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课标】2012年高考复习作文写作专题第一章 奠定作文基础——感悟生活教案

【新课标】2012年高考复习作文写作专题第一章 奠定作文基础——感悟生活教案

2024-07-16 来源:爱问旅游网

第一章  奠定作文基础——感悟生活

学习目标:

1.了解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是作文的题材库;

2.学会感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

3.关注生活,养成思考的好习惯。

写作指津: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是作文的题材库。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积累情感、积累思考,这是解决题材低幼化、单一化和虚无化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思想贫血的关键所在。没有生活基础,没有自我体验的作文是不会打动人的。

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只要被一双充满兴趣的眼睛捕捉到,就可能成为美妙故事的开端。只有融入到生活当中,让自己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写出的文章才会有血有肉,富有感染力。 如果你留意了生活,再想表达的时候,就不需要绞尽脑汁去找那些汉字,而是它们争先恐后地来找你了。我们要关注生活,培养自己一颗敏感的心。怎样才能感悟生活,奠定作文的基础呢?应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观察是人脑通过感官对客观对象的感知活动,是写作的基本功。通过观察可以增强对客观事物的了解和体验,获得写作的材料。要奠定作文的基础最基本的要求是养成观察的习惯,并且要细致地、多角度地、全方位地观察,对周围的一切要多长“心眼”,多留意,不做“局外人”,这样在写作时就不会无从下手了。

其次应学会感悟生活。生活天宇,浩渺广阔,人生世相,光怪陆离,美丑善恶并存,悲喜哀乐共生。生活本是五色草,本是七色花,只要真正去感悟,就能发现一花一草,一狗一猫,一片云,一颗星……到处都是可写之物,物物都能生发妙文,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感悟生活。要磨砺视觉,练出发现美的眼睛。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对周围的一切就会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所以总是听到有人埋怨生活平淡、枯燥、无聊,甚至说什么活得累,活得烦。这种感觉导致思想与感情的浅薄与匮乏,造成文思的枯竭。其实,就在几乎“无事”的生活中,蕴含着深广的人生哲理和独到的精思妙论。要知道,世界上并不是人人都写不出好文章,能写出好文章的人,都是能深入发掘生活之理的有心人。生活既能给予他们以妙思哲喻,当然也能给予我们以妙思哲喻,不过,我们首先要是一个有心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像林黛玉初进荣国府一样,处处留心,时时在意。你该留心路边的小草何时吐出了新芽,池塘的水面何时初结了冰皮,杨柳飘絮更换姿容到底是在哪几天,你该留心你同学的眉头何时蹙了起来,嘴角是否含有笑意,兴奋和悲伤时的语调、表情到底有什么不同,不同服饰的人流露出来的思想情感有什么不同,男女老少对同一件事所作出的反应有什么不同……当你留意了,你的视觉会越来越敏锐,你将越来越能感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可以说,只要有意识地去观察去发掘,就取得了大千世界与自我内心的融会贯通的真经,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物一景就成了生发妙文的佳品。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如果时时留心,处处在意,我们的视觉自然会日渐敏锐,我们的眼睛就会成为能发现美的眼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用发现美的眼睛去看生活,生活就会成为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

再次要掌握思考的方法。只要真心实意想写好作文,时时留心,处处在意,还是能够做到的。但若想让生活意象活脱脱地蹦跳出来,使笔下生花,还必须将思维之钻打向事物的深层。应该说,思想感情是一篇作文立意高下的试金石。如果作文思想深刻,情感充沛,则作文是丰厚的,有力度的;反之则是单薄的,肤浅的。现在不少学生常常苦于自己的作文缺管深度,缺乏感染力,原因就在于往往就事论事,就景写景,不曾深入思考,未能挖掘出事物深刻的内涵。怎样才算深入思考呢?一要多问几个“什么”。生活的哲理,对普通人而言,决不是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往往会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如同进山寻宝,却不知宝在何处,只好叹道“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倘多问几个“什么”,则往往能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使事物蕴含的思想和哲理渐渐显露。例如下列问题:这是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这事情?这事情能表现人物什么思想感情?这事情的性质是什么?这事情将有什么结果?二要注意把握事物的象征意义。社会现象,自然生态,大都蕴含着一定哲理,可昭示一种思想。当看到流水,应该想到时间之一去不复返。想到“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看到落花,应该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看到树根,应该想到“不求闻达,只求默默奉献”的精神;看到孩童嬉闹,就想到“天真”的可爱;看到一字之差造成了巨大损失,就想到“小处不可轻视” ……把社会现象、自然生态的特点与人生状态加以对比,往往能找到其间的相似点,并进而抽象出一定的思想和哲理。三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去分析事物。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正确认识事物、阐明事理的一把手术刀,可以割除思想上、认识上的片面性、表面性和绝对化,可以使思维趋向广阔、深刻、灵活、严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有许多内容。常用到的原理有:一分为二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量变与质变的原理、内因与外因的原理、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原理、辩证的否定的原理等。

