麦规模化、产业化,延伸小麦产业链,拓展农业功能,承接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产品增值与农民致富。三是通过发展优质小麦规模化、产业化,推动新农村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使农民通过科学技术培训,成为职业农民,从事高效农业,成为未来农业的接班人,成为产农业工人等。四是发展优质小麦规模化、产业化,带动优良种籽产业化、配方施肥产业化、农
机农具产业化、水利设施产业化、粮食加工产业化、精品化(小麦常温磨粉加工产业)、粮食系列产品的物流配送产业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五是通过发展优质小麦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以小麦为基础其他农产品产业链的发展。六是通过发展优质小麦规模化、产业化,将传统农业与金融资本、现代企业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有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
因此,通过此报告,我们可以发现,不仅优质小麦规模化生产,可以从实现小生产、分散化的粗放经营到规模化、集中化、低成本、高效率的集约化经营,在中国不触动基本土地制度和农民文化历史渊源的前提下,走出一条宽广的有中国特色的、小生产之下照样可以实行的大农场、大规模的产业化之路,并为将来农民自愿接受规范化的土地流转创造条件、铺平道路。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 - 6 - 1.1 项目背景 ............................................................................................................................................... - 6 - 1.2 资金申请报告结论 ................................................................................................................................... 3 1.3 问题与建议 ............................................................................................................................................... 3 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4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 4 2.2 国际优质小麦生产现状 ........................................................................................................................... 4 2.3 国内小麦生产现状 ................................................................................................................................... 5 2.4 项目提出的理由 ....................................................................................................................................... 8 2.5 国内小麦产业化发展政策 ....................................................................................................................... 9 第三章 商水县优质小麦产业现状.................................................................................................................... 11 3.1 优质小麦种植和粮食产业化发展迅速 ................................................................................................... 11 3.2 小麦加工取得长足进步 ......................................................................................................................... 12 3.3 当前小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14 第四章 河南省小麦产业化发展政策................................................................................................................ 17 第五章 发展优质小麦的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推动新农村建设,建设生态农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推动小麦产业链的发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 发展优质小麦规模化,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 20 5.5 优质小麦产业化战略意义 ..................................................................................................................... 20 第六章 项目环境分析 ....................................................................................................................................... 21 6.1 地理位置 ................................................................................................................................................. 21 6.2 气候条件 ................................................................................................................................................... 22 第七章 优质小麦的类型与选取........................................................................................................................ 22 7.1 优质小麦 ................................................................................................................................................. 22 7.2 优质小麦的类型 ..................................................................................................................................... 23 7.3 优质小麦的品种选取 ............................................................................................................................. 23
第八章 小麦种植基地市场前景分析................................................................................................................ 24 8.1 优质小麦市场供需现状 ........................................................................................................................... 24 8.2 优质小麦市场供需预测 ......................................................................................................................... 25 8.3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29
第九章 公司组织机构与运营模式 ................................................................................................................... 30 9.1 公司组织结构和职能安排 ...................................................................................................................... 30 9.2 公司运营模式 .......................................................................................................................................... 32 第十章 市场分析与对策 ................................................................................................................................... 32 10.1 成本优势 ................................................................................................................................................ 32 10.2 区域优势 ................................................................................................................................................ 33 10.3 内部劣势 ................................................................................................................................................ 33 10.4 外部机会 ................................................................................................................................................ 33 10.5 外部威胁 ................................................................................................................................................ 