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纪念刘和珍君学案教案

高中纪念刘和珍君学案教案

2024-07-16 来源:爱问旅游网

《纪念刘和珍君》导学案      设计人 刘峰  2.25.2009

【学习目标】 

1、了解刘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难经过,认识反动政府的残忍以及反动文人的下流无耻,牢记·一八惨案的教训,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勤奋学习。 

2、掌握课文是以作者的悲愤之情(悼念烈士、痛恨反动政府)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重点理解一些关键文句的含义。

【学习重点、难点】 

  1. 重点:作者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 2、难点:关键文句的理解。 

【学习时数】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感知文本,理清思路

一、温故知新:

1、填空:屈原,名___,字___,战国时____国人。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___________

主要作品有《   》、《    》、《    》、《    》等,汉代刘向以这些作品为主合编成《    》。

2、默写: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无怨乎?

其文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类迩而见义远。

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忘却的纪念》中鲁迅对遇难的左联五烈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对残害革命者的反动派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对照本文,思考作者对待为革命而牺牲者有怎样的看法。

二、自主探究:

1、作者:阅读《创新设计》41作者简介,回顾与鲁迅相关的文学常识。

2、背景:参看《创新设计》41背景简介,了解刘和珍等参与的爱国活动。

3、预习课文,掌握基础知识:完成《创新设计》41边读边练

三、合作探究:

1)概括段落大意,板书: 

介绍写作缘由。交待写作目的。回忆认识过程。抒写惊愕、义愤。 

叙述遇难经过。总结经验教训。 热情讴歌赞颂。 

2)文章一共7小节,为什么单是写作缘由就用了两节来说?

参见《创新设计》42边读边思”1

 

3)文中对刘和珍做了怎样的描写?她是怎样的一位青年?

参见《创新设计》42边读边思”2

    文章没有详细介绍刘的事迹,只是记叙了几次印象。1然而在这样……就有她然而强调了她与众不同,生活艰难说明她预定全年需要很 大的决心。毅然则进一步强调她的勇气。生活虽艰,预定《莽原》——向往革命,渴求真理。2能够不为……反抗……”。不屈势力,反抗校长——富于斗争精神。3、女师大复校,她虑及……”。虑及前途,黯然泪下——有思想,有远见,富有责任感。4、始终微笑,态度温和——和蔼善良。5、欣然请愿——敢于斗争。是一位热血青年。 
四、引领探究:

(一)试具体分析三大部分的思路 ,讨论分析作者感情发展脉络:

  1. 分析第一大部分(1-2)的思路 

思考:文中是否有提示性的语句?如何理解这句话?作者为什么一再强调? 
   
提示性的话是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两次。但是这两个必要意思完全相同吗?第一必要,说的是悼念遇害者刘,奉献作者最大的哀痛和尊敬,控诉段府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阴险论调。第二必要,在于唤醒庸人,用人们牢记这笔血债。两次强调必要,突出了写作动机,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这部分是按照由爱到憎的逻辑顺序安排思路的。 
2
 分析第二大部分(345)的思路 

思考: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布局的? 

   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思路的。先回忆与刘的最初相识,再详细叙述遇难的经过。叙述遇难又分两步,从事件概况到遇害细节。 
3
 分析第三大部分(67)的思路 
   
这部分先否定了徒手请愿的做法,然后用然而将笔锋一转,肯定了这次死难的意义,鼓励真的猛士奋然而前行。可见是按照由否定到肯定的逻辑顺序布局思路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伦敦的中等街道上常常有面容憔悴,蓬发粗手的工人来往徘徊,或是顺街疾走。到处想找点小机会可以弄到这一天买面包的便士。我遇到的不止一次了。他们搭讪着同你说话,给你引路,末后要讨几个。其实比起那些站在小饭馆门外手托火柴等着施舍的乞人尤为难过。因为这些徘徊或疾走的失业者,有很好的体力,也有工作的经验与技能,他们还不肯作一个社会上的废人,向人前乞求,也不同残废者只望着别人的同情,然而他们拿什么去吃饭呢?他们有精力,有技能,有历练的头脑与两手,却不能凭空去拿面包。

