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升高校学生文化自信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升高校学生文化自信

2022-10-09 来源:爱问旅游网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升高校学生文化自信

作者:赵 鑫等

来源:《广东蚕业》 2019年第2期

摘 要 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学生。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是增强民族文化软实力、振兴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主体,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文章根据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成长的规律,研究高校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全面提高高校教师水平,加强大学生价值观自信教育,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更加有效的帮助大学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 大学教育;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1205(2019)02-117-02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世界文化中独特的、不间断的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强烈的民族认同感,造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向世界展示了何谓大国的气度。文化是提升人的感知力和道德责任感的源泉和动力,它可以给人前进的动力和方向。青年作为未来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其发展离不开历史文化的对个人的影响和积淀。可见,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积极开展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持续的良性发展。

1 高校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

作为高等教育的大学,特别是本科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不应单单局限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目前国内乃至国际都形成了一种只重视理工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轻视人文社科对于人的基本道德和人性素养的培养的现象,这一方面体现了人们直观感受到科学技术改变人们生产生活的便利,另一方面也突出的展现了人们快节奏生活的无所适从与物质极大丰富之后精神世界的空洞。在高校学生群体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学生在学校忙着各种交际,充实自己所谓的人脉圈,却不知道这些所谓的人脉在毕业之后对自己完全没有任何帮助,真正对自己有帮助的其实是自己充实的内心。而壮大自己内心,增加自身文化自信最好的方法就是向传统文化中去寻找。

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有独特的地位的,世界历史有四大文明古国,但是只有中国是没有出现断层的,也就是说我们现今所保有的传统文化很多都是有上千年的历史的,无数次文化变迁,历史推演,战乱,朝代更迭,最后留下来的经典都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品味的,正是这些经典,这些传统文化的存在,这些只有我们的国家,我们的血脉,我们的骨子里存在的才是我们真正值得去自豪的,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源。

2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加强高校文化信心建设,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必由之路。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自信资源。加强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增强当前高校文化自信的核心,增强高校的文化信心。唤醒?深深植根于当代青年骨子里的传统文化自信,可以与当前包含传统文化的高等教育内容产生深刻共鸣,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和传统价值观的信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可以进一步加强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传统文化中是十分重视个人的全面发展的,“六艺”的“礼、乐、射、御、书、数”就包含了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要求,知礼仪、懂艺术、体能强、有技能、有学识还有能够实用,这种教育思想在历代教育者的改进和继承下逐步发展为以“六艺”为基础的贵族教育和以理论教育为基础的基层教育。这一点在清代的皇室教育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这种教育理论正好弥补了我们当代教育的不足,将其教育思想融入到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必然会使得我们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3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举措

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要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注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情感教育,“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为中心的人格修养教育”。高校的教学目标不应该停留在应试阶段,也不能只是片面的由老师灌输一点,学生就吸收一点,更多的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的能力,尤其在传统文化方面,因为中国古代文化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宽广,仅仅是依靠老师在课堂上的传授是很难对传统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只有自身主动去寻求,去探索才能真正的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重要著作的本质,增强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也才能够将传统文化真正的深入人心。

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阶段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力量。高校课堂是文化交流的主要阵地。高校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文化水平。因此,在教师培训和教育中应遵循以下原则。培训课程由政府指导,社会参与。政府应充分考虑教育的公共性,以政府为主体,市场为辅助,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的参与。坚持对教育对象进行分类,分步进行。高校教师的教育虽然迫在眉睫,但短时间内的全面全方位的培训是不现实的,需要分步实施。

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价值观和道德自信。任何文化,就其精神核心而言,归根结底都是一套具有特殊意旨的价值观体系。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矛盾有主次之分。在教育的终极取向上,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是次要方面。这意味着教育应始终关注学生的需求。学生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具体来说,学生是事物变化的内在原因,而教师只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外在原因。因此,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育作用。教师虽然处于次要矛盾方面或外部原因地位,但其主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大学生在处于离开学校迈入社会的临界点,个人的价值观也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在学生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可以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指导与培养。把我住学生的思想发展方向,让学生的价值观始终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背离这个大方向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在这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清楚的认识到什么是什么是学生真正需要的,什么能真正的树立起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让学生找到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进一步从内心深处树立起对传统文化的渴望与敬畏。这就要求教师对文化自信的突破点、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文化自信的地位和作用有着深入思考,同时从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三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分析。

4 小结

家庭对于学生的教育是通过日常的点点滴滴进行熏陶,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是通过对文化的认知与传播,社会则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影响学生。而传统文化的影响则渗透在这整个教育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充分发挥合力来推动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学生应发挥主动性,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强化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