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7:02
共1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1 15:57
因为你在上学,在上学的过程中谈恋爱就算是早恋,毕竟谈恋爱是费心、费神的事情,所以妈妈不让你谈恋爱是很正常的。而且在妈妈眼里,你永远都是孩子,啥时候你真正的走向社会了,了,你的妈妈才放心,你要理解你妈妈的良苦用心。
现在的孩子都是有青春期的,而且在青春期都非常叛逆,正是对异性充满好奇的年纪。经不起*偷食禁果的比比皆是,所以父母都会阻止孩子早恋。但基于我国关于这方面教育的缺失,哪怕是父母和老师同时阻止,效果也是非常不好的。实际上,老师与父母也都是过来人,经历过青春期,也有可能早恋过, 而之所以阻止自己的孩子和学生早恋,不是说早恋不好,而是怕因此而耽误了学业。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除非家里有矿,要不然上学是我们改变命运最快、最简单的方式。可能有人会说3000块钱招不来农民工,但能招聘来大学生。但你要知道,农民工的工作是终点,而大学生的工作是起点。所以,上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老师和家长而言,她希望你在上学期间能够专心的去学习,以便于打好基石,等将来步入社会了,靠自己所学改变命运,不说出人头地,起码要比自己的老师和父母强才行。
所以,你妈妈说你早恋也没有错,虽然上了大学,可能你已经是成年人了,也有恋爱的权利了,现在也不流行包办婚姻了,但问题是你还没有毕业呀。我相信你毕业以后,你的妈妈是不会阻止你恋爱的,而且现在的大学校园很乱,过早的恋爱对你也没有好处,你还在长身体阶段呀。所以,加油学习吧,争取以最好的成绩毕业,然后赚钱、谈恋爱、结婚、生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1 17:15
在未成年是谈的恋爱都叫早恋,这个词只有中国才有,外国是没有的。
在青春懵懂的岁月,我们经历过对异性的爱慕。然而,在传统思想的侵蚀下的长辈们对处于青春期时的恋爱持有反对的态度。这种过早的恋爱叫做“早恋”。那么什么是早恋,如何看待早恋呢?早恋的几大错误认识:
1、早恋的定义
早恋指的是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兴趣、痴情或暗恋。“早恋”一词带有长辈一方的否定**彩,并且只在中国被广泛使用。早恋一般指未进入大学以下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爱情,特别是在校的中小学生为多。
2、该不该支持早恋
如果你在未成年时遇到了一个你钟情的人,那么这个时候你应该考虑几个问题:
1、喜欢还是爱,你能对她负责什么。
2、你们是否合适,2年后中考,3年后高考 ,是否坚韧不移呢?
有人说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就是站在十字路口处的勇士,他们拥有成年人没有的那份冲动和勇敢,但同解析早恋的原因,才能更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引起早恋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个人生理、心理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值得注意的是也有研究者尝试寻找时代背景中的早恋原因。
1、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经济条件越发变好,青少年的生长环境越发优渥,同时也不断接受到西方开放的性价值观,这样的时代背景、这样丰厚的经济基础的确也为青少年早恋成因做出了贡献。
2、当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同时大量负面食品信息扑面而来,青少年的饮食问题也是促进青少年早熟的元凶之一。
3、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出现懵懂的生理冲动,生理意识逐渐强烈,这种在青春期生理不断完善的状况下,早恋心理也是必然趋势。
4、少年存在从众心理、炫耀心理、竞争心理,换句话说,同辈群体的起哄行为、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都会相互影响最终导致早恋的发生。
5、男少女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此同时青春期的驱动力下,青少年有强烈的叛逆心,也会导致早恋的发生。
6、巨大的学习压力,社交范围太窄、兴趣爱好太少都是青少年寻求知心玩伴的驱动力。
7、学校管理方式不当,如过激、放任都不可;教师与学生沟通不当;学校举办有益活动太少,将学生的一切生活固定在教室中;更重要的是,生理教育严重缺乏。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者明确的提出了青少年接受生理教育的必要性。