1、如果把这段文字分成两个自然段,较合理的分法应是(D)。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2
、对上文主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D)。
A.
再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失业者的悲惨境遇。
B.
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受压迫、受剥削者的痛苦生活。
C.
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阶级对劳动者的欺压和盘剥。
D.
通过对失业者悲惨遭遇的介绍,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

五、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27页第二、三段

2.选择文中一些议论性语句思考其含义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揣摩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一、 温故知新www.xkb1.com
1、从全文来看,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意义有哪些? 
  
悼念刘和珍,控诉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严肃地总结教训,激励继续战斗者。 

2、全文开头点出追悼大会的日子,先按民国纪年,再补充时间内容,有何用意?

参见《创新设计》42页。

3、默写 : ①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②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我以我血荐轩辕。

二、自主与合作探究: 

(一) 理清局部思路:第2
1
 集体诵读 
2
 思考讨论:本部分是如何安排思路的? 
   
第一段共5句话:第一句表明纪念死难者应该采取的态度,这也是生活在黑暗世界的奋斗者的理想人格;第二句紧承首句,是作者的评价和认识;第三、四句 是写庸人的态度,将其与真的猛士对比。这样真的猛士就成了立在庸人前的一面镜子;第五句是作者的感叹。第二段是写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所以本部分思路流程应该这样来表述:面对惨案真的猛士的态度——庸人的态度——我们的态度。 
3
、背诵这一部分。 
(二)理清局部思路: 4 
1
 齐读 
2
 思考讨论:本部分写得知刘和珍遇害,围绕惨案,作者以什么顺序又是怎样展开思路的? 
   
以我的活动为线索,其思路是:听到噩耗——颇为怀疑——尸骸为证——听到污蔑——呼唤爆发。可见是以时间为顺序的。 
3
 背诵这一部分。 
三、引领探究:

(一) 在分析思路的基础上,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引领启发:许广平曾说:《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真是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同声一哭。下面我们就用心去解读几个句子,用心去感受先生的悲愤之情:

1、 “真的猛士……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参见《创新设计》42

真的猛士指真正勇猛的革命战士。惨淡的人生淋漓的鲜血指反动政府制造凶杀的黑暗现实。因此,第一句可以理解成:真正的革命者敢 于正视黑暗的现实的。这两句话的含义是:真正的革命者,面对国家和民族的惨淡前途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感到哀痛,他们又为改变黑暗现实、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 这里,猛士性格正是作者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作者在这篇文章里,也确实以猛士的姿态敢于直面”“敢于正视 
2、 “惨象……流言……灭亡” 。

惨象指反动军阀的血腥镇压。流言指走狗文人的无耻谰言。这两个词回答了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 啊。沉默呵这是对反动派罪行的愤怒控诉。这里不是赞许沉默,而是对中国反动派的高压政策所造成的这种黑暗的沉默现状表示极大的愤慨。从与后面一句联 系来看,第一个沉默啊感情深沉,感叹的成分较强;第二个沉默呵感情较为激越,愤怒的情绪较突出。为唤醒民众,作者在最后指出沉默的两种前途: 一种是爆发,一种是灭亡。从句式看是选择复句,表明只存在一种可能。表面上看,作者并不肯定哪一种,似乎只客观地指出衰亡民族的两种不同的发展前途,但是 实际上暗示,只有爆发才是唯一出路,作者肯定的是后者。作者用这一复句,既是对反动派的警告:杀人者别得意,沉默到了极点就将是爆发的时刻,更是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鼓动。全句感情高度激昂。 
3、“ 当三个女子……抹杀了。”(参见《创新设计》42页) 
4、 “人类的血战……更何况是徒手。” 