34 10.6 对策 ........................................................................................................................................................ 35 第十一章战略实施与步骤 ................................................................................................................................... 37 11.1 战略实施框架 ........................................................................................................................................ 37 11.2 战略实施步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财务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投资估算 ................................................................................................................................................. 40 12.2 财务评价与效益分析 ............................................................................................................................. 40 12.3 财务测算 ................................................................................................................................................. 40 12.4 小麦种植成本估算 ................................................................................................................................. 40 12.5销售收入估算 .......................................................................................................................................... 41 12.6利润总额 .................................................................................................................................................. 41 12.7财务评价结论 .......................................................................................................................................... 41 12.8效益分析 .................................................................................................................................................. 42 第十三章风险分析 ............................................................................................................................................... 44 13.1 项目主要风险分析 ................................................................................................................................. 44 13.2 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 ............................................................................................................................. 45 第十四章研究结论与建议 ................................................................................................................................... 46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名称
商水县金裕粮油有限公司与商水县张明乡新建5万亩优质小麦规模化种植基地。 1.1.2 项目承办单位
项目承办单位:商水县金裕粮油购销有限公司 项目主管单位:商水县粮食局 1.1.3 项目单位概况
商水县金裕粮油购销有限公司是国有独资企业,隶属于商水县粮食局,成立于2001年,注册资金600万元,公司法人代表原绍刚,公司位于商水县纬八路西段产业集聚区,是集粮油贸易、粮食仓储物流、油脂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我公司现有员工86人,其中大专以上的高学历人员占公司人数的70%,专业技术人员占公司人数的60%。资产总额9346.3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5486.26万元;销售收入9563.53万元。公司占地面积610000平方米。公司内设综合、财务、仓储、设施、购销及新技术研发科,配套附属设施齐全,主要经营粮食、油料、购销、调存业务及油料加工、农副产品物流等业务。公司现有大型仓库19栋,总仓容36万吨,现库存储量总量为18.8万吨。公司收购、储存、调动机械化程度高,检化验设备实施齐全,目前有大中型输送机20台、通风机68台、80
吨电子汽车衡5台、30吨电子衡6台、扒谷机2台、环流熏蒸系统2套、散装运粮车10辆。
商水县地处黄淮平原,中原腹地,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是国家首批商品粮基地县,也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商水县共有耕地122万亩,2011年粮食总产达14.9亿斤,再次荣获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2005年以来该县夏粮连续7年获得丰收,商水县粮食总产占周口市的14%,河南省的2%,全县人均粮食产量在周口市排名第一。
几年来,公司严格按照国家发改委及国家粮食局制定的操作规程运营,在县粮食局的领导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1年被周口市委评为市级文明单位,2010年被周口市政府评为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1年被评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006年、2007年连续被商水县粮食局评为储粮管理先进单位。
公司经营信誉程度,自公司成立以来,企业及高层管理人员从没有被相关部门处罚现象,商业来往中无经济纠纷等情况,公司没有对外提供担保,公司法人代表原绍刚多次被省、市、县政府授于先进工作者、优秀青年等称号。公司同全国100多家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公司运营状况良好,设施设备先进,信用状况记录良好,财务制度健全,资产结构合理,市场前景优良。 1.1.4资金申请报告工作范围
本报告工作范围包括:优质小麦市场前景分析;主要内容及规模分析;发展优质小麦的意义;优质小麦产业链的发展;优质小麦产业化战略意义;项目环境分析;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方案;经济效益与
社会效益评价等。 1.2 资金申请报告结论 1.2.1建设规模
建设总规模:5万亩优质小麦种植基地 1.2.2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1)通过对周边地区小麦种植面积、亩产量的研究,建设5万亩优质小麦种植基地项目是可行的。
(2)充分利用当地雄厚的小麦种植基础,在当地政府优惠政策支持下,对于实施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3)本项目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对保证当地的小麦生产、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推动小麦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步伐、拉动地方经济增长、节约小麦加工、流通费用等都有重要意义。 1.3 问题与建议
(1)项目建设方应积极的争取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
(2)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应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对项目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
(3)由于该场址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利,市场潜力巨大,为充分发挥拟建设施的作用,应尽快实施建设。
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小麦是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很高的营业价值和经济价值。当前世界小麦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谷类作物的首位,以小麦为主食的人占全世界人口的1/3以上。小麦在我国栽培历史非常悠久,分布广泛,其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但在粮食生产的发展中,增长速度最快,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当前发展小麦经济,不仅可以活跃市场,而且可以振兴农村经济。因而大力发展小麦生产,实现增产增收,对改善人民生活,确保我国粮食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油生产和供需问题,一直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河南省委、省政府始终不渝地抓好农业和粮食生产,连续8年增产。目前,河南省小麦播种面积7500万亩,小麦总产量占全国的1/4随着全国小麦产量连续攀升以及未来持续的增长趋势,对小麦储备及加工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优质小麦种植基地成为了确保河南省粮食产业发展的必要之举。 2.2国际优质小麦生产现状
一提起农业,人们往往就与分散、落后、封闭、低效等概念联系起来,这是我国长期传统小农意识形成的格局。由于农业长期不被“真正”重视,而使其浅层、中层、深层的矛盾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而迭加,形成了最终的弱质性。因此,必须对农业进行彻底的改造,创造一种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构建新的农业生产力,稳固和提高农业的基础地位,其战略选择的突破口就是对农
业进行规模化发展,走农业产业化之路。目前,国外小麦产业化经营特点有:
