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惊蛰节气为什么不用蜇字

惊蛰节气为什么不用蜇字

2022-03-10 来源:爱问旅游网

  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期,这就是惊蛰名字的由来,那么你知道惊蛰中为什么不用蜇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惊蛰节气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为什么不叫惊蜇

  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四川盆地东部和凉山州南部,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盆地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省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我省盆地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

  “惊蛰”,是“立春”以后天 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期,此时过冬的虫卵也将开始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然而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有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这是说惊蛰日或惊蛰日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风调雨顺,是个好年景。

  “惊蛰”节气后,南方暖湿气团 开始活跃,气温明显回升。常年节气平均气温淮北地区为6~7℃,淮河 以南地区为7~8℃,比"雨水"节气升高3℃或以上。该节气内黄淮地区的气温自南向北先后稳定升至5℃以上,而气温稳定升至5℃,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气象界限温度,它预示着树木开始发芽、春长,春播作物开始播种。常年节气平均降雨量 淮北地区为15~20毫米,淮河以南地区为20~40毫米。惊蛰习俗大全

  民俗:惊蛰雷动,百虫“惊而出走”,从泥土、洞穴中出来,于是虫蚁开始活动,逐渐遍及田园、家中,或殃害庄稼,或滋扰生活。因此惊蛰期间,各地民间均有不同的除虫仪式。

  该节气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

  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同时,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同样的,“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

  汉初以前 立春—启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

  汉景帝代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进入唐代以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也有不用惯的原因,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日本与中国一样,在历代的具注历中使用“惊蛰”。此后,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与宣明历。“启蛰”的名称在日本的使用始于贞享改历的时候。

  打小人的原因

  “小人”是指那些喜欢挑拨离间,惹是生非的人,亦可象征无故惹来的是非或恶运,而通过打小人的仪式,以祈求消灾解困,化险为夷。打小人的用品,主要有小人衣纸一份包括一对男女纸人、一只白老虎、金银、香烛及祭品,祭品包括:猪肉(用来祭祀白虎)、花生、生果、酒水、鸡蛋及五色豆等。

  此外,亦有一些打小人的,会用红纸剪成一些纸锁链、纸剪刀及纸尖刀等,用来惩治小人。此外也印有猪、蛇,朱雀、销链及扫帚的图像各一。据说猪是懒惰小人的象征,蛇是心肠狼毒的象征,虎是残暴小人的象征,朱雀是搬弄是非的象征,销链是用以将小人销着,而扫帚是用以将小人扫掉。

  打小人的最佳时间

  打小人的最佳时间是惊蛰日傍晚七点,地点则一般在阴暗的地方进行,例如桥底。在香港,铜锣湾及湾仔之间的鹅颈桥便成为了打小人的热门圣地。每逢惊蛰,都有不少神婆前往当地的土地庙、桥底进行打小人活动。


猜你感兴趣:

1.关于惊蛰的谚语大全

2.惊蛰节气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3.惊蛰时节相关诗词14篇

4.惊蛰节气之后还会下雨吗

5.2017惊蛰养生祝福语唯美又文艺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