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翼主要作品:《同顾状元玉文登瑞岩》。所处时代:宋代。出生地:江苏省南京市。去世时间:1985年4月28日。主要成就: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荣誉奖。
关于张天翼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
一、张天翼的诗词 点此查看张天翼的详细内容
二、成长之路
上小学和中学期间读了不少中外文学作品。1922年写作滑稽和侦探小说,在《礼拜六》杂志发表短篇《新诗》。1924年中学毕业后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画一年。1926年进北京大学预科因为对所上课程不满以及家境贫苦,翌年退学当过家庭教师、小职员、记者和编辑等。1929年发表短篇《三天半的梦》。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1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它的文艺大众化研究会的工作,协助编辑《十字街头》等刊物。创作产量日丰,面向现实,内容充实,给文艺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这时所写短篇有《从空虚到充实》、《小彼得》、《蜜蜂》、《反攻》、《移行》、《团圆》、《万仞约》、《春风》、《追》等集子,他的小说以讽刺与幽默擅长。写得最多的是小市民和某些知识分子庸俗可笑的生活,以此揭示现实的虚伪与丑恶,抨击畸形社会的弊病,《包氏父子》即是他的代表作。这时期还写有长篇小说《鬼土日记》、《齿轮》、《一年》、《洋泾浜奇侠》、《在城市里》,中篇小说《清明时节》,儿童文学作品有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中篇小说《奇怪的地方》等,寓教育于生动活泼的故事讲述之中,推动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抗日战争开始后抗日战争开始后,参加发起上海市文艺界救亡协会,任《救亡日报》编委、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他写的短篇集《速写三篇》,深刻地暴露了国统区抗日运动的阴暗面,引起文艺界的重视和讨论,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停止了中国文坛当时“拼命向后转”的局面。其中的《华威先生》是他讽刺小说的力作。1942年因患肺病在成都、上海、香港等地养病,辍笔多年。长篇童话《金鸭帝国》也因病未写完。1950年到北京;曾任中央文学研究所副主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儿童文学》编委等职。他除忙于编辑刊物、培养青年文艺工作者外,还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发表小说《去看电影》、《罗文应的故事》(1954年获全国少年儿童文学艺术创作一等奖)、《他们和我们》,童话《不动脑筋的故事》、《宝葫芦的秘密》,剧本《蓉生在家里》、《大灰狼》等,并结集为《给孩子们》出版。作品人物刻画细腻,想象丰富,生动有趣,循循善诱,几十年来深受小读者的喜爱,为发展儿童文学创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从30年代起,张天翼还发表了不少具有新颖独到见解的理论批评文章,出版有文艺论著《谈人物描写》、《文学杂评》、《张天翼文学评论集》等,他的许多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病逝张天翼解放后复出工作,担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和沈承宽结婚。“文革”中,他备受折磨,“四人帮”粉碎后,本想重新提笔写作,却不幸病倒,瘫痪失语,于1985年病逝。
三、画家
张天翼1947年生,毕业于天津工艺美院。天津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著名中国京剧史画家中国画画家。是最早开展戏曲与美术交叉学科研究的学者。曾经在天津市京剧团做舞台美术工作多年在天津戏剧博物馆参加建馆工作和做戏剧文物陈列设计工作多年。1997年调入天津市艺术研究所从事美术学研究。学术方面1994底接受专家嘱托开始从事戏曲美术学研究,首先开使对人类扮装文化学的研究和戏曲人物画学科的研究。首次提出造型艺术新品种新造型方式-——扮装艺术理论,以及和象造型美学理论京剧艺术本体发展的高峰阶段断代史鼎盛五十年界定理论,并于2001年成功完成巨幅京剧艺术史画鼎盛三十六家图卷的创作。作为中国京剧发展史上的第一幅正式的京剧史画,各有关领导和专家对其重要的文化意义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给以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在天津市公开展出,并应邀在全国政协澳门珠海等地公开展出。在国内国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02年杨柳青出版社出版专著鼎盛三十六家图卷立体思维获得天津市社科成果奖,2005年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学术性画册鼎盛三十六家图卷。此外,学术著作还有专著扮装艺术论论文集天翼文集等。绘画方面鼎盛三十六家图卷是代表作品。兼擅中西绘画,尤其擅长戏曲速写和大写意戏曲人物画。1978年始,由油画水粉画转工戏曲人物画。几十年来,理论研究与艺术创作密切结合,以戏曲人物为造型对象,探索扮装人物绘画的独特造型语言。戏曲速写和大写意戏曲人物画自成一格。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出版张天翼京剧人物画选集。在天津北京等地多次举办个人展览。入选各种类型美术展览,曾获得全国纪念文艺座谈会讲话60周年美展优秀奖,很多作品为国内外重要机构收藏。文化方面1990年为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策划并主持举办国内首次天津戏曲人物画联展。最早以绘画作品多次多种形式配合国家重要戏曲演出活动,如第二届全国少儿京剧大赛首届京剧艺术节梅兰芳周信芳诞辰一百周年纪念等,以及各种对外访问演出活动。对戏曲人物美术的创作展出出版交流作为戏曲文化和美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整合作用,对戏曲人物美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受到首届京剧艺术节组委会颁证表彰。学术成果绘画创作与文化业绩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了一门独特的扮装文化学.
四、生平
初期张天翼1906年出生于南京。民国11年,他与同学戴望舒、杜衡、施蛰存合办张天翼相册(2张)小型文艺刊物,并在《星期六》、《法月》、《星期》等刊物发表作品。民国13年秋,考入上海美专学习一年;次年夏,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课余仍广泛阅读文艺书籍并从画写作。民国1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体验下层社会生活,是夏毅然退学,在沪、宁等地充当小员司,做家庭教师、会计、记者、机关办事员、文书等,备尝解职失业之苦。民国18年,与鲁迅通信。民国2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积极从事革命文艺创作和其他革命活动。从事抗日宣传工作民国26年冬,从事抗日宣传工作,频赴陶龛学校等处讲学,以鬻字献金支援抗日,并于此写成《谭九先生的工作》等短篇小说.次年任教湖南国学院。民国28年,任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观察日报》副刊编辑。民国33年,因病回湘乡休养,年底带病赴重庆“文协“总会工作,以后病情反复不定。民国37年,赴上海后,病又转危,由组织护送至澳门镜湖医院治疗。1950年5月康复,赴北京。1951年以的天边任中央文学研究所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人民文学》编委、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中共党委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参加第二四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主席团成员 ,任第一到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化大革命”期间,张天翼被打成“走资派”、“执行文艺黑线的干将”,下放湖北咸宁“劳动”。病至半身不遂、失语,基本治愈后仍顽强坚持工作近10年,1985年逝世,享年79岁。成就《罗文应的故事》于1954年获得全国儿童文艺作品一等奖;《秃秃大王》和《大林和小林》被誉为继叶圣陶《稻草人》之后中国童话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宝葫芦的秘密》和严文井的《“下次开船”港》是建国以来我国童话创作中的两项重要收获。为表彰他对我国儿童文学事业作出的贡献,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授予张天翼荣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