(1)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比较突出。对于小麦品质的影响除品种特性之外,生态环境、栽培耕作措施、品种、环境与措施的互相作用、产量与品质的关系、干燥与贮藏方式等都是影响小麦品质的重要因素。因此,世界主要小麦生产国,如美国、加拿大等优质小麦生产大国在50年前已完成了该国的小麦品质区域规划。尤其是美国,它的农业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现代化农业,它根据不同地理气候条件将全国小麦分为7个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区,其中以堪萨斯州为中心的中部麦区为红硬麦(强筋小麦)区,号称“面包篮子”,东海岸为红软麦区,西海岸为白软麦区。而这种按优势区域的划分,并不意味着东、西麦区生产不出硬麦,而是中部麦区生产的强筋小麦品质稳定,商品率高,可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重视科学技术投入,不断提高品质和产量。目前,国外的农业科技贡献率已经达到75%以上,我国台湾地区的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了60%以上。加拿大用于农业科研的费用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大于2%,在联邦政府对自然科学的总支出中,农业科研的比重约占12%。
2.3国内优质小麦生产现状
2.3.1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取得显著成就
(1)面积逐年恢复,产量增长较快。优质小麦的大面积推广和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对小麦增产起了重要作用。据农业部统计,
2006~2008年,全国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247万hm²、1460万hm²和1510万hm²,分别占全国小麦总面积的52.8%、61.6%和63.2%,2006年首次超过总面积的50%,2008年创最高记录。仅2007年和2008年全国优质专用小麦订单面积分别达到673.67万hm²和720万hm²,订单率分别为28.4%和30.1%, 2008年全国小麦统供面积1206.67万hm²,统供率达50.5%。
(2)三大优势区域基本形成。目前我国小麦优势产业带基本形成,优质专用小麦进一步向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和大兴安岭沿麓三大优势麦区集聚。2007年和2008年小麦优势区集中度分别达到80%和88.3%。2007年三大优势区域小麦种植面积约1900万hm²,占全国小麦总面积的80%;黄淮海麦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优质中强筋小麦生产基地,2007年冀、鲁、豫、苏、皖5省小麦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5.4%,产量占75.5%,比2003年分别提高了3.0和4.7个百分点。
(3)小麦品质明显改善。2007年优质专用小麦面积2.19亿亩,优质率达61.6%,比2002年提高31.2个百分点。据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2005~2007年3年检测结果平均,我国小麦蛋白质含量达到13.93%,比1982~1984年3年检测结果平均值提高了3.9个百分点,容重达到792克/升,提高了2.3%,尤其是小麦湿面筋含量平均达到30.2%,提高了5.9个百分点,面团稳定时间达到6.5分钟,增加了4.2分钟,小麦籽粒的物化特性、面团流变学特性以及烘焙、蒸煮性状显著改善,产品质量显著提高,较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
(4)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加工能力不断增强。我国小麦加工业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向发展,形成了一大批日处理能力超过1000吨的龙头企业。据国家粮食行业及食品协会统计,目前我国规模以上面粉加工企业年生产面粉达到3480万吨,方便面年产量385万吨,挂面年产量250万吨,饼干年产量397万吨。二是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近年来,各地涌现出一批优质小麦协会、谷物协会、优质小麦订单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中介服务组织,为农民和企业搭起了桥梁,有效促进了订单生产的发展。 2.3.2优质小麦的生产还存在问题
(1)优势区域基本形成,但小麦质量不稳。由于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布局还不十分合理,加之农民分散种植,不同品种混种混收,多、乱、杂现象在某些地方仍然存在,又缺乏有效的中介服务组织,优质专用小麦商品质量不稳,供货档次之间差异较大,小麦加工企业无法收到理想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
(2)经营方式和方式落后。农村实行的是以单个家庭承包为主体的经营模式,经营规模小,投资能力非常有限,手工操作,机械程度低,成本高。
(3)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依然较低。据测算,尽管“十五”时期我国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有所增加,达到47%左右,但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也明显低于日本、韩国的水平。以前的农业科技推广体制难以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一些地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变成了无办公场地、无试验基地、无试验仪器、无信
息设备和无交通工具的“五无”站。
(4)小麦生产成本提高,纯收益下降。据调查,2008年我国小麦每公顷平均总成本为6367.95元,比上年增加4.9%,是1990年的3.7倍;其现金成本平均为3729元,比上年增加5.1%;综合成本平均上涨900~1200元。2004~2006年我国农民种粮每公顷纯收益逐年下降,分别为5 730元、4 935元和4 800元。
(5)国际优质小麦价格连续下跌,给国内优质小麦生产带来一定压力。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8年12月份的报告,2008年全球小麦产量6.82亿吨,同比增11.7%;消费量6.48亿吨,增4.9%;贸易量1.2亿吨,增7.9%;期末库存1.83亿吨,增21.8%。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加剧,经济形势恶化,国际粮食市场也受到影响。自2008年6月以来,国际小麦价格连续下跌,据农业部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专家组报告,12月份,美国墨西哥湾硬红冬麦离岸价格合人民币1588元/吨,比国内产区优质小麦批发价低357元;到岸税后价格约为2097元/吨,比同期国内优质麦运到南方销区的批发价每吨低98元。同期国内小麦集贸市场平均价格为1710元/吨,环比涨0.4%,同比涨7.2%;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普通小麦价格1765元/吨,环比涨4.0%,同比涨10.0%,优质麦价格1 945元/吨,环比涨4.1%,同比涨14.3%。 2.4项目提出的理由
2003年我国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以来,粮食流通形势和粮食供求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从粮食供应安全的战略高度而言,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必须立足于国内,以国内市场为主,以国际市场调节为辅。正视我国的国情、地情、粮情、从经济效益(农民增收)、
社会效益(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来确立小麦的重要地位,使其成为“三农”的新经济增长点。当前,主要应新建、扩建国有和国有控股的粮食购销、加工、仓储企业,打造以服务种植户、促进小麦等原料生产和加工、发展现代小麦产业、服务政府宏观调控,保障粮食安全。 鼓励一批成规模、技术含量较高、有较大辐射区域的企业兼并和整合区域内资源,增强产能及抗风险能力。 2.5国内小麦产业化发展政策
中共十五大提出要积极进行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中共十六大强调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对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胡锦涛强调,积极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是战略化经营调整的途径,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举措,一定要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中全局性、方向性的工作来抓。
2009年,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发布了《201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明确了201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扶持范围和扶持对象。申报指南指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是财政部门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范围包括: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畜禽水产养殖等种植养殖基地项目;粮油、果蔬、畜禽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农产品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重点扶持的产业包括:专用小麦、专用玉米、优质水稻、高油大豆、“双低”油菜、“双高”糖料、棉花、名优经济林、蔬菜、茶叶、名优花卉、蚕桑、畜牧、淡水水产等。
根据申报指南,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扶持对象,
主要是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含省级农发办事机构审定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项目主要采取财政补助和贷款贴息两种扶持方式。
财政补助扶持方式主要适用于示范带动作用强、以产品为纽带、在工商部门注册、有一定联结农户和生产基地规模、组织结构健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强、开展技术改造创新、产品结构升级、污染物治理等成长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同等条件下,对合作社申报的项目优先予以扶持。其中,龙头企业申报的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补助资金总额不高于项目建设总投资的30%,企业自筹资金不低于70%;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的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补助资金总额可达到项目建设总投资的50%。
