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实习生实习工作日记

新闻实习生实习工作日记

2023-11-24 来源:爱问旅游网

新闻实习生实习工作日记

  20xx7.18

  今天是实习的第一天,终于进了新华社的大门,见了老师,算是正式报到了。其实昨天和海娜去过一次,等了很久老师一直不在,最后下班了没法办手续,只好今天再跑一趟。

  新华社不愧是国家通讯社,保卫工作做得真到位,不仅大门口有武警严格把守,连办公楼前还有二道岗检查。这次比较顺利,一去就给我们分别安排了部门。我在国内部经济采访室,海娜在外事室。进大门时还遇到了一个北科大04的mm,她也是第一天来,同样被分到经济采访室,不过她是学金融的,因此算到财经新闻组。看起来我们室的老师们今天不大忙,大家聊了聊,他们都挺热情,让我心里少了些最初的忐忑。张组长说新华社马上要搬家了,实习生也很多,最近正忙乱着。问老师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他说不要犯政治问题就可以啦,比如说什么把机密文件带走之类的,呵呵。老师说刚开始的时候主要是熟悉一下社里的工作流程,整理和记录稿件之类的事情,貌似还要安排值班。估计这几天不会安排我们去采访,嗯,先跟着前辈们好好学习一下也很好,毕竟这里面大牛老师挺多。

  后来我们就自己拿报纸乖乖地看,我翻了翻今天的新京报、中国证券报、新华每日电讯等,以前看经济新闻都是很快浏览过去,现在得认认真真的,多看多思考,特别是最近经济上的一些热点问题,要把前前后后的脉络搞清楚。听老师们交流时专业词汇还是蛮多的,我虽然学了经双,但以前实习都是跑社会新闻,经济新闻方面的报道写作经验还十分欠缺,心想接下来自己得多做些功课嗯。

  20xx.7.19

  今天上午六点二十起床坐车往社里赶,算是创了n久以来起床的最早记录。一到岗就先办好了各种手续,终于可以大摇大摆地出入了

  庞大的“新闻工厂”

  一整天下来没有什么特别的任务,但是基础工作必须要做好:)首先是熟悉新华社的工作流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试用社里的编辑系统和数据库。这编辑系统比我以前实习时见到的编辑系统都要高级的多,尽管稿件的来源和去向通路十分丰富和复杂,但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各地的稿件都进入这个库里,通过编辑的修改再被采用。一些业务上的交流和报道策划以及统计管理也要用到这个系统。至于那个数据库,收录了近六十年来的新闻报道和相关资料,用老师的话讲,“这比北大图书馆的数据库都要好”。今天的很多时间都花在编辑系统上了,一方面是摸索操作,另一方面是阅览记者编辑们的稿件,对照学过的新闻写作知识,从中吸收和领会一些方法技巧。深刻的感受就是,真正的通讯社的确是一个庞大的信息采集与发布中心,通俗地说就是“新闻工厂”。我注意到平均每分钟都会有数篇稿件发进稿件库,少则一二,多则超十。

  严格的报道要求

  我跟的老师主要是负责行业经济方面的,通过跟他的交流,我了解到关于新华社的稿件要求和所应持的写作态度。众所周知,新华社的稿件覆盖面非常广,因此一个小小的错误也可能带来无法预料的严重后果。所谓“耳目喉舌”,既要做好“耳目”,也要当好“喉舌”。所以老师强调说,一定要仔细再仔细,谨慎再谨慎,“宁可少说也不能说错”。出了错不仅和薪金直接挂钩@@,更重要的在于其产生的社会影响。至于行业经济这一片,各政府部门和组织的信息发布和报道任务并不是很多,更多地要靠自己跑,不仅要跟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做好沟通,也要深入企业与群众。老师说,消息写作是基础,除此之外也可以尝试写一下简单的述评文章,当然,对自己感兴趣的行业规则与热点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