8、家庭教育方式有误、过激的管理方式使得结果背道而驰、父母关爱的严重缺失、家庭学习环境较差、家庭变故等也是直接影响学生早恋的重要因素。所谓,孩子缺少什么就会在外面寻找什么以作弥补。
9、社会的背景可以说是青少年早恋的始作俑者,大量的媒体、网络*充斥着青少年的生活,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1 18:50
早恋其实没有明确的定义,它是普通人认定的一种现象。一般来说,我们讲的早恋就是指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年龄和实际状况,早于一般年龄的恋爱就称之为早恋。这里的“早恋”概念具有社会特定性,和社会标准有关,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我认为,所谓的“早恋”不过是社会标准不一样而产生的结果。比如,一个职高生毕业后踏入社会工作了,可以自食其力,谋生了,这时候他谈恋爱我们就觉得很正常。但如果是一个同年龄在高中准备考大学的孩子,他也谈起了恋爱,我们就会觉得十分不正常或不应该,社会力量会从中加以阻止。
“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人本来是有感情的动物,到了一定的年龄要谈恋爱是很正常的事,更何况现在的社会环境和我们几十年前的不太一样,现在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年龄都比从前要大大提前。像我们年轻时候是什么也不知道的。这些变化总的来看都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进一步表现。
我个人不看好专门为预防早恋而开设的男女分班和女子学校,我认为这种方法既不会有多大效果更不值得推广,这是一种社会的倒退,而不是进步。再从青少年本身的特点来看,这个年龄的孩子大多很叛逆,学校、家长越要我这样我就越要那样。而且把男女生分开更增加了异性间的神秘感,也就增加了男女生之间的好奇心。从心理健康来说,长期的这种隔离对人的心理健康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在我几十年的工作中遇到的许多婚姻不幸在性方面压抑的成年人,大多是因为在青少年期间的性压抑。所以,无论基于那一点考虑,我都不会赞同这种男女隔离的教育方式。
因为普遍认为男生和女生间没有纯洁的友谊,学校和家长为了防止早恋可谓是用心良苦,像为预防早恋而专门男女分班或女子学校,更有学校在宿舍楼安装摄像头来防止早恋,作父母的也不容易,出现了以女生家长为主的陪读父母等。在早恋问题上,学校和家长究竟应该怎么做?我认为男生和女生间有纯洁的友谊。像成年人在工作中都会有关系密切的异性同事,青少年为什么就不能有男女同学间的正常友谊呢?
在对待青少年的早恋问题上,其实很多时候学校和家长大可不必大惊小怪,来不来就给戴上“早恋”的帽子,我遇到的很多早恋的案例都是因为学校和家长的怀疑而弄假成真的。对异性间的交往太过敏感,这是学校和家长的通病,当然这和我们那代人的经历有关系。作为学校和家长,如果有早恋倾向的最好以提醒、交流、建议的方式告诉孩子,而不要以命令、惩罚等手段来解决问题。学校和家长主要是“疏导”而不是“堵”,我主张鼓励男女生的正常交往。像我自己的孩子,我从小到大都鼓励他与女生正常交往。孩子现在已读大一了,也经常带些同学到家里来玩,男的女的都有,有时玩得饿了大家还一起动手做饭吃。我认为很正常,孩子们也玩得高兴。
一般的青少年正常交往不应该归入“早恋”的范畴。所谓的“早恋”就是恋爱的年龄早于一般人。像“来往过密”,有可能是在早恋,也有可能就是一般的异*往,这是应该区别对待的。
许多老师一看到男同学和女同学走在一起,就担心是不是“早恋”?就想方设法阻止他们的交往,这是没有必要的。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受到异性之间“磁场”效应的影响,必然表现出喜欢和异*往的倾向。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他们开始学习怎样和异性打交道,为将来走入社会、开始真正的恋爱做准备。老师、家长不要随随便便就给孩子扣上“早恋”的帽子,因为这段经历将是他们“社会化”过程中很重要一部分。我有一个观点,他们不是“早恋”,而是“早练”,早早地练习,免得将来不懂得怎样和异性正常交往。
在青少年性教育的问题上,老师、家长要做的事情有两个:“传道”与“减压”。所谓“传道”,就是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不同性疑问,给予他们相应的性知识、性伦理和性安全教育:所谓“减压”,就是要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些释放“性压力”的机会,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异*往空间。对于前者,很多老师、家长已经认同。但对于后者,大部分老师、家长都还没有意识到。
