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劫被反杀,法院判对方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是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采取的制止行为,必须有客观存在的不法侵害。不法侵害应由人实施,对动物的反击属于紧急避险。假想防卫不属于正当防卫,如存在过失且构成犯罪则有责任,否则为意外事件。
法律分析
抢劫被反杀法院会判对方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正当防卫的起因必须是具有客观存在的不法侵害。“不法”一般指法令所不允许的,其侵害行为构成犯罪的行为,也包括一些侵害人身、财产,破坏社会秩序的违法行为。对于精神病人所为的侵害行为,一般认为可实施正当防卫。但是并非针对所有的犯罪行为都可以进行正当防卫,例如贪污罪、渎职罪等等不具有紧迫性和攻击性的犯罪,一般不适用正当防卫制度。不法侵害应是由人实施的,对于动物的加害动作予以反击,原则上系紧急避险而非正当防卫。不法侵害必须现实存在。如果防卫人误以为存在不法侵害,那么就构成假想防卫。假想防卫不属于正当防卫,如果其主观上存在过失,且刑法上对此行为规定了过失罪的,那么就构成犯罪,否则就是意外事件。
拓展延伸
抢劫案件中的正当防卫:判决结果与法律规定
在抢劫案件中,当被抢劫者采取反击行为,即正当防卫时,判决结果与法律规定密切相关。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正当防卫是指在面临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他人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在判决过程中,法院会综合考虑被害人的行为是否符合正当防卫的条件,例如是否存在非法侵害、是否采取了必要的防卫手段等。如果被抢劫者的反击行为符合正当防卫的要求,常常会被认定为无罪或减轻处罚。然而,具体判决结果仍需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律解释来确定。因此,在抢劫案件中,正当防卫的判决结果与法律规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结语
在抢劫案件中,被抢劫者采取反击行为时,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判定是否属于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指在面临非法侵害时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保护自身和他人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判决结果取决于被害人的行为是否符合正当防卫的条件,如是否存在非法侵害、是否采取了必要手段等。具体判决结果需根据案件情况和法律解释确定。因此,在抢劫案件中,正当防卫的判决与法律规定紧密相关。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