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破产罪的判刑标准及法律依据。虚假破产罪是指公司通过隐匿财产、转移或虚构债务等手段实施欺诈行为,严重损害债权人或他人利益。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二万元至二十万元罚金。虚假破产罪的主观故意要求明知行为会损害利益,区别于妨害清算罪。
法律分析
一、虚假破产罪是怎么判刑
1、虚假破产罪判刑如下: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本罪中的公司企业包括国有公司企业也包括非国有公司企业。
2、法律依据:《刑法》
第一百六十二条之二
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二、虚假破产罪的认定
1、虚假破产罪主观故意的认定
本罪的主观主面只能是出于故意,而且是直接故意。虚假破产罪是在一种在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利用特定手段实施的欺诈行为,行为人在主观上是明知其行为会导致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受到损害的,但仍采取隐瞒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等多种手段,积极转移和处分财产,造成资不抵债的假象,从而实施破产。
2、注意区分一罪与数罪
在司法实践中,行为人往往会实施多个行为将大量资金隐匿或转移,然后伪造有关会计文件和商业帐簿,掩盖资金的真实流向,通过不真实的会计资料等文件,制造企业资不抵债的假象,再申请破产。
3、本罪与妨害清算罪的界限
本罪与妨害清算罪同属于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管理秩序犯罪,且本罪作为《刑法》第162条之二附设于妨害清算罪之下。这表明两罪旨属于故意犯罪,而且在侵犯罪客体上具有一致性。
结语
虚假破产罪是一种严重损害债权人或其他人利益的犯罪行为。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之二,对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如果他们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其他方式转移、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假破产罪的认定主要依据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其行为必须是出于明知会损害债权人或其他人利益的故意。在司法实践中,需要注意区分虚假破产罪与其他罪行的界限,同时与妨害清算罪也有一定的关联。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委派的股东代表未按照委派机构的指示履行职责,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四条 接受委托对国家出资企业进行资产评估、财务审计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执业准则,出具虚假的资产评估报告或者审计报告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四章 债务人财产 第三十五条 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债务人的出资人尚未完全履行出资义务的,管理人应当要求该出资人缴纳所认缴的出资,而不受出资期限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