现在老师和家长的观念要更新,孩子和异性接触就被认为在“搞对象”是不对的。孩子对异*往的渴望,不能光靠堵,目前孩子获得性信息的渠道很多,对学生来讲,取得合法的婚姻至少还要十余年,在这段时间里,老师、家长除了从正面增强孩子的思想免疫力外,也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一些接触异性的机会。
老师、家长应首先有一种端正的态度,改变传统的以性为丑恶、以性为神秘的观念,力求将真实的科学的信息告诉孩子。同时,性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它不仅是性知识,还应包括性伦理和性安全教育。这其中,自然就涵容了青少年的自尊、自爱、爱人、责任感、自制力等人格教育。
如今的孩子,十来岁就发育成熟了。这一半要归功于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一半要归功于通俗文化的熏陶。如果再以老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早恋问题,必然会生出许多枝节。在我看来,早恋概念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对有些早熟的孩子来说,感情丰富,关注男女之事,属于正常情况。老师和家长过分的干预反而会促使孩子偷尝禁果。在中国的古典文学名著中,禁闭在闺房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千金小姐,一旦走出闺房,必然会春情萌动,惹出乱子,倒是那些整日嘻嘻哈哈的丫环侍女不会轻易动心。所以,对男女之间的正常交往,家庭和社会应该提供足够的空间,要让他们在正常的环境中学会与异性相处。
在西方的儿童教育中,非常看重试错教育。试错的过程,其实就是锻炼儿童生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儿童的人格得到了尊重,他们会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体验到尊重他人人格的重要性。因此,必要的错误对儿童的成长是有利的。在中国,儿童成长的过程是不允许发生错误的过程,学校和家长像两条拐杖,随时守候在儿童的身边,害怕儿童跌倒,而这样做的结果是,增加了儿童的逆反心理,助长了他们的个人中心主义,所以,稍有机会,他们就会作出反叛的举动。在对待所谓的早恋问题上,不应该采取围追堵截的办法,而应该以平和的心态认真对待,并以平等的方式将大人的经验传授给他们。早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学校和家长将早恋视为洪水猛兽,以非常严厉地措施对待早恋的儿童。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在经过漫长的痛苦历程后,希望自己的孩子一切顺利。但是,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如果不允许孩子亲身体验成长的快乐与痛苦,他们就不可能有*的人生。因此,允许孩子在感情上尝试,是塑造孩子完美人生的必要条件。在孩子勇敢尝试的过程中,应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应该让他们勇敢地独自面对人生的磨难。现在的一些早恋现象,无非是男女儿童之间基于好奇而相互吸引的举动。对这种现象,如果老师和家长过多介入,反而会促使他们进一步发展彼此的关系。一些所谓的私奔无非是学生暂时逃避学校和家长惩罚的手段罢了。如果家长和学校对待儿童之间的亲昵举动能够采取尊重和宽容的态度,反而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总之,在早恋问题上,我们应该有以下共识:
第一,所谓的早恋,其实并不早。儿童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决定了他们对男女关系有一定的认知能力。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应该培养他们的责任能力,让他们能够独自面对人生的尴尬与挫折。
第二,在处理男女儿童恋爱问题时,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应该以平等的朋友身份,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传授给他们,供他们参考。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腹,更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们。尊重儿童的人格是解决意见分歧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第三,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建立一个适合儿童生长的健康环境,杜绝不良的诱导因素存在。