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高中材料作文
首先,弄清命题特点。
这种给材料作文的方式同以往的材料作文不同,它把话题作文中的“话题”与“材料”的功用都集中到“材料”(这个材料,可以是寓言,可以是故事,可以是漫画,还可以是表格等)身上,让审题不是从“题目”出发,而是从“材料”出发,从而使文题更具开放性,更能启发考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更能引起各方面对作文内容的重视。这种命题形式,经过两年的实践证明,不仅达到了命题者的意图,而且受到了一致好评。
过去的话题作文以“话题”为范围,现在的材料作文以“材料”为范围。这样在这种材料作文中,考生就能把审题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材料上。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材料所画出的范围,也许是材料的内容范围,也许是材料的含意范围。考生的作文在材料范围之内就符合题意,在材料范围之外就偏离题意。无疑,这是在一个更大更自由的范围内提出了审题的限制性要求,也就是在发散性中强调了限制性。总之,这种材料作文的形式、思路开阔,意境深远,具有极大的思维空间张力。
其次,关注取材范围。
在弄清了材料作文的命题特点后,还要关注材料作文的取材范围,以便在复习备考中“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从近两年高考的材料作文题目来看,考生应对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
A、关注现实生活
如20xx年高考全国卷甲卷关于“国民图书阅读率”的材料作文,20xx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首次低于50%,这一调查结果正式公布于20xx年4月21日。这些数据是从20个地区的城市和农村取样的,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从而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现实意义。又如20xx年全国卷Ⅰ(河北、河南、陕西等省用)的材料作文,图画通过一个孩子踩着一块西瓜皮而跌坐在地,孩子的“家庭”“学校”“社会”却认为“出事了吧!”这种生活现象,讽刺了“家庭”“学校”“社会”对孩子行为(遇到挫折、犯错误、出了问题等)的过度关注(心疼、埋怨、责怪、嘲笑等)的生活现实。
B、关注创新意识
如20xx年高考全国卷乙卷关于“乌鸦学鹰”的材料作文,文题在寓言故事最后增加了让牧羊人的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情节,从而暗示对这则寓言还可以有另外一种理解,即把乌鸦当做悲剧英雄来尊重,从而更深入也更丰富地理解题目内涵。又如20xx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海南、宁夏等用)的材料作文,它取自20世纪初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发明创造裂而不碎的汽车挡风玻璃的故事,它符合当前科技创新的需要,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C、关注诗歌联想
如20xx年高考山东卷的材料作文,它引用著名诗人雷抒雁的哲理诗《星星》:“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要求根据读这首诗所产生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又如20xx年高考北京卷的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是两句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以及对这两句诗的解读,要求考生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D、关注祖国语言
如20xx年高考湖北卷的材料作文,它列举了在汉语里“三”所构成的很多词语,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要求考生根据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