财政贷款贴息扶持对象重点为实力较强、规模较大、示范带动作用显著的加工龙头企业。2010年中央财政贴息资金原则上60%用于固定资产贷款贴息,40%用于粮棉油糖肉大宗农产品加工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固定资产贷款贴息范围为2008年1月1日以后立项,在2009会计年度发生并支付的利息;中央财政原则上对落实单笔固定资产贷款500万元以上、6000万元以下的部分予以贴息;固定资产贷款贴息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流动资金贷款贴息范围为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发生并支付的利息;中央财政原则上对落实单笔流动资金贷款100万元以上、且累计达到500万元以上、6000万元以下的部分予以贴息;流动资金贷款贴息期限为实际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对于同时申请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贷款贴息的项
目,中央财政贴息的贷款额度上限合计为6000万元。贴息率根据同期人民银行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和项目对贴息资金需求等情况确定。
第三章 商水县优质小麦产业现状
据商水县农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商水县是全国小麦生产百强县,小麦总产居周口市前列。为了提高种粮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商水县委、县政府不仅重视小麦生产“量”的增加,更重视“质”的提高,提出了“建设以优质专用小麦为主的全国重要的优质粮生产和加工基地”目标。商水县通过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带动了优质小麦快速发展。同时,商水县下大力气推广一批新技术、新品种,实行良种良法相配套,实现了优质小麦优质又高产,提高了农民种粮效益。
3.1优质小麦种植和粮食产业化发展迅速
从1999年起,商水县以“优质化、专用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对小麦生产结构实施大规模调整。通过更新品种、规模种植、产销衔接等措施,尝试在不同生态区域种植不同类型的优质专用小麦。优质小麦生产发展很快,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一是优质小麦主导品种逐步明确,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根据“专家推荐、示范鉴定、市场引导、企业确认”的原则,评价和确定出了适应不同生态条件、不同产量水平、不同加工用途需要的主导与搭配品种合理和早、中、晚茬,强、中、弱筋配套的优质小麦品种群。据商水县农业局的最新信息显示,今年全县小麦播种面积122万亩,比上年增加12万亩。商水县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812万亩,超过小麦种植总面
积的70%,而全国优质小麦的种植比重大约是55%,优质小麦的产量和种植面积均居全国第一。郑州9023、豫麦34、豫麦47、高优503等已成为优质强筋小麦的主导品种。
二是优质小麦区域化布局渐趋合理,规模化集中连片种植面积明显扩大。根据各乡镇自然资源、生态条件、土壤质地和品种品质性状表现,全县形成了中部、东部、东南部、西北部优质强筋、中筋小麦种植区。同时,为便于各类专用优质小麦单收、单打、单储、单销,避免混杂,确保品质性状的一致性和质量的稳定性,各地普遍实行集中连片种植,初步做到了千亩成方、万亩连片、一村一个品种和一乡一、二个品种的区域化、规模化种植格局。 3.2小麦加工取得长足进步
(1)面粉加工能力进一步增强。以面粉为主体的初级加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加工规模日益扩大,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同时,商水县粮食加工业已由单纯追求数量扩张转向重点加强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改建、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品种,提高产品品质,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
(2)食品生产优势日益显现。到2003年,全省食品加工已发展到24个行业、23个门类,主要分布在粮食、商业、轻工等部门及个体私人经营,形成了初具规模、比较完整的现代食品工业体系。国有及限额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达1672家,固定资产净值208.70万元,从业3 6.65万人;实现销售收入568.24亿元,占全省工业销售收入总
额的15.69%;完成工业增加值188.0 1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4.8%;实现利税68.37亿元,占全省工业利税总额的18.73%。以面制品为特色的食品加工,也逐步实现了粗粮细做和细粮精做,由简单的复制品、熟食品发展成为节令食品、快餐食品和速冻食品等,日趋精细化、品牌化。全省现有85个规模较大的食品加工企业,创出了13个名牌产品。味精、方便面、速冻食品年总产分别达30万吨、45万吨和60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6%、25%、60%,均居全国首位。“白象”、“南街村”方便面,“科迪”、 “三全”、“思念”水饺、汤圆等,成了叫得响的知名品牌,远销20多个省(区、市)。
(3)粮食精深加工成效斐然。目前,以粮食为原料的工业加工项目,如运用先进的小麦分离技术。提取小麦蛋白生产谷朊粉,以小麦代替玉米生产味精,用小麦原料生产酒精、液体二氧化碳、车用乙醇(汽油)等项目进展顺利,科技含量较高的加工技术和设备已得到陆续应用。不少地方相继新建和续建了一批高起点、高附加值、外向型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项目,研制开发出了一批附加值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拳头、名牌产品,提高了我省粮食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全省已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粮食加工企业10多家,开发产品近百个品种。莲花集团通过技改,以小麦、玉米等级粉加工分离为谷朊粉、AB淀粉、小麦胚芽、戊聚糖、膳食纤维等,以此为原料深加工成味精、葡萄糖、氨基酸、医药系列产品,并用其副产品和污水分别生产饲料及各种复合肥料等,拉长了产业链条,实现了转化增值。莲花集团已经成为拥有资产总额近60亿元的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味精生
产、出口基地。河南天冠集团以小麦、玉米、淀粉和薯干为主要原料的酒类酿造,年消耗粮食达40多万吨;随着年产3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的建成,形成了105万吨/年的粮食加工处理能力。2003年底,全省共拥有酒类生产企业1672家,白酒、啤酒、酒精的年产量分别为 23.86万吨、118.63万吨、15.89万吨,共转化粮食225.95万吨。
(4)多元化的粮食加工企业格局逐渐形成。我省已从原粮食部门单一的国有企业经营形式,逐步转变为国有、集体、民营和股份制企业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粮食加工企业新格局。在现有粮食加工企业中,民营和股份制企业1869家,占加工企业总数的70%。国有食品企业已有85%以上经过改制、改组、改造,成为混合型经济体。这些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了企业活力。
3.3当前小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小麦品种多、乱、杂。优质小麦品种较多,但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品种少,真正突出的品种在纷繁的品种宣传和运作中难以得到优先发展机会;各地在选择优质品种发展时,缺乏有效的鉴别、鉴定手段,导致选择错误的品种类型或在求稳思路下实施“小而全”的发展;没有适当的机构对各地适宜品种的区域化、规模化发展进行指导和宏观调控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河南优质小麦发展中多、乱、杂现象的出现。一个县、地区发展的优质小麦品种多达10多个,类型涵盖强筋、中筋、弱筋等类型,最后因形不成规模化生产,企业无法实现规模化收购加工。
(2)优质小麦品质不稳定。长期以来为解决众多人口的温饱问题,把小麦科研与生产的目标主要定位在主攻产量上,忽视了对小麦品质的改良和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致使目前的商品小麦品质,特别是加工品质普遍较差。据国家粮食局2001年对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5个小麦主产省153个县种植的 122个优质小麦品种的化验分析结果,能真正达到优质小麦国家标准的品种只有6个,其中以河北的8901品质表现最为突出,与美国硬红冬麦、澳大利亚优级硬白麦相当;其次是山东的烟农17、河南的高优503、豫麦34和豫麦47与加拿大硬红麦品质指标持平或接近;其余推广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有些虽然达到优质小麦国家标准,但与国外优质小麦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国家粮食局2001年所抽样测定的456份商品小麦样品中,各项指标都符合优质小麦国家标准的样品仅有79个,占全部样品的17.3%,其主要差距在于面筋数量和面筋质量(面团稳定时间)指标。造成我省优质小麦品质不稳、波动大,商品价值低的原因十分复杂,包括可控因素如品种、栽培技术等,不可控因素如气候、地域等。河南小麦地域分布广泛,生态条件及土壤类型各异,加上小麦品质生态区划及优质配套技术研究滞后,小麦生产规模小、管理方式不同,不同地区间、年际间种植小麦品种的品质差异较大。据对河南省40多个小麦品种的品质分析,小麦品质性状变异较大的是蛋白质含量、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等。但对河南小麦来讲,在所有可人为调控的因素中,因农户小规模的生产导致的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无法落实乃是河南小麦品质不稳、一致性差
的重要原因。与此相比,进口小麦因以大农场为单位进行规模化生产,小麦播种、施肥、浇水、收获、储藏、运输都是统一机械作业,确保了小麦品质质量的统一与稳定。因此某一进口小麦品种在使用前只进行一次品质指标测定,就可以按固定配方长期生产,而不必担心其面粉质量的变化。
(3)优质小麦生产科技含量较低。河南小麦的产量水平在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均居于较高水平,这主要应归功于河南发展小麦的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雄厚的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工作基础以及各级政府对小麦生产的高度重视和有力的领导。但总的来说,河南小麦生产科技水平仍然偏低,农民的投入和产出比偏低。更为危险的是,在这种较低生产技术水平下实现的高产,是以对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对土地的掠夺式开发为代价的。研究表明,发达国家的小麦生产过程中用水量比我国的平均水平低33%,而且更加注重采用免耕、秸秆还田等生态保护技术。而河南小麦生产的现状是,大水漫灌、过量化肥仍然是相当多的地区推广的高产技术。
(4)小麦的品质状况与标准还存在很大距离。我国优质小麦标准划分虽与国外相似,但小麦的品质状况与标准还存在很大距离。据分析检测的我国小麦20184份种质的蛋白质含量,11286份种质的沉淀值和21509份种质的硬度。结果是:蛋白质平均含量为15.10%,高于美国(12.97%)、澳大利亚(14.90%)、阿根廷(14.80%)等国的平均值;沉淀值平均为24.45ml,其中大于40ml(优质面包标准之一)的材料仅占2.938%,而国外引进材料的优质率占8.611%。我国当前用