父母更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舒适、健康的小环境,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尊重别人,理解别人。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有太多似是而非的内容。当我们注重应试教育的时候,过分强调现成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儿童的创新教育;可是当我们强调素质教育的时候,却又忽视了人生经验教育,过分地强调竞争性的创新教育。其实,人类的进步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交往的过程,也是每个人的人生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早期的人生经验依靠壁炉边的奶奶传授,而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这一重担落到了学校和父母的身上。素质教育更多地是人生经验教育,是将一个个懵懂无知的儿童培养成为一个个现代公民。从这个意义上说,素质教育就是公民教育。作为学校和家长,不能一边进行公民教育,塑造儿童的人格,一边忽视他们的人格,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们,干涉男女儿童的正常交往。处理早恋问题首先要对家长和老师进行公民教育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1 20:41
早恋是青苹果,酸的,青少年现在接触的东西和老一辈人不同,从电视上,身边的所见所闻始学生提前对感情、恋爱产生关注,那早恋好不好?我自己是个早恋的人,经验告诉我,早恋能满足我们当时心理的空虚,能提前感受这不成熟的爱,即使彼此深爱对方(其实当时我都不懂爱是什么东西),但是现实环境是不允许额,为什么?想想你们的感情寄托于什么?你们现在不担心吃不担心穿,因为这一切由父母承担,你们只用想想怎么应付父母把成绩搞好就行了,谈恋爱要增加支出,买礼物,买衣服,买戒指,这一切是谁成全的?答案是父母,所以没有经济基础的爱情是不成熟的爱情。反而作为学生的你们应该做什么?学习……这个永恒的主题,所以对于父母来说,你们所做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父母都要反对,谈恋爱,上网等等。但是有时父母并不完全了解我们,不理解我们的感受,因为你觉得除了父母,还有一个人在关心你,甚至和他在一起的时间比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还要多,所以在双方都关心你的情况下,你就按你的理智办事了,那就是选择和他在一起,谈恋爱其实并不就意味着就一定影响学习,我有个同学,高考之前她和他男朋友玩了6年,从初一就开始在一起了,而且她是我们学校的校花,追的人也很多,但是她给我的影响是她很爱学习,她男朋友成绩也很好,他们天天在一起,吃饭、学习,互相关心,最后我那同学考上了上海交大,他男朋友考上了同济,我很羡慕啊,当时我就在想,如果说谈恋爱会影响学习的话,那她不谈恋爱的话不是要考到外国去……所以说谈恋爱并不一定就是坏事,如果你们在一起学习那就增加了学习的动力,但是如果你们在一起只是想如何好玩那就没必要了,因为最后你一样都得不到,成绩也不行
你和他还很可能相隔异地,时间会冲淡一切,等到时候你成熟了,觉得当初谈恋爱是耽误了时间那就晚了,所以楼主只要选择好立场就好了,如果你们能一起学习互相影响对方,那我支持了,希望你们幸福。就算父母反对就让他们反对去吧。我是个吃过苦果的人,希望楼主不要轻易尝试这苦果的滋味,写了那么多,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1 22:49
在不该那么早的年龄恋爱就算~~~具体的数字不好说,其实,如果因为年龄太早了,或者明明没有结果,不该发生的,都会被理解为早恋。早恋被定义为了黑色的。。。也许有点冤吧,但道德就是这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2 01:14
早恋不管是短暂的还是一辈子的,那些快乐,那些小伤,都会给你留下甜蜜的回忆。大多数人是不会赞成,既然选择了,就好好的珍惜。但是千万不能和学习混合在一起,以学为主,用娱乐的一部分时间在一起玩,谈谈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2 03:55
早恋,也有叫做青春期恋爱,指的是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兴趣、痴情或暗恋,一般指18岁以下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爱情,特别是在校的中小学生为多。
经过二十年在中国的调查表明,在中学阶段没有发生过感情的人很少。而大多数都是暗恋、单恋(单思)。只有相互有好感,才能发展成为早恋。
