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下午,河南省平顶山市河滨公园内,9岁男孩小天(化名)在动物园看熊时,翻越1.2米高的护栏接近笼子,右胳膊被熊咬掉。作为一名母亲,对于这样的事故,深感心疼,但看了近期的一些报道,也深感心寒,原来我们一直没有认真的反思。
媒体的角色:应全面报道事实 正确引导
事故出现,媒体争相报道。20日晚,央视的焦点访谈,记者在采访平顶山动物园的园长时,问题聚焦在“这个护栏容易翻越”“这个笼子的间隙有点大”“这个笼子有破损,你们每天有巡视,没有发现吗?”“现在加多了护网,属于亡羊补牢吗?”……报道结尾用“因为现场没有监控录像,所以我们也不清楚当时到底发生过什么”草草结束。在整篇报道中,只字未提孩子是怎么进入护栏的?为什么要进去?怎么会被熊咬到的?
很明显,记者提出的每个问题都饱含深意,不达目的不罢休。我很能体会作为一个媒体人,本身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有时特别想为“弱者”做点事情。但是,是否还是应优先考虑媒体人的职业素养呢?不全面报道事实,以点盖面式的诱导,以舆论的压力来达到某个目的,这样真的好吗?
浏览近期的报道,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但媒体的着眼点往往是,护栏不够高,警示语不明显,工作人员不在场……长此以往,不仅误导了公众,丧失了媒体的公信力,还易让大家养成出事后推诿责任的习惯。
家长的角色:正视错误 有所担当
孩子小时候摔了跤,哭闹,我们大人教的要打地板,“是地板不乖”。孩子撞到了桌子,就拍桌子,“是桌子不对”。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想象我们的孩子长大了不变成一个推卸责任的人。因为从小到大,家长的指引就是,出了事情,首先应该找别人的责任。
回顾近年动物园动物伤游客事件:
2013年12月7日在贵州省安顺动物园,一名7岁女孩在喂食猴子时,右手食指被猴子咬断。
2010年6月13日在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一对父子进入虎区,父亲不幸被老虎咬死,儿子被咬伤。
2007年2月22日昆明圆通山动物园内,一名6岁女孩在和老虎合影时,被咬伤头部,后经抢救无效身亡。
之前的三例事件,以及近日熊咬断孩子手臂的事件,不难发现:动物自始至终是关在笼子里的,它们并没有跑出来。动物园也设置了安全的观看间距,那为什么游客还是会被动物咬伤呢?我想我们是否先不忙追责动物园,追责其他人,而是先找找自己的问题。我们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对?我们自己在这个事件中应该负什么样的责任?以后怎么避免这些事件的发生?
当然防护栏可以更高一点,但是高了就解决问题了吗?当然笼子的间隔可以再小一点,但这样就够了吗?当然工作人员可以在每个笼子边站着,随时应对突发事情,但这样就够了吗?我认为,更关键的是,我们首先要遵守规矩,随时记清,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不能做的事情做了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而且,在事件发生后,首先要把自己的责任先承担起来。《京华时报》报道“男孩翻护栏看熊被咬掉胳膊 动物园暂筹8000元救治”的结尾,受伤孩子说“我就站在笼子外,没留神,它的嘴就从两道栏杆中伸出来咬我。”多令人难过的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