于大面积生产的小麦品种除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外,沉淀值、湿面筋、面团形成和稳定时间、面包烘烤体积和评分等品质指标均达不到国外优质小麦分级标准。同时农业部对我国16个省(市)大面积种植的79份小麦优良品种进行的分析检测证明,适宜做优质面包的小麦品种仅占2.5%。有人认为国外的食品用优质小麦是典型的蛋白质质量性,蛋白质含量在10%—14%之间,能决定强、中、弱筋面粉性能,蛋白质与食品制作品质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而国产小麦蛋白质含量对食品品质的表征能力差,有些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高于16%,甚至高达21%,但食品的烘焙品质却赶不上蛋白质含量仅12%、14%的进口小麦,表明我国小麦品质与品质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还存在着很大距离。也表明我国小麦蛋白质质量差,靠提高蛋白质数量达到食品要求标准,就会加剧高产与优质的矛盾。
第四章 河南省小麦产业化发展政策
2003年以来,中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等一系列方针政策,连续下发了五个一号文件,有力地推动了河南粮食大幅度增产和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2005年,河南在中部地区率先取消了农业税。农民不仅被免除了粮食生产上的税收和各种提留负担,而且得到了财政多方面的补贴。同年启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是加大了对农村发展的全面支持。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和涉农企业的积极性,为粮食增产和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2006年5月,河南省委进一步明确提出,河南不仅要成为国人的“大粮仓”,而且要成为国人的“大厨房”。河南
省八次党代会把“农业先进、工业发达”纳入中原崛起总目标和建设新河南的总蓝图,从而在发展理念、目标要求等层面确立了农业至高至重的位置和工农并举的指导原则。
第五章 发展优质小麦的意义
5.1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我国是世界上小麦生产大国,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及产量仅次于水稻,是北方居民的主要食粮,又是食品工业的主要原料,因而,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是适应农业发展阶段性变化的必然选择,是加快农业结构特别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整体效益,推动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有利于减轻库存压力和财政负担,有利于参与国际小麦市场竟争。从实现我国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总目标出发,实行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开拓国内外市场。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和促进优质小麦生产的发展。这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强农业生产后劲,保持我国农业持续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5.2推动新农村建设,建设生态农业
通过发展优质小麦规模化,使半劳动力甚至无劳动力的农户同样可以实现“科学种田”,从而既解放了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又避免了耕地的荒废和低效率,确保了土地的充分利用和粮食安全。这就为加快城市化、工业化步伐创造了平稳有序、切实可行的基础条件。同时,通过小麦产业化,从根本上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在推广各类循环节约型农业技术同时,创新和探索了适合不同环境条件、
各具特色的典型经验和模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同时为发展生态农业奠定了基础。 5.3推动小麦产业链的发展
麦产业链的发展是一个集小麦生产业、制粉业、食品加工业、市场营销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任一环节的滞后都将严重制约整个产业的发展。小麦产业的发展壮大是建立在不断提高附加值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较强的不断创造附加值的能力,小麦产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从长远看,小麦产业链中的原料小麦生产业、制粉加工业、食品加工业等各产业间是一种共生共荣、高度依存的关系,只有确立起系统发展的理念,加强各产业链节间的紧密协作,小麦产业才能健康发展,这是小麦产业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优质小麦的规模化发展,是发展小麦产业链根本保证。
优质小麦规模化发展,可以整体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为下游加工企业提供优质的原材料,延长小麦产业链条。以莲化味精为例,假设我公司与莲花味精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公司向莲化味精提供优质的小麦,通过莲花味精加工出许多工业企业的原材料,同时其生产出来的废液可以加工成有机肥料,重新返回土地,实现生态循环。如图5-1所示:
保健品原材料调味品 医药用品方便面等食品保健品原材料工业原料氨基酸味精葡萄糖高等级专用面粉谷朊粉胚芽油酵母面粉配制系统生物发酵系统小麦淀粉小麦加工系统谷氨酸生产配套系统麸皮可溶蛋白废水加工系统肥料饲料添加剂饲料加工系统饲料畜牧场有机肥料优质小麦基地 图5-1 小麦产业链图
5.4发展优质小麦规模化,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优质小麦规模化,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推行小麦标准化生产、有利于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环保技术,如桔杆还田和综合利用技术、病虫害等综合防治和配方施肥技术等。从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5.5优质小麦产业化战略意义
河南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小麦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河南熟,天下足”,说的就是河南省的小麦生产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多年来,河南省的小麦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对国家的贡献均居全
国首位。河南小麦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4。河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小麦主产区。目前,河南的粮食生产总量中,小麦占60%左右,所以小麦收成的丰歉,直接牵动着全省的整个农业生产,关系到人民的日常生活。特别是随着小麦品质和产量的提高,科学技术和食品加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小麦为原料的深加工得以更加广泛的利用,可以发展乡镇企业,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市场,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所以,小麦生产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河南小麦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也较好。特别是数量众多的农家品种,蕴藏着丰富的优良品质资源。小麦的出粉率、湿面筋、蛋白质、角质率、赖氨酸等几个主要指标略高于全国平均值,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为发展以小麦为主的食品工业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因此,小麦生产是河南的一项优势产业。巩固和发展这一优势产业,对发展河南经济,乃至发展全国经济,都有重要意义。
第六章 项目环境分析
商水县位于周口市的西南部,平原面积大,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是明显的季风半湿润气候区,由于其充足的日照量、丰富的降水量、处于气候和土壤等生态条件均适宜种植小麦,是河南省小麦的重要生产地。目前,全县发展优质小麦40万亩,因此,本项目拟定于商水县东部,建立优质小麦生产基地。 6.1地理位置
商水县河流纵横,沙颍河、汾河、清水河等顺势流过,浅层地下水充足,约为2.315亿立方米
商水县
。富水区415.63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31.8%;中等水量区626.26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47.9%;小水量区264.96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20.3%。全县水质较好,影响水质的成份含量较低,很适合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
商水县地处冲积洪积平缓平原过渡区,地势平坦,西北高东南低,共划分为褐土、潮土和砂礓黑土3个土类。 6.2气候条件
地势平坦,西北高东南低。主要河流有沙颍河、汾河、清水河等。地处暖温带南部,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为季风半湿润气候,全年温度适宜,四季分明。年日照时数平均2094.9小时,年平均降水量785.1mm,无霜期历年平均为223天,年平均气温14.5℃。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0.2℃;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7.5℃。
第七章 优质小麦的类型与选取
7.1优质小麦
优质小麦是指品质优良具有专门加工用途的小麦,且经过规模化、区域化种植,种性纯正、品质稳定,达到国家优质小麦品种品质
标准,能够加工成具有优良品质的专用食品的小麦。 7.2优质小麦的类型
根据小麦加工品质和用途可以把小麦分为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弱筋小麦。国家也专门制定了相应的品质标准。
(1)强筋小麦。指角质率不低于70%,胚乳的硬度较大,蛋白质含量较高,面粉的筋力强,面团稳定时间较长,适宜制作面包,也适用于配麦制作面条、饺子等食品,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为制作面包的强筋小麦,一类为适宜配麦的强筋小麦;
(2)中筋小麦。指胚乳半硬质,蛋白质含量中等,面粉筋力适中,面团稳定时间中等,适用于制作面条、饺子、馒头等食品;
(3)弱筋小麦。指胚乳角质率小于30%,蛋白质含量较低,面粉筋力弱,面团稳定时间较短。粉质率不低于70%,适宜制作饼干、糕点等食品。
1998年,我国制定了小麦品质标准,见表7-1
表7-1 国家专用小麦品质指标 项 目 籽 粒 容重(克/升) 蛋白质(%)( 干基) 沉降值(毫升) 吸水率(%) 稳定时间(分) 最在抗延阻力(E.U.) 拉伸面积(平方厘米) 指 标 强筋 ≥770 ≥14.0 ≥45.0 ≥60.0 ≥7.0 ≥350 ≥100 中筋 ≥770 ≥13.0 ≥28.0 30.0~45.0 ≥56.0 3.0~7.0 200~400 40~80 弱筋 770 <13.0 <28.0 <30.0 <56.0 <3.0 ≤250 ≤50 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 ≥32.0 面 粉 资料来源:引自于振文等编著《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及栽培》第5页
7.3优质小麦的品种选取
小麦品质不仅与品种有关,还与环境密切相关,是二者共同作用