这里作者将人类前行的历史比作煤的形成。大量的木材比喻代价巨大的流血斗争。其中指流血斗争。煤是如何形成的?需要大量的 木材,而形成的只是一小块。可见,木材变成煤需要付出很大代价,很大吸收。那么,人类前进也需要付出很大代价和牺牲,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这就表 明,请愿是不在这种需要付出代价和牺牲之列的。这就是说,在鲁迅看来,向反动派请愿难以换来人类历史的前进,请愿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斗争方式。因此没有必 要为请愿而付出代价和牺牲。很显然,鲁迅是主张采用向反动派请愿这种斗争形式的,在作者看来,应当集中革命力量,以有限的代价去换取更大的胜利,不要作无 谓的牺牲。(联系《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我于是就逃走了 

5、作者为什么一再说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说不出话来”“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烈士被杀,无限悲痛,不能不写,很有必要。但是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无话可说,不是真正的无话可说,而是愤怒!反动派的杀害人民的凶残,文人的污 蔑和惑众的下劣,令人说不出话来。尤其是后者,尤使我觉得悲哀。鲁迅每次触及走狗文人时,都表现出极大的鄙视和愤慨,曾用笔墨形象地描绘过走狗的劣 性:每一个破衣服人走过,叭儿狗就叫起来,其实并非都是主人的意旨和使  。叭儿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严厉。从本文中,也能找出例子:惨象……流言, 尤使我……”同样用了个字,两次使用,绝非偶然,它反映了作者对奴才走狗的不可遏止的不同寻常的恨。(朗读时,流言家”“下劣要重音读出,读得 铿锵有力,只有这样传达出作者的无比愤慨和仇恨的感情)由此看出,作者因悲恨而感到有写的必要,因而无话可说,两股情感在文 章一开始就升腾交织。 
6
、作者为什么一再写刘她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强调刘的善良可爱,反衬出反动派的凶残和反动文人的下劣。 

7我独在礼堂外徘徊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 

要理解这话,得首先立即作者在追悼会之前的心情。324早晨,作者得到刘、杨的遗体已经从医院运回学校的消息,便立即到礼堂去看烈士的遗容。从学 校回来偶,作者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就病倒了。325,作者冒着被段政府通缉的危险,出席了追悼会。会上,人们激昂愤慨的情绪和不时夹杂的一阵阵低低的 啜泣声,使鲁迅压抑不住心头的悲愤和激动,便走出会场,独自在礼堂外徘徊。/“……”写出了鲁迅压抑不住的悲愤,把读者引入悲愤的氛围。 

8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字如何理解? 

字针对陈君的请求而言,说明写作此文,不仅仅因陈君的请求,更主要是出自本身的意愿,动机远非限于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而是由于鲁迅和刘既是师生又是同志。对于她的死,鲁迅感到特别悲痛,所以写文是必要的。 
9
真的猛士(略)、庸人中国人有恶意的闲人(略)、无恶意的闲人苟活者(略)分别指什么人? 
   “
庸人者,平庸之人也,平平常常无所作为的人。这种人对反动派的暴行有所不满,对烈士的死难有所哀痛,但是他们不感直面……正视……”他们特别容易忘却旧迹,忘却历史的教训,他们不思反抗,苟且偷生,在客观上起着维持……世界的作用。

中国人是指反动派,还是指所有的中国人?我们可以联系作者这时期的思想倾向来看。1926年,鲁迅的思想还处于由一个新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过渡的 阶段,一方面,他已经广泛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辨证法及唯物史观,但是令一方面,进化论、个性解放、改造国民性等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 还没有完全消除,表现在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上,往往是过多的看到愚昧、落后、冷漠、软弱、麻木等所谓劣根性。因此不惮以最坏的……”中的中国人不仅指反动派,而且包括一般中国人。 
无恶意的闲人对世界的态度极端地冷漠,他们冷眼观看人生,甚至将烈士的鲜血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对这种人,作者是不抱希望的。 
10
从背部入说明了什么?为什么突出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