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授信不良资产问责工作中的不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5:58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8 04:37

摘要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在授权范围内依法开展业务,其民事责任由总行承担。从现实业务看,商业银行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是靠基层行在激烈的市场中攻城略地,实现资产规模快速增长。而授信业务是资产规模扩张的主要手段,内部控制在授信业务过程中的有效性,直接影响资产质量健康与否。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1-11银行授信不良资产问责工作中的不足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在授权范围内依法开展业务,其民事责任由总行承担。从现实业务看,商业银行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是靠基层行在激烈的市场中攻城略地,实现资产规模快速增长。而授信业务是资产规模扩张的主要手段,内部控制在授信业务过程中的有效性,直接影响资产质量健康与否。目前,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银行总行层面已基本建立了由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构成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三位一体法人治理结构,基本明确了三者的沟通协作运行模式,内部控制理念在管理层已达成共识。但是在基层商业银行(以下称基层银行),情况却不尽理想,如何有效避免授信业务出现大规模风险,需要从基层银行授信业务内部控制要素的建立和有效性角度,进行深刻分析。一、基层银行授信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内部环境存在问题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的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机制、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具体到基层银行授信业务中,目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01制衡机制存在不足由于基层银行实施的是行长负责制,由行长和分管业务副行长、授信风险的副行长、以及分管监察党工群的纪委*组成。虽然商业银行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稽核和检查监督,但是从实践看,上级行没有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其次,虽然分别有分管业务和授信风险的副行长,但他们的直接上级是本级行长,内部制衡机制不够强大。当然,基层行也有风险评审委员会,但这些评审委员会的委员来主要由本行的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商业银行未能对这些委员的专业性做出明确要求,更重要的是这些人性不强,类似评审委员会决策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缺乏制度保障。为快速扩大业务份额,上级行没有认真评估基层行的实际业务能力,几乎将所有的授信业务开办权放到基层行。根据内部控制的制衡性原则,一项授信业务要经过调查经办、复核等岗位,而事实上基层支行并没有配备相应的业务人员,或配备了人员,但业务能力达不到要求,形不成制衡机制。02人力资源*失当银行应当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目前,基层银行从事授信业务的人员存在明显的经验缺陷,虽然也都通过了银行的授信资格考试,履行了人才准入关,但没有经历过经济周期,对企业的经营周期把握不准,授信调查报告纸上谈兵现象比较严重。最重要的是,基层银行的授信队伍的阶梯制培养、或者“导师培养”制度缺失,往往是客户经理一旦有了一定的职业经验,跳槽现象经常发生,基层行授信人才资源损失严重。(二)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风险评估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一系列程序,对于高风险的授信业务更要履行必要的专业评估程序。基层银行缺乏对目标设定的必要研究,对一个企业的授信限额,虽然也有模型控制,但受竞争及业绩考核的影响,过度授信的冲动时有发生;其次对风险识别不充分,缺乏对企业的战略分析,基层银行过分依赖担保现象比较普遍。同时,风险应对缺乏必要的措施,基层行风险评估存在一个重要问题是,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的能力不均衡,二级行以下基层行层面的授信业务人员能力明显不足。(三)控制活动存在的问题控制活动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等制度和机制,授信业务也不例外。然而在贷款管理环节,基层行没有实行贷管分离,即发放贷款后,贷后管理仍旧由营销贷款的客户经理负责。这种做法的危害在于:一是不利于发现授信企业的潜在风险,如果贷款营销人员再直接管理授信企业,存在惯性认识,易发生贷款后评价不够客观公正的现象。二是不能很好的落实贷后条件。一般来说,审批部门在审批贷款时会提出若干条件,目的是防范贷款风险,而营销客户经理希望快速发放贷款,扩大业绩,忽视贷款条件的落实,而审批部门贷后检查存在滞后性。三是容易产生营私舞弊行为。营销贷款的客户经理又直接管理贷款客户,不符合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极容易产生营私舞弊行为。(四)信息与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授信业务的信息沟通重要的方面是基层行能够及时准确传递自身管理和授信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使各级授信人员防患于未然。目前,银行虽然每年都有授信出现问题的案例,大部分是银行授信管理不善造成的,这些交了“巨额学费”的案例理应成为授信人员极好的教材。但是基层行没有有效利用这些案例,不良贷款处置结束后,责任人也处理完了,相关文件也束之高阁,无人问津。从长期看,而且总行和一级行的关于行业分析的研究报告,比如宏观分析,行业分析等等,也没有及时下发基层银行,没有科学的宏观指导,基层行的授信投放的盲目性比较突出,基层行授信风险频繁发生。(五)内部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基层行任何一笔授信,都要经过授信发起,调查,评估,审贷分离与集体决策,从形式上看,履行了所谓的程序,但这些流程是否基于授信人员和客观做出的,需要相对的内审部门做出评估。从基层行实践看,同级的审计部门没有对其日常监督,上级行的内审部门侧重于专项监督。由于基层行授信业务日常监督的缺失,授信风险的潜在隐患难以及时排除。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