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篇2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篇2

2024-07-18 来源:爱问旅游网

  1、 按化学分类,干酪根可分为几种类型?简述其化学组成特征。 Tissot根据干酪根的元素分析采用H/C和O/C原子比绘制相关图,将其分为三大类:Ⅰ型干酪根:是分散有机质干酪根中经细菌改造的极端类型,或称腐泥型,富含脂肪族结构,富氢贫氧,H/C高,一般为1.5-1.7,而O/C低,一般小于0.1,是高产石油的干酪根,生烃潜力为0.4-0.7。 Ⅱ型干酪根:是生油岩中常见干酪根。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小到中的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富含脂肪链及饱和环烷烃,也含有多环芳香烃及杂原子官能团。H/C较高,约1.3-1.5,O/C较低,约0.1-0.2,其生烃潜力较高,生烃潜力为0.3-0.5

  。Ⅲ型干酪根:是陆生植物组成的干酪根,又称腐殖型。富含多芳香核和含氧基团。H/C低,通常小于1.0,而O/C高,可达0.2-0.3,这类干酪根生成液态石油的潜能较小,以成气为主,生烃潜力为0.1-0.2。 2、论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现代模式及其勘探意义。(试述干酪根成烃演化机制) 根据有机质的性质变化和油气生成沉积有机质的成烃演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成岩作用阶段、深成作用阶段和准变质作用阶段;相应地又按有机质的成熟程度将有机质成烃演化划分为未成熟阶段、成熟阶段和过成熟阶段,镜质体反射率Ro与有机质的成烃作用和成熟度有良好有的对应关系①成岩作用阶段—未成熟阶段:该阶段以低温、低压和微生物生物化学为主要特点,主要形成的烃是生物甲烷气,生成的正烷烃多具明显的奇偶优势。成岩作用阶段后期也可形成一些非生物成因的降解天然气以及未熟油。该阶段Ro小于0.5% ②深成作用阶段—成熟阶段:为干酪根生成油气的主要阶段。按照干酪根的成熟度和成烃产物划分为生油主带和凝析油和湿气带。③准变质作用阶段—过成熟阶段:该阶段埋深大、温度高,Ro>2.0%。已经形成的轻质液态烃在高温下继续裂解形成大量的热力学上的最稳定的'甲烷,该阶段也称为热裂解甲烷(干)气阶段。

  对不同的沉积盆地而言,由于其沉降历史、地温历史及原始有机质类型的不同,可能只进入了前二或三个阶段,并且每个阶段的深度和温度界限也可能略有差别。此外,由于源岩有机显微组成的非均质性,不同显微组成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的差别,决定了有机质不可能有完全统一的生烃界线,不同演化阶段可能存在不同的生烃机制。门限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门限温度。门限深度:与门限温度相对应的深度称门限深度。生油主带:Ro为0.5~1.3%,又叫低—中成熟阶段,干酪根通过热降解作用主要产生成熟的液态石油。该石油以中—低分子量的烃类为主,奇碳优势逐渐消失,环烷烃和芳香烃的碳数和环数减少。凝析油和湿气带:Ro为1.3~2.0%,又叫高成熟阶段,在较高的温度作用下,剩余的干酪根和已经形成的重烃继续热裂解形成轻烃,在地层温度和压力超过烃类相态转变的临界值时,发生逆蒸发,形成凝析气和更富含气态烃的湿气。

  3、凝析气藏将地层温度处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凝析温度之间,原始地层压力等于或高于露点压力的气藏称凝析气藏。

  包络线aCpCCTb将两相区和单相区分开。包络线内是两相区,包络线外的是所有流体均以单相存在。aCpC线为泡点线,是液相区和两相区分界线,线上的液相摩尔分数为100%。当压力降低到泡点线上压力值,体系出现第一批气泡,此压力又称该烃体系的饱和压力,因此泡点线又称饱和压力线。CCTb为露点线,是气相区和两相区分界线,线上的气相摩尔分数为100%,当压力升高到露点线上压力值时,体系出现第一批液滴。C点为临界点,是泡点线和露点线的汇合线(两相能够共存的最高温度和最高压力点)。相包络线上的CP和CT点,分别为体系两相能够共存的最高温度和最高压力点。 A→B→D→E→F,A→B和E→F均为气相而无相态变化,从B→D和D→F是两个完全相反的过程:从B→B1→B2→B3→D,随P降低,

  体系中液相含量逐渐由0→10%→20%→30%→40%。从D→D3→D2→D1→E,随压力的降低,体系中液相含量会逐渐由最大的40%→30%→20%→10%→0。由D→E随压力降低而蒸发是正常现象,由B→D随压力降低而凝析则为反常现象。由CDCtBC连接区为反凝析区。临界温度:液体能维持液相的最高温度,称为临界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不论压力多大,该物质也不能凝结为液体。临界压力:在临界温度时该物质气体液化所需的最低压力,称为临界压力。高于此压力时,无论温度多少,液体和气体不会共存。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