早恋行为是青少年在性生理发育的基础上,也是心理转化为行为的实践。然而,一般人认为早恋会带来很多问题,如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绩等,尤其对女孩更为明显突出,但一般不会有太严重的影响。早恋常常以失败告终,很少出现早恋能够终身厮守的;亦有人认为早恋是青少年对男女关系的探索和学习,为将来的恋爱与婚姻作准备,不宜过份禁制或压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2 06:53
学生不要恋爱~~好好学习~你爸爸妈妈会伤心的~学生不要羡慕的爱情?你知道爱情是什么吗十六七岁早恋不是人?是人就是她们没有读书?额罗密欧和朱丽叶、梁山伯和祝英台是假的有一点是真的?如果一个人不读书那她去哪啦!恋爱吗~恋爱有什么意义?不到23~~25就不要有恋爱的心情好好学习?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2 10:08
在父母眼里上学的时候就是要好好学习,不能谈恋爱,他们认为大学也一样很重要,希望你能好好学习,等毕业了再谈恋爱,其实大学谈恋爱是可以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2 13:39
其实
没有早恋,只是大人想象出来的东西,我17岁,妈说我早恋
但是高中生就不能恋爱吗?早恋早恋,早在前,恋在后,恋了就恋了,怎么还会有早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2 17:27
因为在妈妈的心里你都是个孩子特别是还在学习阶段,家长不想因为谈恋爱而影响学业。等你出来工作了,父母就会催你结婚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2 21:32
因为在妈妈眼里,你还在上学,就应该以学业为重,谈恋爱应该是毕业以后的事情,她是害怕你因为谈恋爱耽误了学习。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01:53
因为在妈妈眼里,你永远都是小孩子,只有妈妈觉得你该成家立业的时候,她才不会说你早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06:31
早恋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91
早恋是指青春期或在此之前还不到恋爱年龄的少男少女出现过早恋情。早恋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现象。早恋由环境因素引起,与早熟引起的性兴奋与性萌发有关;也与少女的孤独、空虚,心理上缺乏支持有关。陷入早恋之中的少男少女因爱到互相吸引、互相爱慕、互相支持,情绪是欢愉的,情感是纯真的。由于早恋中情感处于主导地位,通常都缺乏理性,多数人有肉体与性接触的意向,但不一定都付诸实践。相当多的早恋少女满足于温馨的情感氛围,卿卿我我的语言交流。当然,也有部分人基于性冲动而发生性行为。
少女的早恋,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模仿型早恋——这是指性意识发展还处于接近异性阶段的初期的早恋类型,出于好奇心而模仿*恋爱,随心所欲,不问后果,带有明显的游戏性特点;天真型早恋——出于对异性的向往而进行恋爱,只要对某一异性的某些特点好感。认为对方声音好听,球打得好,就会偷偷地眉目传情,或干脆写信约会,带有明显盲目性的特点,这是性意识发展处于接近异性阶段中期的早恋型,初恋型早恋——出于对异性容貌、能力、风度、性格等的倾慕而进行恋爱,开始对爱情有了自觉的追求。但还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恋爱的全部内涵,这是性意识发展处于晚期的早恋类型。
对于青春期中少女的早恋,作为教师与父母,一要加强教育,使其认识到她在思想上尚未定型,心理上尚未成熟,经济上尚未,事业上尚未定向,各方面还处于发展阶段,过早谈恋爱对自己身心发展、理想前途都极其有害;二要防微杜渐,随时把握少女在同异*流中的心态,一旦发现她们有了早恋迹象,就要及时并机智地通过暗示、点拨与谈心,力求将早恋消除在萌芽状态;三要正面疏导,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指导她们正确对待异性,用道德的力量和自控能力驾驭自己的感情。切忌动辄批评,甚至不分表红皂白地训斥、苛责、打骂和当着她的同龄人的面羞辱她们。这极容易产生“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使她因为反抗而与异性情感联结得更紧,把早恋变成真恋,结果使少女遭受很大精神痛苦,使她们与父母的亲情也受到伤害。个别早恋少女因不堪其辱,愤而出走或自杀,这些方面的教训,是值得吸取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1:26
1、上课分心走神、精神恍惚,学习成绩突然下降;
2、情绪起伏大,心神不宁;
3、开始注意打扮,突然大手大脚花钱,善于在某个异性面前表现自己;
4、突然有人寄信、打电话来,但寄信人、打电话人不留地址、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