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十月工作总结

十月工作总结

2021-06-13 来源:爱问旅游网

  在为期一个多月的社会实践中,我从企业角度初步了解了金融行业。

  银行、证券、保险是中国金融体系的三大板块。理论上三者地位相当。但是,站在企业角度来看,三者的差距很大。同样是筹集闲置资金,但是业务不同,服务的群体不同。 人们的对其认识不同,观念上会有很大差距,人们对银行,证券,保险的态度会不一样。企业也将采取不同的策略来服务客户。

  在人们的观念里,银行安全可靠,资金流动性强,还能产生利息。有闲置资金,人们都会首选银行。这样,银行不用过多的营销策略,就可以拥有忠实客户。布局全国,开设网点,覆盖绝大多数人群,方便人们办理业务。

  证券,在好的行情下,炒股风会蔓延到各个角落,可见的利润,让人们多一个投资理财的选择。

  保险公司也是筹集闲置资金。保险中的理财产品,其周期相对银行要长,流动性很低,可观的利润要过十几年,几十年等才能看的到。而对于消费性的险种产品,人们更是不想接受,没有人愿意花钱买那些不实际的产品。即便意外发生了,保险也保不了意外。在人们看来,既然不保险,那买来干嘛用,直接列为马后炮。在人们面前谈保险,都会提及到不好的事,就算不提到,你们也会猜想的到。不想听到不好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不想听“乌鸦嘴”。所以,人们很反感保险。保险公司就得需要大批的业务精英,来改变人的观念。让人们从观念上来改变对保险的认识。让人们自已产生要买保险的那种意识。

  由于人们的观念不同,保险公司不可能像银行那样全国开网点。保险公司只在金融地区,有标志性的高层建筑。相对于银行,保险公司会有更多的业务员,业务精英。这些都是一批充满激情的年青人,他们用自己学习的知识,传达给客户。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保险的认识。 使人们由抵制到不抵制,由不抵制到被动接受,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保险产品是一种建立在观念上的产品。相信才能看的见。除非像法律定的交通强制险等,法律规定要买。别的险种很少有人主动购买。

  保险公司筹集大部分人的闲置资金来帮助少数人。对于这部分少数人都是一种概率,保险公司的精算师会将这些概率算出来。对于算不出来的,如自然灾害,战争之类的,他们无法预测,算不出来,基本上被列入非可保范围。这会让人们更加反感保险,感觉保险就是一种欺骗。

  保险公司的业务员,都要学习保险知识。保险意识都会很强。意识在不断强化后,很多业务感觉到保险的必要性,给自身投保的业务员不在少数。

  保险是一种无形的产品,是观念上的较量。改变人们的观念是很难的,这是长期的事。风险控制和改变人们的保险观念,是保险公司的长期任务。跟据人们的需求和观念设计相关产品,来服务于人们。

  同处金融行业,同样是筹资,主业的努力方向不同,副业却在相互渗透。银行,开始保险形式的理财产品。保险也办起了银行,开展储蓄业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