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鲁教版五四制初三化学第一二章要点

鲁教版五四制初三化学第一二章要点

2021-09-10 来源:爱问旅游网


初三化学要点回顾(第一章~第二章)

15.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看化学变化的本质:旧的分子被打破,形成零散的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16.分子(原子)的特点:分子很小、相互间存在间隔、总在不停的运动

17.⑴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特点:①化学变化②一生多)

⑵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特点:①化学变化②多生一)

18.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①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而是相对质量;

②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SI单位是一,符号是1(单位一般不写出)。 相似点 分子 质量小,体积小,处于永恒运动之中。同种物质分子物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性质不同 相异点 在化学反应中分裂,重新组成别种物质的分子 原子 质量小,体积小,处于永恒运动之中。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后并没有变成其他原子 相关关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 原子是构成分子的粒子,原子也是直接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一、概念与原理:

1.⑴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 ⑵人造材料:塑料、橡胶、金属制品等 2.⑴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⑵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化学: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4.探究活动的主要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获得结论、反思与交流

5.⑴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等。

⑵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如:可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毒性(无毒)、酸性、碱性、腐蚀性等。 6.原子结构: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带电) (中性)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7.⑴相对原子质量: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⑵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8.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9.各种元素在化学变化中的变化趋势:

⑴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个),在化学变化中既不易失去电子,也不易得到电子,表现为化学惰性

⑵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氢元素为1,不是金属元素),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表现为金属性,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变为阳离子。

⑶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个(氢元素为1),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电子,表现为非金属性,得到电子带负电荷,变为阴离子。

10.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11.⑴地壳中元素含量前五位:氧、硅、铝、铁、钙 ⑵人体中元素含量前四位:氧、碳、氢、氮 ⑶空气中元素含量前两位:氮、氧

12.⑴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绝对纯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⑵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各物质都保持各自原来的性质。

13.⑴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⑵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4.物质分类的关系: 单质

纯净物 物质 化合物 混合物

备注 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原子更小,但并不是说所有原子都一定比分子小 19.组成与构成: ⑴组成与构成是分别从宏观(不可数)和微观(可数)角度认识物质的两种说法。

⑵从宏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由元素组成,故元素名称前不能加数量词,因为元素属于宏观的不可数名词;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是由基本微粒(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如果答每个分子构成时,必须叙述由几个什么原子构成。 例如:对物质水(H2O)的认识和描述

从宏观上: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从微观上: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这个构成不能改用组成)。若只问水分子构成时,可不必回答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二、实验操作:

1.⑴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⑵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锥形瓶(烧瓶)

2.从试剂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①瓶塞倒置于桌面(防治污染试剂)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瓶口残留液腐蚀标签)③试管倾斜,管口紧挨着试剂瓶口④倾倒完毕,在试管口刮一下 3.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胶头滴管垂直于试管口的正上方

4.酒精灯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5.酒精灯内酒精容积:2/3>V>1/4

6.酒精灯使用三不准:①不准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不准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另一盏酒精灯③不准用嘴吹灭酒精灯 (都是为了防止发生火灾)

7.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①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②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别人 ③试管倾斜45 ④试管夹夹在距管口1/4处

8.试管加热时突然破裂可能原因有哪些:①加热前未均匀预热 ②试管外壁有水 ③加热过程中,试管底部触及灯芯

9.给试管中固体加热:①试管口稍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骤冷而炸裂)②铁夹夹在距管口1/3处

10.量筒使用:①量筒要放平②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③快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注意不能把滴管伸入量筒内

11.天平使用:①左物右码②腐蚀性和易潮解的药品应放在玻璃器皿内称量 12.过滤操作中的“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①滤纸要低于漏斗上缘 ②漏斗内液面要低于滤纸上缘 三靠:①盛待滤液的烧杯要紧靠在玻璃棒上 ②玻璃棒要紧靠在滤纸的三层面上 ③漏斗下口要紧靠在接滤液的烧杯内壁上 三、实验现象:

1.镁条燃烧:①发出耀眼的强光 ②放出大量的热 ③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氧化镁MgO) 2.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立即变红

3.向锌粒中滴加盐酸:①产生大量的气泡 ②锌粒逐渐溶解 4.向氢氧化钠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5.向石灰石中滴加盐酸:产生大量气泡;伸入燃着的木条:火焰熄灭 6.加热硫酸铜晶体:①固体由蓝色逐渐变成白色 ②试管口有水珠 7.氧化铜跟稀硫酸混合:①黑色粉末逐渐消失 ②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8.电解水现象:①两极产生气泡,阴极比阳极多 ②两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阴极约为阳极2倍 ③中间玻璃管内液面升高

9.氢气燃烧现象:①产生淡蓝色火焰 ②放热 ③烧杯内壁附有水珠 10.氧气特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1.卢瑟福α粒子轰击金箔现象:①大多数α粒子顺利通过,不改变前进方向(说明原子间和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②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α粒子和原子核都带正电荷,当α粒子途经原子核附近时,受到原子核的斥力作用)③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回来(α粒子碰到了位于原子中心的体积小、质量大的原子核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