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保释”是老百姓对取保候审的简称,是指办案机关责令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不拘留嫌疑人的一种强制措施。我国法律规定,符合下列三个条件的嫌疑人可以取保候审:第一,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被告人确有悔改表现,释放后不至于危害社会;第三,不是累犯或者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取保候审的关键方式是:在逮捕前向检察院提出《不予批准逮捕法律意见》,附上相应证据材料和工作人员沟通。这种情况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取保候审,但是结果等同于取保候审,并且效果比传统方式要好得很多。实践中,这种方法往往会被忽略,其实成功率反而更高,应充分重视和采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