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沙门氏菌
1885年沙门氏等在霍乱流行时分离到猪霍乱沙门氏菌,故定名为沙门氏菌属。沙门氏菌属有的专对人类致病,有的只对动物致病,也有对人和动物都致病。沙门氏菌病是指由各种类型沙门氏菌所引起的对人类、家畜以及野生禽兽不同形式的总称。感染沙门氏菌的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污染食品,可使人发生食物中毒。据统计在世界各国的种类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我国内陆地区也以沙门氏菌为首位。
沙门氏菌病的病原体。属肠杆菌科,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已发现的近一千种(或菌株)。按其抗原成分,可分为甲、乙、丙、丁、戊等基本菌组。其中与人体疾病有关的主要有甲组的副伤寒甲杆菌,乙组的副伤寒乙杆菌和鼠伤寒杆菌,丙组的副伤寒丙杆菌和猪霍乱杆菌,丁组的伤寒杆菌和肠炎杆菌等。除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和副伤寒乙杆菌引起人类的疾病外,大多数仅能目引起家畜、鼠类和禽类等动物的疾病,但有时也可污染人类的食物而引起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在水中不易繁殖,但可生存2-3周,冰箱中可生存3-4个月,在自然环境的粪便中可存活1-2个月。沙门氏菌最适繁殖温度为37℃,在20℃以上即能大量繁殖,因此,低温储存食品是一项重要预防措施。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沙门氏菌鉴定的传统方法主要是根据形态学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抗原特征、噬菌体特征等 。
二、沙门氏菌的症状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八至二十天,平均十四天;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急性经过的病狐,表现拒食,先兴奋后沉郁,体温升高到四十一至四十二摄氏度,轻微波动于整个病期,只有在死前体温才有所下降,大多数,病狐躺卧于小室内,走动时多拱腰,两眼流泪,笼子缓缓移动。发生下痢、呕吐,在昏迷状态下死亡。一般需五至十小时或延长至二至三天死亡。(图4)
亚急性经过后病狐,主要表现胃肠机能高度紊乱,体温升高至四十至四十一摄氏度,精神沉郁,呼吸浅表频数,食欲丧失。病狐被毛蓬乱无光,眼窝下陷无神,有时出现化脓性结膜炎。少数病例有粘液鼻漏或咳嗽。病狐很快消瘦,下痢,个别的有呕吐。粪便变为液状或水样,混有大量胶状粘液,个别混有血液,四肢软弱无力,特别是后肢常呈海豹式拖地,起立时后肢不支,时停时蹲,似睡状。病的后期出现后肢不全麻痹。在高度衰竭的情况下,七至十四天死亡。常出现粘膜和皮肤黄疸,特别是猪霍乱沙六氏菌引起的本病更为明显。
慢性经过的病倒,消化机能紊乱,食欲减退,下痢,粪便混有粘液,逐渐消瘦,贫血,眼睛塌陷,有时出现化脓性结膜炎。病狐多卧于小室内,很少运动,走动时步履不稳,行动缓慢。在高度衰竭的情况下,经三至四周死亡。
三、沙门氏菌的病原介绍
本病菌为且短杆菌,长一至三微米,宽0。5-0。6微米,两端钝圆,不形成荚膜和芽孢,具有鞭毛,有运动性,为革兰氏阴性菌。
本菌在变通培养基中能生长,为需氧兼厌氧性菌。在肉汤培养基中变混浊,而后沉淀,在琼脂培养基上24小时后生成光滑、微隆起、圆形、半透明的灰白色小菌落。
沙门氏菌能发酵葡萄糖、单奶糖、甘露醇、山梨醇、麦芽糖、产酸产气。不能发酵乳糖和蔗糖,因此,从此可与其他肠道菌相区别。
本菌能抵抗力较强,六十摄氏度经一小时,七十摄氏度经二十分钟,七十五摄氏度经五分钟死亡。(图3)
对低温有较强的抵抗力,在琼脂培养基上于-10摄氏度,经115天尚能存活。在干燥的沙士可生存2-3个月,在干燥的排泄物中可保存四年之久,在0。1%***浴液、0。2%甲醛溶液、3%石炭酸溶液中15-20分钟可被杀死。在含29%食盐的腌肉中,在6-12摄氏度的条件下,可存活四至八个月。
四、引起本病的细菌对象
引起本病的细菌对象
主要有猪霍乱沙门氏菌孔清道夫变种,鼠伤寒沙门氏菌、猪伤寒沙门氏菌,此外还有都柏林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它们是一群血清学相关的革兰氏阴性,可运动,有周鞭毛的兼性厌氧杆菌,没有荚膜,不形成芽孢,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菌落无色。本属细菌干燥、腐败、日光等因素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在外界条件下可以存活数周、数月、甚至数年。
细菌可被一般消毒药(酚类、氯制剂和碘制剂)杀灭。
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对象
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于4个月龄以内的断乳仔猪。成年猪和哺乳猪很少发病。细菌可通过病猪或带菌猪的粪便、污染的水源和饲料等经消化道感染健康猪。鼠类也可传播本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雨潮湿季节更易发,在猪群中一般散发或呈地方流行。环境污秽、潮湿、棚舍拥挤、粪便堆积、饲料和饮水供应不及时等应激因素易促进本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