  舆论监督是重要职责

  新华社不只是党的喉舌,更是人民的喉舌。 作为新闻机构, 舆论监督始终是其不可推卸的职责,新华社也不是只说好话的,应该说是分寸把握得比较适度。不少报道都体现了针砭时弊,抑恶扬善的正气,体现了倡导社会和谐文明的宗旨。这一点就不冗叙了。

  刚开始实习,虽然没有什么任务要完成,但细心思考还是有不少收获。从小事做起,继续努力。先睡去了,明早还得六点来钟起床……

  20xx.7.27

  当飞机缓缓下降,滑行在首都机场平坦的跑道上,我已完成了这次“红色之旅”,重又回到北京熟悉的怀抱。这次出门并不是愉悦身心的游玩,而是我实习以来的第一次正式任务——出差。

  这个差事应该说来得比较突然,老师太忙把任务派给了我,而征求领导的意见结果是不让我去,因为怕出安全问题。由于主办方已经安排好一切,所以最终允许我参加,只是老师们都几次三番地提醒我一定一定要注意安全。而我也深知这毕竟是次采访任务,所以显然不敢造次。

  在中国来看,记者的地位整体来说还处于较高水平,特别对于中央媒体的记者,出差的安排基本上都很齐全。此行美其名曰“红色之旅”,由我和其他媒体的七名成员组成的记者团总共在江西呆了三天,期间走访了南昌、吉安、泰和、井冈山的中国移动公司和一些革命遗迹,参加了关于革命老区移动通讯的两场座谈会,和当地移动公司的管理人员以及农村的普通民众进行了交流。行程安排得很紧,不少时间都是在车上度过的,基本没有什么自己的时间。我们采访的主题是江西革命老区移动通讯的发展情况以及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另外在参观革命圣地的过程中也了解到不少当地的革命历史和一些伟人的故事,感觉收获还是蛮大的。这次出门嘛除了采访任务之外主要就是增长了见识,一方面受到了红色教育,同时也体验到记者生活的另外一面。总的来说对自己是一次锻炼。另外还发现,井冈山不仅是革命圣地,其实风景也不错,呵呵

  出发之前,由于对方迟迟不给具体信息,我无法知道我们所要采访的主题,只知道是关于通讯的。因此上网就江西省的通讯事业发展状况找了一些资料。到那边之后才知道具体一些的采访主题,而移动公司那边也给我们提供了不少资料,包括江西移动的发展和社会贡献、当地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情况以及革命老区通讯事业发展的史料。从座谈会和采访来看,记者们最关心的还是当地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毕竟这是和民生关系最紧密的一点。在和省公司的座谈会上,一开始记者们的问题大都关于农村市场的开拓,回答则更多地涉及到农村通讯的发展给农民们带来的经济上的益处。经过思考,我觉得农村的信息化建设的确是一个可写的东西,但信息化给农民带来的好处也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层面,如果要写的话一定得了解全面些,于是我问了在政务信息化方面的发展和他们所尝试的具体形式。采访农民朋友们和座谈会也很不一样。移动公司的管理人员应对媒体的经验十分丰富,因此回答也比较能够说到位,“老表”(江西百姓)们就不同了,他们大多凭自己的感觉,而不一定能够清晰地回答你的问题,因此不光要问,还更要注意问的技巧,要善于追问和引导。

  作为刚走上岗位不久的实习生,去外地和那些经验丰富的记者们一起生活一起采访,感觉压力还是蛮大的,毕竟自己的经验还比较欠缺,显得稚嫩一些。另外,和企业打交道也是挺锻炼人的,以后还需要多多积累经验,这次光喝酒就破了自己一直来的“戒律”-_- 希望这次之后别又闲下来,能够多一些采访锻炼的机会,毕竟理论是需要通过实践不断提升的嘛,呵呵

  简单总结几点感想:

  1. 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要有意识地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沟通和采访。

  2. 还是得强调,记者要积累各方面的知识(当然很多是从实践中来的)。

  3. 记者的生活是比较变动的,要习惯到处奔波。

  4. 各地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我喜欢山水,更喜欢每块土地背后的历史和故事。

  5. 真正见识了“酒桌上不分男女”的场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