的结果。大量试验研究结果发现,对小麦品质的贡献当中,品种只起一定作用,而环境变化性状的作用更重要、更敏感,贡献更大。同一种品种在不同地点的变化幅度大于不同品种在同一地点种植的差异。因此,在小麦品种选取时,要考虑其适宜的生态环境,以满足优质品种遗传特性的需要,小麦的优质和高产量,才能达到统一。才能使优质小麦更有竞争力。如表7-2所示,我国主要小麦产区选用的部分优质小麦品种
表7-2 主要麦区可选用的主要小麦品种 品种名称 豫麦34 特征特性 半冬性强筋 半冬性中筋 半冬性中筋 产量表现 (千克/公顷) 7000~8000 7000~8000 8500~9000 7500~9000 7500~9000 适宜地区 黄淮冬麦区高水肥地 黄淮冬麦区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 河南省、江苏省北部、安徽省北部和陕西关中地区 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山东省西北部 山东、江苏、安徽等省中上等肥力地块 郑麦9023 春性强筋 新麦18 周麦18 烟农19号 冬性强筋 数据来源于《小麦标准化生产》第二章27页
第八章 小麦种植基地市场前景分析
8.1优质小麦市场供需现状
(1)国外市场。从国际看,小麦供应总体偏紧。据FAO统计,2007年世界小麦总产6.07亿吨,比2004年减产2500万吨;消费量6.18亿吨,产需缺口1100万吨。受前几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小麦主要出口国连续减产影响,世界小麦价格大幅上涨,在2007年短短一年里上涨了112%。库存处于历史低位,2007/2008年度,全球小麦库存仅为1.45亿吨,比上年度下降1500万吨,减幅9.4%;全球小麦库消比降低到22.8%,较上年度减少3个百分点,为近30年
来的最低点。
(2)国内市场。我国目前小麦消费量缓慢增长,但人均消费呈下降趋势,进出口量相对很少,小麦市场总体供略大于求。2000~2005年,我国小麦连续6年产不足需,年均产需缺口700万吨以上。2007年我国小麦总产10929.8万吨,产需基本平衡。随着人口增长,小麦需求量仍将缓慢增长。据预计,2015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3.9亿。按人均年消费小麦85公斤计算,2015年我国小麦总消费量将达到11815万吨。如果国内小麦生产水平没有明显的提升,届时小麦产需缺口将超过880万吨,立足国内生产、确保小麦总量平衡的难度较大。此外,我国优质专用小麦需求旺盛,特别是高品质小麦仍然需要进口。如图8-1所示为2005~2009年小麦进口数量。
数据来源于中国农业信息网2007农业发展报告、中国海关网
图8-1
从图中可以看到,我国2009 年进口小麦数量明显高于2008 年,2010年1、2月小麦进口仍比较活跃。主要原因由于国际市场小麦供应充足、价格低廉,引发我国进口增加,对国内相近品质却保持高价
的小麦用量将会形成一部分替代。 8.2优质小麦市场供需预测
预计到2020年,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将达到11000亿斤以上,比现有产能增加1000亿斤;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亿亩,基本农田面积15.6亿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8亿亩以上,粮食单产水平达到700斤。
小麦市场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市场,也是我国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策略较为成功的市场。2009年的国内小麦价格稳中走高,既体现了市场经济的特点,同时也很好的实现了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据监测,1月份全国主产区三等白小麦平均出库价格为1751.73元/吨,12月份全国主产区三等白小麦平均出库价格为1956.21元/吨,上涨了208.08元/吨,上涨幅度为11.88%。
2010年,随着国内经济形势好转,在国家政策利好支撑之下,小麦市场价格仍将会温和走高。
(1)小麦供需格局相对宽松。
一是小麦结转库存不断增加。我国粮食连续6年增产,小麦产量从2003/04年度8648.8万吨到2008/09年已达到1.1246亿吨。有关机构预计,2009年我国小麦产量为11495万吨,较上年的11246万吨增长249万吨,增幅2.2%。从小麦的自身特性来看,小麦本身属于需求弹性很低的品种,市场本身的需求量在一定时间段内并不会出现很大的改变,近十年消费量基本保持在1.05亿左右。由于连年增产造成我国小麦库存不断上升,年度结余不断增加。据美国农业部的数
据显示,2009/10年度我国小麦库存消费比已达58.94%。
二是托市收购数量依然较大。国家自2006年开始实行最低价收购政策,通过保护价收购掌握了大部分粮源,对小麦市场调控具有绝对的影响力。据统计,2009年最低收购价小麦累计收购4004.6万吨,虽收购数量较上年有所减少,但仍占到当年产量的34.8%。
三是新麦播种面积增加。据农业部信息,预计2009年全国秋冬种粮食作物面积比上年增加390多万亩,其中冬小麦面积比上年略增。播种质量明显提高,苗情长势好于常年。在全国小麦主产省中,河南小麦播种面积约7893万亩,山东省约5350万亩,江苏省约3178万亩,安徽省约3548万亩,河北省约3610万亩。有关专家表示,近期寒潮对小麦基本没有影响,如不出现意外,2010年小麦有望继续丰产。
(2)小麦价格底部支撑较强。
一是政策价格底部不断抬高。从近几年国家各项惠农方针政策来看,粮价呈现稳步上涨走势符合国家政策要求,托市价格的逐年提高是保障粮农收益的一个重要体现。从2006年开始,小麦品种正式纳入托市收购范围,各品种最低收购价为每市斤白小麦0.72元,红小麦和混合麦0.69元。2010年国家托市小麦收购公布的价格为白小麦每市斤0.90元,红小麦和混合麦为0.86元,每市斤提高了0.18元与0.17元。国家不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使市场价格的底部不断走抬高。
二是农户惜售支撑小麦价格。受生产价格的提高不断上涨的制
约,导致农户种粮成本不断上升,心理售粮价位也在逐年提高,粮农认为粮价每年呈阶梯性上涨已基本成为市场规律。加之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深入,卖粮变现早已不是主要经济来源,价低不卖的惜售观念将有效支撑着小麦市场价格。
三是通胀预期对小麦价格的影响是把双刃剑。上年1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由负转正,当月上涨0.6%,12月份上涨1.9%。有关专家预计,今年一季度CPI有望达到3%-4%的增长,此后最高的月份可能创出6%以上的增幅。其实通胀预期对小麦价格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通胀预期可能会助推小麦价格上涨;但另一方面在国家对粮食市场加强调控、用以抵抗通胀重任的前提下,那么这种上涨应该是温和的、可控的。
(3)收拍两条线有利于麦市稳定。
从近几年的市场运行状况来看,我国小麦市场“政策市”特征相对明显,国家政策对于小麦市场具有无可置疑的话语权。国家通过收储、拍卖两条线运行机制来调控市场,保证了市场的需求,避免了小麦价格出现异常波动。一方面,国家不断提高收购价格,通过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既增加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又使政府手中掌握着大量的粮源,调控市场具有较强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国家按照顺价销售原则,适时调整拍卖底价,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根据市场供需状况,通过最低收购价小麦拍卖量的变化来调控市场。每次调整底价的背后都伴随着现货价格的上涨以及国家对后市价格的预期,而最低收购价小麦投放量的大小则反映了政府对当前市场的一种态度。国家托市最
低收购价小麦的收购价格、拍卖价格,已成为市场价格公认的“风向标”,这种标杆作用基本主导着小麦市场的走势。 (4)外麦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在加大。
就当前国内小麦市场制度而言,国家对外实行进口小麦配额制度,对内则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期掌控粮源,调控国内市场,但这并不能否认进口小麦对国内小麦市场的影响。中国海关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小麦进口量为89.371万吨,而2008年仅进口小麦3.178万吨,进口数量的急剧变化其根源就在于国内外价格的悬殊。廉价的进口小麦大量流入国内,使得普麦与优麦的价差逐渐缩小,而价差的缩小一方面压抑了农民种植优质小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则是削弱了国内小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对国内外小麦市场关联度的认识,我们不仅仅局限于外盘走势对内盘价格的影响,还应看到进口小麦对国内小麦产业链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将是深远的。 8.3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2009年年初,中粮集团明确提出企业新的商业模式——全产业链,为中粮小麦产业链不断搭建收储网络和营销平台,在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和安徽构建收储体系。并在小麦主产区关键物流节点建设大型中转物流设施,为整个产业链提供支持。
2008年开始,中粮在河南新乡采用“龙头企业带动+种子+基地+农户”的模式,选择市场认可度高的小麦品种,实施20万亩优质小麦订单种植。其下属的河南新乡项目集收储、中转、配麦、种子加工、检测研发、期货交割等功能于一体,是多功能集成型现代粮食中转物
流中心。新乡项目通过订单农业带动上游种植环节,引导农民连片种植,实现种植的优质优价,保障粮源供应。新乡项目也成为中粮在小麦领域的一个区域性全产业链试点。并根据远期规划,新乡项目还将建设中等以上规模的面粉加工厂、食品厂和饲料厂等,形成粮食加工产业集群。
目前,在原粮采购上,中粮旗下的小麦部专门从事小麦贸易。2006年起,中粮小麦部启动战略转型,由贸易商向原料供应商转变。中粮将利用订单种植所掌控的粮源,通过新乡项目的配麦功能,推出“中粮”系列的小麦原料;在面粉加工环节,中粮已经形成包括沈阳东大、沈阳香雪、秦皇岛鹏泰、山东鲁德、郑州海嘉、濮阳中粮、厦门海嘉、漯河中粮等8个独资或控股的面粉加工厂在内的面粉加工体系,面粉年加工能力180万吨,与五得利、今麦郎并称国内面粉加工业三巨头;在面食流通环节,中粮已经拥有一批面粉、面条等品牌,比如中粮牌、中粮鹏泰、中粮香雪等。在以面粉为主要原料的方便面领域,中粮收购了五谷道场,重新杀回市场的五谷道场已成为中粮旗下的子品牌,中粮将为五谷道场的推广投入2.5亿元,在2009年11月高调复出时,五谷道场集中推出6种口味的非油炸方便面产品。
另外,据传中粮集团与河南省政府接触,有意收购莲化味精,以延伸小麦产业链条,为打造小麦全产业链做好基础。
第九章 公司组织机构与运营模式
9.1公司组织结构和职能安排
公司下设小麦与经济作物部、其他经济作物部、农业科技培训部、投
资银行部。如图9-1所示:
图9-1组织机构图
(1)小麦与经济作物部。主要负责组织农户与公司签订订单、协助搞好统一供种、提供技术服务、指导农业生产、组织订单农户统一向下游企业交售粮食、协助下游加工企业对农户进行二次分配。公司依据当前行政区域规划的乡(镇)为单位设置,体制上与乡(镇)政府分离,依法独立经营和管理。在各个行政村设立分公司,聘请村级致富能人、种粮大户或村委干部负责全面工作。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依法运行。公司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生产服务、咨询服务,并参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和维护。
(2)农业科技培训部。主要负责聘请农业科技技术人员指导农民小麦生产、负责与农业科研结构合作,开发新的小麦品种。
(3)投资银行部。主要向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金融投资咨询服
务、投资下游深加工企业。 9.2公司运营模式
