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兴安县高尚镇江村尚武精神探秘

兴安县高尚镇江村尚武精神探秘

2024-08-13 来源:爱问旅游网

兴安县高尚镇江村是个历史文化内涵十分深厚的古村,素来“尚武”,而且在早已告别冷兵器时代的今天,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尚武精神”,实属难能可贵。

江村的文体活动室非常简陋,裸露的红砖、片石墙,横梁青瓦搭起的屋顶,与村里其它贴着瓷砖、高大的别墅式民居相比,显得较为寒酸。踏进门槛,大红纸写就“重振武风”的对联“南拳北腿八卦拳短刀长枪双节棍”映入眼帘,一堆短刀、长枪、大刀、流星锤、三节棍等冷兵器让人震撼。

江村文体活动室堆放的冷兵器

江村原名樟村桂香坊,村里的彩调、舞狮表演早已名声在外,誉满桂林。江村的居民有六大姓,以何姓居多。截止目前,在江村发现的碑刻等资料显示,该村仅唐姓就有兵部侍郎、正国将军、赐进士等“达官贵人”。据说村里的郭姓更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同胞兄弟郭子华的后裔;村里崇尚武术则源自白崇禧的保镖,据说姓谢,潮田人,在江村生活并授艺收徒长达30余年,被村里人尊称为“三峯祖师”……

“当时村里人习武的有300多人,遍及全村各家各户。”今年已87岁高龄的何启达老人是当年最早习武人之一。至于为什么全村人都热衷于传统武术,何启达老人说首先是为了强健体魄,保卫家园,其次是为了舞狮娱乐生活。

老人们津津乐道讲述曾经练武生涯

虽然何启达老人对村里人的习武目的轻描淡写,但细一思量,在数十年前的兵荒马乱年代,团结起来,学会拿起武器抵御外敌,保卫亲人不受侵害,当是最符合实际的理由。至于舞狮娱乐,大概也是因为有了武术的积淀,才衍生出的一种“昂扬进取”的生活方式。

“那时的生活很苦,村民们没有钱,就以‘轮流供养’的方式回报教授武艺的师傅。”何启达老人说,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初,村里还以每个月一箩筐谷子的方式,请武师来到村里传授长拳、刀、棍等各种传统武术。

学习传统武术需要吃苦耐劳,需要坚忍不拔的毅力,更需要浓厚的武学氛围。何启达老人说,如今练习传统武术的年轻人少了,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那份苦,也没必要再吃那份苦,但传统武术还是需要一代代地传承,需要保持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需要一份昂扬的自信和保持一贯的“尚武”精神。说着说着,已87岁高龄的何启达老人还在现场抓起一把关公大刀精神抖擞地舞了起来。

87岁高龄的何启达老人舞起大刀仍虎虎生风

传统武术在村里绵延传递,并以润物无声和滴水穿石的力量蕴育着村民们的韧劲与个性。其实,关于江村在历史上是否有过轰轰烈烈的抵御外敌之战等佳话,老人们并没有记忆。但长年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早已是江村人不成文的祖训,或许正是因为有这“尚武”的传统,让众多姓氏的江村村民团结亲如一家,换来了平平安安的幸福生活。

时光流逝,如今抵御外敌、格斗已不再是村民们习武的主要目的,但习武强健体魄,舞狮娱乐生活的‘额外’功能反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变得更是弥足珍贵。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村里就从南宁引进‘文狮’表演,并请来师傅传授技艺并制作狮头。”今年47岁的何昌旗是目前村里武术、舞狮表演、发展乡村旅游的带头人,他说正是因为有了常年练习传统武术的基础,所以村里的舞狮表演特色鲜明,逐渐在镇里和县里乃至整个大桂林都是崭露头角、独树一帜。

流星锤成了何昌旗的拿手绝活

所谓“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传统武术的练功讲求自然相应,与万物共沉浮。“虽然现在的武术已经从原来的格斗技艺逐渐演变成一种修身养性的文化,各种武术套路去掉了凶狠的杀机招式,但仍旧精妙绝伦。”擅长流星锤的何昌旗一边虎虎生风地耍着流星锤一边说。现场看到,单是他手里的流星锤就有站立手耍、嘴耍和倒立杂耍等多种招式,如果练到一定境界也是会令人防不胜防。他说现在作为自己的兴趣加以练习,不仅能舒筋活络强身健体,对其加以技术性处理并融入舞狮等表演节目还极具观赏性。

“我们的‘文狮’狮头与普通的舞狮表演的狮头相比重量更重,因此只是腾挪、跳跃、舞动,不打滚。但是,狮头特色鲜明,头顶不仅有一个独角,舞动起来更是眼放金光,眼皮、嘴唇自然扇动,栩栩如生。”何昌旗说,现代社会已不再需要凶狠的格斗,但传统武术及“尚武精神”在江村却不会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而消失。

村里老人对传统武术、舞狮表演满怀期待

目前,秉承“尚武”精神的江村人,在村里二十多个年轻人的带动下,精诚团结,与时俱进,以全村家家户户入股的方式,成立了以发展乡村旅游为目的的“兴安县桂香坊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同时,村民们希望充分挖掘江村自然、人文景观资源,进一步弘扬传统武术,将传统的武术表演和特色鲜明的舞狮表演打造成乡村旅游中的新品牌和新名片。届时,江村的武术、舞狮将成为乡村旅游的特色文化娱乐节目,展现在八方游客眼前。(蒋子鸣文/摄)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