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看《惊天动地》的观后感。

看《惊天动地》的观后感。

2024-10-20 来源:爱问旅游网

1. 我一向很少观看国内的灾难片,不仅因为技术和主题,还因为我习惯了欧美演员的表现。——一年半前的大地震,至今仍会在梦中出现,如此大的灾难,确实不容易忘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拍摄这样的电影确实有些困难。因为人们的记忆还很新鲜,很容易对影片的细节产生质疑。
2. 地震发生时,电视上的任何一组现场镜头都能让人感动落泪,因为真实,因为没有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报道都被包装和渲染,你看到的东西不再是第一手的镜头,能感动的也渐渐少了。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电影,不用渲染,不用做作,拍出真实,才会感动人。
3. 本片的节奏有点像上面的描述,前半部刚地震,天崩地裂,是救人最宝贵的时刻,解放军克服困难、徒步翻山越岭。这些紧凑的镜头,能让人产生共鸣,自然能再次感动观众。到了后半部,救人阶段渐渐过去,到处都有刻意的痕迹,看的也就无动于衷了。
4. 对于主旋律影片,评价也就如此了,毕竟电影本身有很多限制,想要更多发挥也做不到。不过以后再要拍这题材,还是多看看普通人普通事,感动由此而来。
《惊天动地》——国产主旋律灾难片
5. 今年连看了好几部与以往大不相同的主旋律电影,还以为这部也会有所不同。可是实际上,无论从内容到形式,本片都沿袭了以往的主旋律风格,基本没有什么创新和提高。影片一开始的背景交待上,就采用了最传统的满屏字幕法,而且还是黑底白字,字数多达近200,内容也不仅仅是交待故事背景,而是从政治的高度给全片定性。
6. 通常主创人员不希望观众早早猜到结局的,即使有什么结论很鲜明的观点,通常也会通过剧情、人物等来让观众自行体会。象这样一上来就公布标准答案的,除了教科书之外,恐怕在文艺形式里并不多见。所以,本片一上来就给了观众一个强烈的心里暗示,这不是一部商业电影,也不是一部文艺电影,而是一部宣传片、教育片。观众不是在欣赏和娱乐,而是在被教育。
7. 人物设计上,县委书记任玥的母亲占了很多戏份,每个桥段的任务属性就很明显:一是要展现灾区人民的高尚品质,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二是为了展示任玥书记舍小家、顾大家的情操;三是为了表现一下母女亲情,避免角色沦为政治符号和显得空洞。
8. 影片各处设计的功利性太强,这个人物不是因为剧情发展和叙事的必要出现的,而是为了完成导演想要照顾到的主题而出现的。所以尽管事情感人,但电影反映出来的却并不感人。
9. 表现手法也普遍存在老套和任务性太明显的问题。比如即将结婚的女教师和休假战士的灾区意外见面,居然还在用“两人面对面张开双臂跑向对方然后拥抱”的慢镜头。
10. 因此,这种煽情手段,我觉得还停留在《艺术人生》或者多年以前国产电影的阶段,甚至还不如看电视新闻时来得动人。有兴趣的观众可以对比一下当初的现场视频,那种真实鲜活的台词和场景,远不是现在电影中可比的。
11. 本片展示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人民解放军、武警战士们的英勇善战和大无畏精神。二是军民鱼水情以及在灾难来临时的亲情、爱情、友情。三是大地震带来的灾难场景。
12. 总的来看,本片中不乏让人感动之处,但多是来自于真实事件本身的力量,来自于我们在2008年那段难忘日子的切肤之悲和发之内心的感动,而非来自电影的表现力。
13. 汶川大地震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好的、非常重大的电影题材,无论是走情感、人性的路线,还是走主旋律路线,都既无政策审查之麻烦,又有现实意义,而且素材比比皆是。
14. 本片的问题,并不在于它是主旋律(歌颂抢险战士估计还不会有人唱反调),而是在于它没有拍好,其感染力远比不上当初的电视新闻和一些成功的摄影作品。
15. 真心希望能有一线导演,好好拍出一部优秀的汶川地震题材的电影,能够作为中国推荐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候选片,向世界展现正面的当代中国。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