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7:0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8 21:15
1904年,从千金寨到老虎台的线路,全线均用每米24公斤的轻型钢轨。1908年,杨柏堡和老虎台岔线的干线以及站线,均更新为每米40公斤A型钢轨,每根长10.06米。直到1953年,在全线干线上逐步更新每米43公斤的钢轨;1982年又进一步更新每米50公斤的重型钢轨。到1985年底,全线干线基本都换上了50公斤的重型钢轨。
1924年以前,使用的是白茬木轨枕。以后开始对枕木进行浸油处理,并开始使用浸油木枕,19-1985年,又陆续以水泥枕代替木枕,全线路共更换水泥枕108600根,占全线路轨枕的22.7%。在这之前道岔使用的轨枕全是木枕,到1984年首次在新生桥站中部第9、11号道岔使用了水泥枕,为全线推广使用水泥枕打下了基础。
电铁线路道床,从建路开始均就地取材,有土道床和废页岩道床,而多为废页岩道床。1958年,使用石碴道床,并逐步在全线干线上更换。 道岔 1960年以前电铁干线及其他线路上使用的道岔型号为7、8号,9号以上的大型号道岔很少,不利于列车运行的稳定和安全,特别是在干线上危险极大。从1960年开始,大集站进行改扩建,开始将关键性的道岔改换为9号以上的道岔,并逐年对小型号道岔进行更新。,到1985年全线干线基本更新为9号以上 道岔,最大为12号的大型号道岔,增强了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桥梁 1904年修杨柏堡河铁路桥和古城子河铁路桥,均为临时性的木桥。1908年,进行技术改造,将木结构改成永久性的钢结构上承板梁(即桥墩为料石砌筑,上部钢梁),并增设了调节防护设备。古城子河桥9孔,净空17.24米,全长155.5米;杨柏堡河桥6孔,净空15.24米,全长100米。1905年后,因露天矿不断扩采使线路改建,杨柏堡河桥拆除,古城子河桥作废,改作现新生桥公路桥。
随着液化工厂(现石油三厂)建厂,1935年,新建了跨越古城子河的小朴屯铁路桥(现电铁的新生桥),全长155.5米。
1941年,兴建东制油工厂(现石油二厂)时,新建了长195.6米,横跨东洲河的单线铁路大桥(即上行桥)。1949年以后,由于石油二厂运输量增多,原来的一座单线桥已满足不了运输需要,1954年,将原桥并列新建了1座下行铁路大桥(195.6米),至此东洲河桥成为复线桥。
1957年,抚顺矿务局砂石厂从塔湾搬迁到三宝屯,为运输砂石,新建抚顺国营化工厂干线的立交桥,全长76.57米。这是抚顺唯一的铁路与电铁立交桥。抚顺市*大街是南北走向,而电铁线路是东西走向,在1959年以前是平面交叉(道口),既影响公路又影响电铁运输畅通,特别是严重威胁城市的交通安全。为了改变这种状态,1959年6月8日开工建设电铁横跨公路的立交桥,同年12月5旧竣工通车。这是电铁最大的铁路与公路主体相关的桥梁,全长24.米,宽14.5米。截止到1985年,全线路共有钢轨桥梁12座,总延长693.83米。
涵洞 从1924-1985年,先后建涵洞41座,总延长663米。其中:方形涵洞18座,延长332米;圆形涵洞23座,延长331米。
道口 电铁线路截止1985年共有道口119处,其中有防护杆的道口66处,无防护杆的道口53处。 抚顺电气化铁路,是1904年10月建成的架空式接触网路,采用直流制,额定电压为1200伏。轨道作为回流导体,联结到回归线上。经改造额定电压为1500伏。新设悬挂方式采用单链型0.61结构,接触导线截面为110平方毫米和85平方毫米两种。电柱设有铁柱和木柱两种,距轨面的高度是5.4米,正负0.2米。接触网延长为58.28公里,到1949年已建成209公里。*占领抚顺后,经过新建、扩建,1985年已达325.1公里。
电铁运输牵引供电,来源于先后建起的6个牵引变电所,即:塔湾变电所、杨柏变电所、南大街变电所、大官变电所、西舍场变电所、砂石变电所,共有13个配出号。全线电柱原系木柱,由于木材缺乏,从1962年开始在南台站试用水泥柱,以后逐年更换,到1985年,全线路更新水泥柱5550根,占全线路电柱6158根的90%。
支持方式在单线线路上用侧柱悬臂式,复线线路上用侧柱悬臂式和*式两种,在三线以上及岔区则用横跨式或横梁式。到1985年,有侧柱式和*式2728组,横跨线式504组,横梁式916组。
1949年10月1日前,在线路的干线、站上用的是110平方毫米沟型硬铜电车线,专用线用85平方毫米。从1979年开始,逐年更新IGG-150型接触导线,到1985年,已更新43公里。
接触网的接触导线弛度调整,在*占领抚顺初期是用人工调整。1952年,改用杠杆式自动补偿器,把接触网按标准改造成若干锚段,根据锚段长度,在锚段的一端或两端装设自动补偿器。1958年,改造成功了三轮式全自动补偿器,彻底解决了过去用人工调整弛度的笨重体力劳动问题。
