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一书,我仿佛看到了雷夫的教室、常丽华的教室,仿佛进入百合班看到了小百合的故事。书本为我们描绘了新教育“完美教室”的愿景--教室是图书馆,是阅览室;教室是实践场,是探究室;教室是操作间,是展览室;教室是信息资源库,是教师的办公室;教室是习惯养成地,是人格成长室;教室是共同生活所,是生命栖居室。教室,一个创造奇迹,演绎故事的地方;教室,一个习惯养成、人格成长的场所。
在《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一书中,让我明白的教室的真正含义。它早已不是我以前心中的那所房子,也不仅只是知识的灌输地,教室是一个和孩子们一起步入经典世界的殿堂。是孩子们的另外一个家,孩子习惯的养成,性格的锤炼都受这个家的影响。教室更是个神奇的地方,在那里,任何人都可以获得成长,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呼吸。它是师生共同生活栖居的家园。决定一间教室的,不是一间教室的硬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只要有学生,就能在教室里创造奇迹。这对我们农村教师来说,是个莫大的鼓励。让我们知道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奇迹。关注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每一个角落,守住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看着看着,让我想起了雷夫老师说过的一段话:“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这本书让我再认识了《新教育》,“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是新教育人的一句口号。也为我指明了未来的方向。让我练习着如何在自己的教室里书写教育人生。以前,我总是迈不出有力的步伐,总认为自己不是在塑造灵魂,而是在原地迟疑,在今后的教学中,为了学生的成长,我要找到自己的切入点,扎实的走好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