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1:52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9 11:58
中国传统节日一年有11个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现在农历的“正月初一”,历史上称为上日、元日、三朝、正日、元辰、新正、新元、元旦等,直到1914年,**在内务部呈文中提到“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春节这一说法才逐渐流传开来。
春节是祭祝祈年的日子、亲人团聚的日子、也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有拜年、放鞭炮、游神等各种习俗。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又称灯节、小正月、元夕、上元节等。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中国人素有赏花灯、吃汤圆、吃元宵、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为古时候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互相结识提供机会。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
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
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
清明节融汇了寒食与上巳两个节日的习俗,有祭祖扫墓、踏青、冷食等习俗。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
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说法。
端午节有扒龙舟、挂艾草与菖蒲、食粽、饮雄黄酒等习俗。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巧夕、牛公牛婆日、双七等,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日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妇女于七夕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因“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越来越多的情侣把那天视为中国情人节。
民间习俗有:斗巧、拜七姐、乞求姻缘等。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俗称鬼节。
七月十五既是民间的秋尝祭祖节,又是道家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俗道僧三流合一。
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团圆节等,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又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
冬至(公历12月21日或22日)
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拜冬等,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故称为“亚岁”或“小年”。
冬至是太阳南行的极致,这天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北半球的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冬至这天,北方有吃饺子、南方有吃汤圆等习俗。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俗称“腊八”,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
腊八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
这节日的习俗是“喝腊八粥”。
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
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同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压岁钱、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9 11:59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你好,亲亲[开心]。1、一年中的法定节日共有16个。
2、它们分别是元旦、春节、清明节、妇女节、植树节、劳动节、青年节、端午节、*节、儿童节、中国*党诞生纪念日、中国人民*纪念日、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记者节。
3、虽然法定节日很多,但是不是所有节日都可以放假,只有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才属于法定节假日。[心][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