(1)公司采取“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中介服务公司+农户”运营模式,公司作为中介服务公司组织农户与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订单合同。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并依法实施,公司负责统一供种、统一机播、统一管理、统一机收、统一收购,搞好从种植到收购的全程服务。在农资供应及服务方面,公司与农户签订农资采购合同,公司保证产品质量并作出赔偿承诺,且价格低于市场相同条件商品的平均价格。公司提供的收割、播种、施肥、除害、浇水等田间管理服务均为有偿服务,且低于市场平均价格。在销售方面,公司按照同质条件下高于市场10%的价格收购小麦。在利益分配方面,农户用产量增加部分的50%回报公司,作为的公司收入。以上合作内容都通过合同形式约定和执行,通过法律工具保障各方利益。
(2)强化公司的日常管理,加强对员工绩效考核,对工作不努力或不适应本职工作的会员进行调整,始终保持公司活力。
(3)定期向安排农业科技人员,指导农户生产工作,做到科学种田,保证产品质量。
(4)规范化管理与人本化管理相济并用,坚持以人为本,将人文关怀作为公司文化的重要内容。不定期深入农户回访,加强与农户的沟通,了解农户需求,并调查公司员工工作。
第十章 市场分析与对策
10.1成本优势
公司发展优质小麦规模化种植,科学种田,大大降低农业种植成本。
10.2区域优势
优质小麦种植基地,地处商水县东部平原,是全省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种植优质小麦。 10.3内部劣势
(1)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差,经济发展与科技水平落后,资金投入不足,资本吸引力溃泛。 (2)农业产业化是开发新产品的动力,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市场竞争上。传统的经济体制与小生产方式结合在一起,制约着农业产业化所依存的市场机制完善 10.4外部机会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范围内生产力发展的客观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是一种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动,以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过程。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内市场国际化,跨国公司等纷纷登陆中国。这在给中国农业带来威胁的同时 ,也给中国农业产业化带来了机遇。
2、金融危机的蔓延
金融危机是优势企业扩张的良机。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许多企业资金紧张、经营困难。国家在产业振兴规划中也鼓励企业并购整合,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对企业而言,现在正是整合的大
好良机。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龙头一拉动,就把经济拉动了,对整个经济增长产生很大的影响,企业才能在危机中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产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政府的政策
为了有效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们国家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的冲击,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包括扩大消费、扩大投资的政策措施。目前中国政府积极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四万亿投资计划和振兴产业规划的出台,国家投资把重点锁定在关注民生、关注“三农”。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在这一宏观投资支持政策出台背景下,河南省政府调整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积极拓展本地区项目资源,以最大限度的获得国家投资的支持,从而推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10.5外部威胁
1、对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目前多数企业处于成长阶段,在经营环境、基地建设等方面需要政府帮助和扶持。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为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制定了许多扶持政策,但在贯彻落实中,由于受体制束缚和传统落后观念影响,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存在着政策浪费现象。 2、企业发展缺乏优良的市场环境
目前,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各地都在大搞农业产业化,国内同类企业间的竞争异常激烈。调查发现,大多数企业已明显感受到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认为发展的市场空间比较有限。 3、国外优质小麦的影响。
由于国际市场小麦供应充足、价格低廉,引发我国进口增加,对国内相近品质却保持高价的小麦用量形成了一部分替代。我国2009年进口小麦数量明显高于2008年,今年1、2月小麦进口仍比较活跃。国家临储进口小麦自2009年11月25日再次投拍以来,截至今年3月底已累计成交645.27万吨。如此巨大的成交量,说明国内制粉企业对进口小麦的青睐。进口小麦的大量流入,一方面会挤占国内市场的消费份额,影响托市小麦的成交;另一方面也会打压了国内小麦价格,尤其是优质小麦价格。 10.6对策
1、寻求国家政策支持
2009年,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发布了《201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明确了201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扶持范围和扶持对象。在指南中,明确指出培育优质小麦,使优质小麦达到规模化种植。 2、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树立以质量求效益、求发展的观念。抓好对农民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让农民学习掌握农产品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培养和提高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通过多形式向社会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同时组织农技人员、质量食品安全监管人员进村入户,开展面对面的培训。定期开展多形式的农村质量安全法制宣传。完善乡规民约,把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生产放心农产品等列入农村的道德建设规范,增强农民的自律意识。
3、强化农业环保意识
提高农民农业环保意识,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采取宣传加引导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活动,结合农业污染源普查,针对村干部和调查农户开展环保宣传,增强环保意识,使农业环保观念深入人心;
4、针对地区自然资源条件和生产特点
进行农田基本建设,为小麦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在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条件中,虽然光、热等气候因素尚不能为人类所控制,但是,水、土两个因素在较大程度或一定范围内,可以由人们加以调节,因此,应不断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使麦田土壤达到有机质丰富、结构良好、养分充足、保水力强、通气良好,获得强筋小麦优质高产稳产高效的基础。 5、提高小麦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实施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开发过程中,把提高小麦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当作主攻方向,组织农业技术人员,举办培训讲座、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等措施,建立了新型体制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升了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管理水平。 6、推行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
在小麦生产过程中,按照“统一、简化、优选”的原则,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把小麦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管理技术的全过程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其中,产前包括种子、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生产资料、土地准备及土壤耕作等环节;产中包括播种、
施肥、浇水、中耕、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技术;产后贮藏、包装、加工等技术。通过小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经验推广到农户,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达到小麦的高产、优质。
7、以创新为手段,积极构建市场化营销新格局
粮食购销是传统的行业之一,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取得新的发展,必须在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机制上狠下功夫。在粮食的收储环节,彻底改变混收、混存的传统做法,根据市场需求把粮食分成种子粮、期货交割粮、现货市场粮等三个产品线,在购销工作的组织上,实行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统贷统还,分购联销,严格执行“四个统一”,即:统一开发市场、统一质量管理,统一商品包装、统一销售价格。
第十一章 战略实施与步骤
11.1战略实施框架
公司按照现代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十字标准要求,生产出优质高产小麦;通过发展优质小麦基地,带动农村产业化的发展,并与龙头企业合作,例如莲花味精公司、三全水饺等企业;形成以粮食为主线的产业链、供应链,以及上下左右融为一体的现代经济体系,并在此基础之上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其框架图,如图11-1:
图11-1 战略框架图
11.2战略实施步骤
根据公司发展需要,公司制定短、中、长期目标。其中:短期目标为发展5万亩优质小麦基地,使用小麦产品质量达到绿色产品的标准;中期目标为打造小麦产业链条,树立产品品牌。长期目标为:规范公司管理,为上市公司做准备,并发展有机食品。依据公司短中长期目标,公司制定了以下实施规划,如图11-2所示:
图11-2 战略规划图
第一阶段:2010-2012年建立5万亩优质小麦种植基地;并与莲花味精等深加工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根据市场需求把粮食分成种子粮、期货交割粮、现货市场粮等三个产品线。