1974年电机车受电弓改用炭素滑板,为配合炭素滑板的使用,接触导线在水平面上改为“之”字型的定位装置,曾进行过多次更新,到1985年已基本定型。 电铁运输的信号分设于40个站、所,有联锁道岔500组,固定信号614架,轨道线路576个区段,闭塞方式为无分区自动闭塞。联锁道岔的转撤装置分为电动和手动两种,其中电动机ZD6型388组,ZD4组7组,手动控制器式为105组,自动控制率79%。
1985年,信号联锁电路更新为*定型电路6502型7个站,6512型5个站,非定型的小型集电12个站,另有已被中国*列为淘汰型的580型2个站。
电铁信号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改造。*占领抚顺前,信号在32个站(所)中,有电气操纵站3个,电转机65组,有16个站(所)、180组道岔是由导管操纵,有13个站(所)、39组道岔是立杆控制器,其自动控制率仅达22.3%。信号的操纵方式除了3个电气化站是自动选路式外,其余都是先由人工将道岔扳到预定位置,开通好进路,再操纵联动机开放信号。这种信号制式一直到1958年。作业能力在1952年为253条进路,到了1958年,进路增加到332条,从1958-1962年,信号设备开始改造为日式 L继电集中,继电器为大型座落式,共改造了12个站。
电铁信号从1972年将南台站改造为6501型后,1973年又采用中国*铁道部推广的6502型和6512型,比其6501型更加完善。从此,淘汰了苏式及日式等杂型设备,更新改造工作全面铺开。到1985年,信号联锁电路改造成为6502型巧个站,6512型5个站。通讯是电铁运输的专用设备,1985年底,有行车调度电话4套,会议调度电话二套,客车播音电话20套,客车站广播电话10套,无线采砂生产调度电话一套,以及现场施工用的无线对讲机、录音电话等10种520台。通讯电线路绝大部分为电缆线路,共有120延长公里。行车调度为YDII型共线式,双音频组合,单工通话的铁路专用调度电话。站、间闭塞电话为CZH-II型及JH型晶体管电路、半自动式的铁路专用集中电话机。会议电话为BDH-1型,具有汇接、二四线兼容功能的铁路专用会议电话。板道、道口等分机,均为GZ-10型供电式电话机。客车播音电话输出功率为50瓦的JK-50型定阻式晶体管播音机。采砂生产调度电话为JDD-801型、双工,8瓦无线电话机。现场施工联系电话系1-3瓦、单工通话的无线手持式的对讲机。通信电线路分干线及支线两种,主要敷设在铁道沿线两侧。经过多次更新换代和技术改造,到1985年,建成具有一定先进水平和规模的电铁专用通信网络。电铁专用通讯网络始建于1951年,在此之前仅有板道电话、闭塞电话80余台,均为旧式摇铃电话。1951年春新设了行车调度电话、客车调度电话。闭塞电话由原来的日式磁石电话单机改设为磁石式绳小交换机,并建了相应的通信维护班组。从1953年开始,对原有塞绳式交换机进行了改造,将塞绳式小交换机改造成板键式,并根据车站实际使用门数确定小交换机容量。1956年,又新增设了会议电话系统。1957年,在栗家沟至刘山站新增设了通信电线路3公里,及平顶山、刘山两个车站的室内通信设备。1958年,新设景家峪至三宝屯架空明线路35公里,景家峪、鹅脖岭、拉古峪等车站新设了闭塞电话。1960年,抚顺电铁与沈阳铁路局搞一条龙联合运输。苏抚线列车调度、沈吉线列车调度、苏抚货调度迁至电铁调度室联合办公。调度室至抚顺车站间新增设长途地下电缆线1.7公里。1961年,对调度电话总机进行了技术改造,年底完成了改造任务。1962-1965年初,为提高调度电话、会议电话、闭塞电话的通话质量和抗灾能力,将全部架空明线的转角杆、分歧杆、终点杆等所用的茶托瓷瓶改换为长途通信用大型针式弯钩瓷瓶,提高了回线的绝缘强度。并解决了阴雨天调度电话不能正常通话的问题。为了解决电铁沿线各种强电线路对通信线路的干扰,对全部防雷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将旧式炭素保安器更新为双线真空保安器。同时改造了全部接地体,提高了对人身、设备的防护性能。为解决接触网等强电线路对通信线路的杂音干扰,对全部调度电话增设了增音机,提高了信噪比,保证了通话质量。1972年,将化工厂至青台子段的通信线路改变了径路,使通信网路趋向合理。1972-1975年,通信线路由原来的架空明线逐步改造为电缆线路。北干线至南龙凤为地下直埋电缆线路,青台子至化工厂区段改设为杆路架空电缆线路。南干线、西干线及南工业线、刘山支线等取消了原有杆路,改为通信电缆附挂在接触网杆路上,同时建设了电缆充气设备。1975-1976年,购置了1W-8A型机车无线电话5部,在电铁沿线全面进行了通话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