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的网络解释是:大公报(大公报)大公报是中国近代报纸。
大公报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大公报详细内容】
日报。1902年6月,英敛之创刊于天津。1916年售于王郅隆。1926年由胡鼎昌、胡政之、张季鸾接办。先后出上海、汉口、重庆、香港、桂林等版。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改组为《进步日报》,后与上海版合并,于1956年10月迁北京,1966年9月停刊。香港版《大公报》继续出版。大公报[dàgōngbào]⒈日报。1902年6月,英敛之创刊于天津。1916年售于王郅隆。1926年由胡鼎昌、胡政之、张季鸾接办。先后出上海、汉口、重庆、香港、桂林等版。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改组为《进步日报》,后与上海版合并,于1956年10月迁北京,1966年9月停刊。香港版《大公报》继续出版。
二、网友释义
《大公报》是中国近代报纸。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创刊。初由天主教徒柴天宠、主教樊国梁、法公使鲍渥等集资筹办,宗教色彩比较浓厚,曾受法国势力的干预。创刊后,由英敛之(名英华)任总理,方守六任主笔。以“开风气、牖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为宗旨,宣传变法维新、君主立宪,反对封建专制、黑暗吏治和外来侵略。重视言论工作,以“敢言”著称。特别是与慈禧手下炙手可热的袁世凯顶撞抗争了十几年,名满全国。1916年9月,报纸售予王郅隆,政治上趋近北洋政府安福系和日本,销数大落,到1920年每天只印几十份,1925年11月27日停刊。1926年6月,天津盐业银行总经理吴鼎昌出资5万元,邀胡政之、张季鸾...
三、国语辞典
民国前十年(西元1902)由英歛之创办于天津的报纸。民国十五年,由张季鸾主笔政,成为当时最有权威的日报。西元一九四一年荣获米苏里新闻学院最佳外国报纸奖。大陆沦陷,上海与天津的大公报,先后停刊,而目前香港的大公报,则为中共所有。
四、关于大公报的词语
大公报 有冤报冤,有仇报仇 一报还一报 报喜不报忧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有冤报冤﹐有仇报仇
五、关于大公报的造句
1、大公报驻上海记者在相关报道中并提及:据消息人士透露,陈良宇儿子陈维力日前在马来西亚被捕。
2、而今,二位人质先后被处决,木叔邀请大公报大公网记者黄汇杰探讨,日本政府的快速反应,和日本反恐的未来局面。
3、其实他本想说,于《大公报》上刊登就没事了,可又怕张泽羽吃郁应华的醋,于是改为无妨,寻报馆设于租界中的报纸便是了。
4、对此当时新闻界讥讽不断,大公报以《海军乎?江军乎》的标题对此进行过报道,认为海军不敢出海,只敢吓唬陆军。
5、江渝这边丝毫不见劣势,因为销量最大的《申报》、《大公报》、《新闻报》都一起开火,抨击《民立报》是腐朽的封建社会主义走狗。
6、国务院近日决定,聘任大公报董事长兼社长王国华为国务院参事,可以直接向国务院领导反映情况,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六、关于大公报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