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英教授:中国人不应把英国文明当作奇技淫巧,鸦片战争是文明开端

英教授:中国人不应把英国文明当作奇技淫巧,鸦片战争是文明开端

2023-05-05 来源:爱问旅游网

1793年,英国特使马嘎尔尼奉英国国王之命以向中国乾隆皇帝祝寿的名义,前来中国要求贸易通商。但是,这次中国之行,英国人的愿望没能实现,一来是马嘎尔尼不肯磕头,二来是要求有些过分,要求中国租让领土,这自然引起了乾隆皇帝的忌讳。老实说,乾隆皇帝对英国人的礼物还是满怀期待的,毕竟朝廷中的那些大臣甚至像周边的朝鲜、泰国、缅甸等小国的儿皇帝们送的礼物已经让他感到麻木,无非是一些珍奇异玩之类。但是,英国却不同,乾隆皇帝还是得知这个海外异邦是比较强盛的。但是怎么个强盛之法,他有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因而,当他听说,英国特使送来了生日贺礼,他便想一睹为快。可是,乾隆皇帝看了英国人代表近代文明成果的礼品时,他竟然说,英国人的礼物不过是“奇技淫巧”罢了。对于这个说法,英国的一位大学教授在课堂上直言,请不要说英国的近代化文明是“奇技淫巧”,而一场鸦片战争的较量说明了,这只是文明的开端,也是中国被迫走向近代化的开端。



那么乾隆皇帝为什麽会说,英国人的礼物是奇技淫巧呢?还是让我们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吧。1793年,马嘎尔尼的到来,乾隆皇帝对贺礼充满期待,他让工部尚书金简、工部右侍郎伊龄阿、盐政使徵瑞负责接待使节团。乾隆皇帝当时在热河。英国使团到北京了,负责接见的官员还没有向他奏报,乾隆皇帝急着想看一看西方强国送来的礼物,可是,负责接待的官员现在却没有上奏报告使节团的动向,乾隆皇帝认为他们办事不力,因而对他们大加斥责。乾隆爷在金銮殿上大骂了一通工部尚书金简等人,当时朝野之上也是人人自危,面面相觑,没人敢大喘气儿。



乾隆皇帝为使节团的事情大发雷霆之怒,消息很快便传到了英国人的耳朵里,很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认为这是乾隆皇帝对英国的重视。的确,乾隆帝起初对马嘎尔尼使团来华也确实表现了足够的重视。使团还在途中的时候,他就下达了多项指示,要求军机处制定了详细的接待方案。从朝觐、赏赐、宴请、观戏、游览等等都作了认真安排。



老皇帝对马嘎尔尼使团的重视,他心里也有一本账。这毕竟是大清国第一次接待如此大规模的西方使团。中国人好面子,在骄傲的乾隆皇帝看来,接待好英国使团,即表示了中国人的热情好客,又是一次向西方传播中华文化,宣传他执政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政治任务”。乾隆盛世嘛,不能只算经济账而不算政治帐。


马嘎尔尼刚到中国的时候,大清官员热情接待。但是,在马嘎尔尼到承德避暑山庄觐见乾隆皇帝时,双方因为礼仪之争,发生了不愉快。乾隆皇帝先前没有立即看到礼物的不快迅速升华为对英国人的不满。堂堂天朝上国的皇帝,几千年都是被当作上天之子的,要不然怎么有“天子”之说


按照中国的礼制传统,周边的藩属小国的使者见到中朝皇帝时,都是要行三跪九叩之礼的,也是说,皇帝不是谁想见就能见的,最重要的一条,得谦恭,得周边小国那样有一个臣服的样子。乾隆皇帝马嘎尔尼使团的到来,也被老皇帝和朝中的文武官员视为这是藩属国向中央王朝称臣纳贡。基于这样的理解,马嘎尔尼拜见乾隆皇帝时,朝中的官员都要求他给皇上行跪拜之礼。但是这个要求,马嘎尔尼断然拒绝。


马嘎尔尼的理由很简单,中英两国是平等的两个国家。在马嘎尔尼看来,通过为乾隆皇帝祝寿来达到贸易通商的目的,虽然有伪装的成分,但这至少是英国政府对中国的一次平等友好的访问。英国人的这种想法无可避免地与大清国的传统礼制撞车了。




在当时的大清国,国际关系根本没有“平等”二字。凡是到中国来的,一概视为称臣纳贡。而在马嘎尔尼的观念里,英国是一个伟大的帝国,他虽然对中国这个古老帝国怀抱敬意,但他更对自己的国家充满自信。中国官员要求他向乾隆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大大出乎了他的预料。他认为,一个经济、军事、技术发达的帝国如果到中国来只是给老皇帝磕头的,那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马嘎尔尼拒绝磕头,乾隆皇帝和朝廷的官员们无论如何是难以接受的,这样,从朝廷到接待官员对马嘎尔尼使团的态度变得也不再那么热情。