第二阶段:2011~2014年,改善生态环境,小麦产品质量达到绿色产品的标准;积极与科研结构合作,开发出新的优质小麦品种;逐步参与下游企业的生产运作。
第三阶段:2013~2015年,在发展规模化的基础上,延长小麦产业链条,开始控股下游加工企业,开发出更多的小麦产品,树立原麦品牌和小麦食品品牌;引进海外知名的农业产业化企业作为战备投资者,获得国外的金融资本、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
第四阶段:2014~2016年完善小麦产业链条,为公司上市做准备。 第五阶段:2015~2017年在建立打造小麦产业链基础上,推进新农村建设,打造绿色农业。
第六阶段:2016 ~2018年在打造绿色产业的基础上,发展生态农业,开发有机食品,细分市场,向市场提供不同层次的农产品。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财务分析
12.1投资估算
总投资6000万元,且全部为收储资金。 12.2财务评价与效益分析 12.2.1财务分析依据和范围
本项目财务分析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2006年颁布实施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以及国家最新的财税制度和行业有关规定。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主要进行了财务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 12.2.2企业所得税的计算
本项目是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根据重点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对重点龙头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业取得的所得,比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有农口企事业单位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7]49号)规定,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本项目建成后,免交企业所得税。 12.3财务测算
公司与农户签订订单协议,双方约定收购价格以高于国家定购价的每公斤0.1元进行收购;按高于收购价格的2~3分钱向下游加工企业销售。
12.4小麦种植成本估算
小麦每亩成本见表12-1:
表12-1 小麦每亩成本表 项目 种子 化肥 农药 犁地费用 播种费用 收割费用 浇水费用 除害费用 合计 金额成本(单位:元) 50 200 35 25 20 45 40 15 420 本数据来源于调查商水县张明乡,郝岗乡农户小麦成本支出情况
12.5销售收入估算
1、年销售收入估算
本项目按发展5万亩计算,其每亩农产品收入为见表12-2
表12-2 单位亩产收入表 产品 亩产量(斤) 单价(元/斤) 收入(元) 小麦 1100 1.02 1122 合计 1122 则5万亩总收入为1122×50000=5610万元 12.6利润总额
由于优质小麦与普通小麦有区别,在单价上高于普通小麦的价格,公司参考2012国家最低小麦收购价1.02斤/元,公司向农户收购的价格为1.07斤/元,公司向下游企业销售小麦的价格为1.10斤/元,则依据约定当地优质小麦种植户直接增收(5万亩)为: 0.05×50000×1100=280万元 12.7财务评价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此项目是可行的。 12.8效益分析 12.8.1经济效益
通过优质小麦规模化生产,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和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其种粮的比较效益明显提高,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优质小麦规模化生产,彻底改变了农民盲目、分散、无序地进行农业生产的状况,改变了农民同粮食企业一买一卖的简单关系。农民增收主要来自四个环节。一是生产环节的节本增效,以往农民盲目追求密植高产,亩均播种量在30斤左右,高者可达40斤以上,化肥的使用跟着感觉走,没有科学依据,对病虫害一家一户分散防治,往往交叉传染,打三遍药还效果不好。现在有科学技术指导,亩均播种量控制在了20斤,种子一项即可节约5—10元钱,进行配方施肥,减少化肥用量,每亩可节约4-10元钱,实行统一防治,施一遍药就能保证效果,又可节约5元左右。整体计算,在生产环节,农民可减少支出15-30元钱。二是优质优价增收,优质麦比普通麦的价格高10%以上。三是订单履约奖励,持订单售粮的农户能得到每斤高于市场5分钱的好处。四是二次分配得利,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事,增收的部分按50%分成。其增收数据估算,如表12-3所示:
表12-3 农民增收效益估算表 单位:万元 小麦 合计 种子 农药、化肥 增收 合计 5~10 4~10 46.5 55.5~66.5 55.5~66.5 12.8.2社会效益
实行优质小麦规模化、产业化,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1)优化产品结构,努力打造河南专用面粉品牌
目前,河南省内小麦加工产品95%以上为普通面粉,不能满足食品行业发展要求,高等级面包专用粉需从外省购进。应扶持有专用粉生产基础的大型加工企业,根据省内、外专用粉市场开发生产对路的专用面粉,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创出名牌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优质小麦发展。
(2)巩固发展面制食品加工业,不断扩大产品影响
利用现有面制食品加工业优势,大力发展方便面、面条、速冻食品,为小麦产品转化提供市场。扶持河南省内较大的食品加工企业,对面包、馒头、挂面、方便面、速冻食品及其它面食制品花色品种进行开发,改进生产加工工艺,形成规模化加工,争创全国名牌。
(3)拓宽小麦应用范围,形成小麦产业开发群体
全方位开发小麦的多种应用价值。一方面,在继续发展小麦淀粉和谷朊粉生产技术、味精生产技术、汽油醇生产技术、小麦啤酒生产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小麦的其它用途。另一方面,探索小麦加工产品和副产品的利用途径,使小麦经济可持续发展。 12.8.3生态效益
按照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立足于小麦的资源特点和生产现状,所构建的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必须强调保护性耕作和种植,突出绿色产品产出,持续提高降水利用效率,促进加工
增值增效,这样一方面在确保小麦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以保护资源、环境为前提,以完善的栽培技术和产品加工技术为保证,以生产力的持续提高为基础,实现产业化开发,彰显其经济效益,促进其种植规模的扩大,提高其生态效能,从而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确保生产、经济、生态持续性的统一。
第十三章 风险分析
13.1项目主要风险分析
小麦产业化是一个长期的动态优化工程。在传统农业框架下,农户分散经营,商品化程度较低,进行农业产业化的目的是增加农产品供给,保障人民生活稳定,风险相比而言自然也较小,当出现买难卖难,产品相对过剩之时,政府可以通过计划采用强制的行政措施缓解和解决矛盾。而现在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供给出现了结构性过剩,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一方面是区域优势再定位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农业产业链延伸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农户的风险被陡然放大,而且风险一旦发生,对农户的打击也更大,在经济转型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背景下,农户在进行农业产业化决策时可能面临的以下风险。 13.1.1政策风险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为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制定了许多扶持政策,但在贯彻落实中,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或者执行力度不高,存在着政策浪费现象,导致企业不能享受不能政府政策,出现政策等其他方面的风险。
13.1.2财务风险
随着优质小麦基地规模的扩大,公司投资资金逐年增加,公司自有资金不能满足发展需要,需要通过其他融资途径获得资金,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会造成公司资金周转不灵;公司负债增加,如果公司尝债能力减弱,不能按期偿还,会引发财务风险。 13.1.3人力风险
在农业产业化中,由于农户自身的文化素质、技术素质、知识素质和经营管理素质偏低,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没有按技术要求进行操作或操作不当,最后导致优质小麦达不到质量要求,甚至会造成损失。
13.1.4自然风险
农业是农户利用太阳能、生物、土壤、气候等自然力作用于进行生产的产业,寄托于自然,受控于大自然,由于农业的种植业具有广袤空间分布性,生产周期长,受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约束较大,自然界的各种自然灾害如洪涝、干旱、冰雹、霜冻、阴雨、低温、病虫害等都会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轻则减产减收、重则劳而无获。 13.2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
为避免上述风险造成的损失,公司主要采取以下措施,降低风险: 1、加强与政府沟通,了解政府优惠政策,以避免政策引起的其他风险。
2、为避免公司财务风险,公司树立风险意识,将财务的事后记账提升为事前决策、事中监督和事后反馈上,尽可能防止投资决策的重大
失误;而在平时则要加强财务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严格的财务预算和决算制度,尽可能控制财务风险。
3、加强田间管理,指导农户科学种田,保证小麦的质量和产量。 4、开展农业知识培训,提高农户自身素质
5、通过保险公司购买农业保险,降低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第十四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通过市场分析、财务分析、风险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该项目不仅可以实现小生产、分散化的粗放经营到规模化、集中化、低成本,高效率的集约化经营。而且还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如优良种籽产业化、配方施肥产业化、农机农具产业化、水利设施产业化、粮食加工产业化、精品化(小麦常温磨粉加工产业)、粮食系列产品的物流配送产业化。同时前沿技术和适用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推广和普及,低成本、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产业链的粮食产量、科技含量、附加值和增收潜力。也实现了综合利用、生态环保和循环经济。
综上所述,该项目符合国家及各级政府的相关规划和政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合理的投资规模、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小麦种植基地是可行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