总之,只要关注生活,感悟生活,努力思考,主动地、积极地投入生活,成为生活的真正主人,才能真正体验生活的喜怒哀乐,才能看到人性的真善美。这样有了材料,又有了真切感受,作文既不会闭门造车,也不会枯燥无味了。

范文示例一

心灵的颤动

韩俏妮

心灵也会颤动吗?是的,那是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到我的心灵也在颤动。

这个星期六,作业特别多,我埋头苦干,心里却一个劲埋怨。做了一会儿想调整调整自己,便伸伸懒腰站了起来。忽然不远处有一只小虫子进入我的视线,看见了它,心里很不舒服,本想一巴掌拍死它。也许是对它的蔑视,也许是出于无聊,我用笔挑逗着它,让它一会儿往东,一会儿往西,看着它晕头转向、四处逃命的慌张样,我得意地笑了:神仙有什么用?!我此刻是主宰它命运的“神”呢!

忽然,我的手碰到了它不足五毫米的翅膀,我一抬笔,小虫子也跟着抬了起来。可以想象这样的情景:如果一个人被抓住一个手臂,离开地面几米,随时有掉落的危险,那他一定怕得要命,我想这只小虫此时也一定怕得要命吧。而在我当时看来,它只是一只玩物罢了,怎么会对它生同情之心呢?

玩够了,我终于将它放下,可它的一只翅膀已经面目全非了,它的身体歪倒在一旁,好不容易才站稳了,仅剩的一只翅膀在微微颤动着,几对足似乎在发抖。那种渺小在人类看来是多么微不足道啊!

我又伸出笔去,小虫似乎嗅到了危险的气息,它想逃。这样一来,原本就在发颤的身躯颤抖得更加厉害了,可求生的本能迫使它决不停止。我忽然停止了玩弄,突然觉得自己好残忍。它的颤抖对我的心灵有着强劲的震撼。我突然明白了:它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一条正在颤抖、垂死挣扎的生命。

我的心灵从未有过地颤动了,我忽然看到了人类的可悲,人类永远认为他们统治着地球,是最高贵的动物,所有其他的生物都不值得一提。而这个只有半粒黄豆大小的虫子却使我明白了:所有生命都是伟大而平等的,即使细微如尘埃、颤抖的小生命也会奏起华丽奔放的乐章。

我豁然开朗,又继续拿起书本看起来,但心里早已没了那股怨气。过了很久,我想起那个曾被我伤害的小生命,抬头望去,它已经不在了,它就这样走了,悄无声息,带着伤痛消失了。

[老师点评]

人总认为自己是地球的主宰,任意践踏其它生命。殊不知生命是平等的,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才显示人类的崇高。作者带着内疚告诉我们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范文示例二

我学会了倾听

程晓祎

倾听,是一个动作。也是一种品格,一种素质。一个不会倾听的人,是无法获得他人的尊重的,因为他已经造成了对他人的不尊重。

还记得在小学一次校庆上,我代表班级演讲,而在我之前,是其他班级同学的发言。我和旁边的同学一边听,一边聊天,周围是隐隐约约传来的絮语,时而响亮到盖过了台上的声音,时而又轻微到如昆虫的鸣叫。而我和旁边的同学,以不变的语调谈论着台上那位同学的演说。

“他讲得不怎么样啊!”

“还好”

“你要超过他哦!”

……

可以看到坐在我前排的那个男生的厌烦,他转过头,看着我们比划着示意我们安静,看他样比老师还积极。

但我们却显然无视他的好意,或者说当时的我们无法理解这一行为的内涵,继续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然后是他再次转身,带着愤怒的眼神,但这只让我们产生了怄气的情绪,反而聊得更响。

很快,轮到我上台演讲。我迈着自信的步伐走上舞台,可台下,除了稀稀落落的掌声之外,全是恼人的“嗡嗡”声。我努力保持着微笑,清清嗓子,“我发言的题目是……”,“哈哈!”横空出现的笑声打断了我的发言。

我强压着愤怒,开始了我的演讲。台下的声音没停过哪怕一秒钟,无论老师如何卖力地控制场面,总会有“漏网之鱼”。

讲了没多久,便心灰意懒,已经不想再在台上呆下去了,只好加快语速,语调平平地完成了我先前悉心准备的演讲。

终于明白为什么之前那些同学个个演讲没什么激情,一份气愤又无奈的表情。

自己也很愤怒,可想到自己刚才不也坐在下面聊个不停吗?别人好心劝自己也不听!想到这里,不禁没了底气。

从那以后,我学会了“倾听”,它是那么重要,因为学会倾听,不仅尊重他人,也是对你自己的尊重!

[老师点评]

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有时自己就是这些不和谐音符的发出者,可自己并没意识到,当自己被这些不和谐音符打扰的时候,才深感其厌恶。作者在这篇考试作文中,又一次提醒我们要想别人尊重自己,就得首先尊重别人。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