乾隆皇帝与朝廷官员态度的发生变化,马嘎尔尼使团的一位随行成员有一段记述,描述了权臣和绅冷待他们的情形:“和中堂接见公使的时候坐在正中一个铺着绸缎的高椅上,两旁有四个大臣……他们见了我们也不起立,态度冷漠,语气傲慢专横。”英国人认为这是中国军机大臣在摆架子,“为了表示国家的尊严,他们似乎决心避免以平等的精神回应特使的敬意。”[1]


这还只是情绪的变化,而在对马嘎尔尼使团的招待上,自使团到承德后也在发生变化。原来餐桌上丰盛的菜肴不再那么可口,有点儿“芝麻杆儿喂驴——爱吃不吃”的感觉。菜量也大为减少,供给英国人居住的宾馆档次也降低了标准。英国人不明白拒绝给乾隆皇帝磕头,竟然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中英双方在磕头问题上发生了不愉快,虽然此后大清国朝野上下对待马嘎尔尼使团态度转冷,但彼此都试图通过某种渠道树立自己的高大形象。马嘎尔尼把希望寄托在祝寿的礼单上,他希望乾隆皇帝看了礼品后会改变对英国的态度。


在送往承德的小件礼品中,主要有两支气枪、两支猎枪和两支来复枪,另外还有爱尔兰产的波纹绢和两箱英国人手制的华贵地毯以及200匹呢料、两只望远镜和一些英国贵族与名人的肖像。这些物品,乾隆皇帝丝毫不感兴趣。老皇帝希望看到的是英国人的自行人、机器狗之类的玩具,在他看来,那些东西还算有些技巧。英国人送来的地毯、呢料,乾隆皇帝毫无兴趣。他认为这些东西和中国的绸缎相比,实在是毫无用处。至于气枪、猎枪、望远镜之类,在康熙爷的时候,就已从西方传入,实在无法引起他的重视。


虽然乾隆皇帝对送往承德的小件礼品感到失望,但他还是对留在北京圆明园的那些大件物品充满期待,应该说乾隆皇帝很有点迫不及待希望看到那些大件礼品的心情很强烈,也很迫切。他从承德回到北京后,没有回到皇宫,而是直接来到了圆明园,观看英使团送来的大件礼品。


大件礼品主要有天体运行仪和战列舰模型等等。天体运行仪没有引起乾隆皇帝的兴趣,因为在他的概念里,整个宇宙是一个天圆地方的东西。英国人是想通过这个仪器告诉乾隆皇帝地球是围绕着太阳转的,但是,自认为博览群书的乾隆不理会这些。他的想法相当幼稚,他关心地是这个物件里边的机关与他以前见过的钟表有什么不同,但是乾隆皇帝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所以他对这个物件没有产生丝毫兴趣。他的观感是,这个东西只配给小孩子玩。


马嘎尔尼对“君主”号战列舰模型寄予很大希望,这种战列舰可以装备110门大炮,是新式海军的利器。但是,由于马嘎尔尼不愿磕头,乾隆皇帝没有让他陪同讲解,而是临时找了一名在华传教士帮助讲解。这个门外汉仅仅懂得钟表方面的知识,对军事、航海方面的知识一窍不通,他的讲解自然无法引起乾隆皇帝的兴趣。


有些失望的乾隆皇帝虽然观看了火炮演练,但是演练没有使用英国人,负责军机处的和绅大包大揽地说,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自行操作演练。演练的结果却相当的糟糕,这使乾隆皇帝很扫兴,他回到皇宫后,给出了这样的结论:英国人说话实在不靠谱,马嘎尔尼使团运到中国的所谓“极大”、“极好”的贡物,不过是“哗众取宠”、“奇技淫巧”罢了。


本文根据《晚清外交七十年》改写

也正是这个拒绝,使得大清与世界文明擦肩而过,以至后来发生了鸦片战争,大清一败涂地,盲目自信的乾隆皇帝看不到这个结果,但是,大清的后世之君,在经历了鸦片战争之后,也没有真正觉醒起来。他们仍然一味的歧视西方的近代文明。挨打了还嘴硬,难怪英国教授在面对自己的学生给他们讲解鸦片中战争的起因和经过时会说,中国不应说英国文明是奇技淫巧,鸦片战争只是文明开端。李书纬根据作品《晚清外交七十年》改写,今日头条原创首发,详细内容请参看《晚清外交七十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