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7:0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5:48
1. 正确认识苦难和屈辱。2007年12月,在上海的一座写字楼里,笔者拜访著名电影导演谢晋先生,话题是关于他1997年拍摄的电影《鸦片战争》。当年已84岁高龄的谢导思路清晰,但说话有些絮叨,表达也有些跳跃,加上南方口音,我听起来颇为吃力。但当我请教选鸦片战争这个题材他最初是怎么考虑的时候,他的表达突然变得特别清晰利索起来,说了一句让我至今难忘的话:只有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勇敢面对曾经跪着的历史。这是他拍《鸦片战争》的初衷。也许“跪着”这个词有些让人难以接受,但我理解谢晋先生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如何正确认识我们民族曾经遭受的苦难和屈辱,特别是精神上受到的摧残。中华民族在近代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那些落后挨打的悲惨场景,常常让人不忍直视,让人痛彻肺腑。在这种痛苦的深渊中,很多人的精神经受不住煎熬,变得极度衰弱和麻木。
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北京,跟在侵略者后面的,是为了几个脚钱而卖力推着小车送辎重的中国人;侵略者攻陷北京,达官贵人“相率户前挂某某国顺民旗”,“鼓乐燃爆竹,具羊酒以迎”,很多普通市民则站在街道两边袖手旁观。这样的精神状态,被心怀觊觎的日本军国主义窥视得清清楚楚。曾在中国留过学的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支那论》中以极其恶毒的语言写道:“支那恰似蚯蚓这种低级动物,把一段身子给切断了,其他部分没有感觉,仍然能够继续活着。”被称为日军第一智囊的石原莞尔于1920年4月到1921年5月被派到中国,考察湖北、湖南、四川、南京、上海和杭州等地,他轻蔑地认为,中国“官乃贪官,民乃民,兵乃兵痞;*欺压民众,官民对立;若外国入侵,民众不会支持*。”当石原莞尔从武汉码头归国时,更改了他的“联华抗欧”战略,变为“吞华抗欧”——吞并中国,利用中国的丰富资源,做强日本,然后与西方争霸。
2.民族精神的浴火重生。在中华民族的基因里,始终澎湃着团结统一、自强不息、取义成仁、不畏*的巨大能量,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种能量,在面对民族巨大危机的时候,总是能够被唤醒,能够迸发出无敌的力量。这是中华民族尽管历经磨难却始终傲然屹立的精神密码。抗日战争,就成为唤起全民族精神觉醒的历史契机。
日本对中国的持续侵略,是近代以来中国苦难史上最痛苦最黑暗的一页,日本反动统治者一次次侵略中国,14年挑起甲午战争,15年侵占和澎湖列岛,1900年伙同其他帝国主义列强侵入北京,1904年发动日俄战争、侵犯中国东北领土和主权,1914年侵占青岛,1915年提出“二十一条”,1931年策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全境,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1937年7月7日以炮轰宛平县城和进攻卢沟桥为标志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亡国灭种的巨大危机,笼罩在每个中国人的心头。日本全面侵华是近代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顶峰,激起中华民族空前深刻的民族觉醒和空前顽强的反抗意志。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就如郭沫若在《凤凰涅槃》里描绘的那样:“春潮涨了,春潮涨了,死了的宇宙更生了。生潮涨了,生潮涨了,死了的凤凰更生了。”抗日战争如同一座炼炉,淬炼着中华民族不屈的灵魂,熔铸出伟大的抗战精神,实现了民族精神的浴火重生。
(二)伟大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
我们今天纪念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尤其要深刻领会伟大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在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昂扬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全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对中国人来说,不论身在何处,不论何种身份,面对穷凶极恶的日寇,都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日战争的伟大洪流。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说:“亡国的危险临在每个中国人的头上,即使过去有着怎样的深仇积怨,便算是杀父之仇罢,在这大难当前的日子,也不应再记往日的仇恨,而唯有团结起来一致对付当前最大的敌人,在‘抗日高于一切’‘一切为着抗日’的原则下和衷共济,为大家的共同利益而奋斗,才是出路。”全体中华儿女在抗日的旗帜下凝聚起来,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
2.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民族气节是一个民族固有的人格特征,是抗战精神的精髓。面对日本法西斯疯狂的侵略气焰和残暴行径,无数中华儿女表现出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彰显了无比高贵的人格光辉。“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殉国将领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中华民族奋起抗争、大义凛然,宁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谱写了激昂慷慨的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胜利交响曲。
3.不畏*、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这种气概就如当年《大公报》一篇文章所描述的那样:“今天的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为了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自由,并且确有把握,一定能达到。”在冀南抗日根据地,有一份报纸,叫《人山报》,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冀南是大平原,没有山地做依托,敌人有机动优势,能不能坚持游击战,建设根据地?中国*党和人民的回答是:能!没有自然的山,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就是“人山”,这个山比任何山都更坚实、更可靠。抗日战争是异常惨烈的,中国人民付出的代价也是无比巨大的,但在14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正所谓“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4.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战争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武器和军队的对抗,而更是意志、精神与信念的较量。有没有必胜的信念,有没有战斗到底的意志,往往决定着战争的最终结果。就如*所概括的:“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表现出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不屈服,不自弃,不怨尤,以毅力、智慧和牺牲战胜了重重困难,终于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5:48
抗战精神丰富和升华了英雄主义精神。其一,突破了旧式英雄主义强调个人价值与作用的局限,形成了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群体意识和集体主义的英雄观。其二,摒弃了旧式英雄主义为个人利益打算、为统治者效力的愚昧落后思想,形成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并为之英勇献身的*英雄主义。
抗战精神丰富和升华了民族团结精神。其一,突破了强调“华夷之辨”的大汉族主义局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成为共识,中华民族意识空前觉醒。其二,中华民族空前团结,各民族以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为重,和衷共济,并肩战斗,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成为各兄弟民族的共同意志。
抗战精神丰富和升华了自强不息精神。其一,在深重的民族灾难和基本物质保障极度匮乏的条件下,中华儿女不畏艰难,依靠自己的力量顽强拼搏、奋发图强,形成了自力更生、自立自强的强烈民族意识。其二,面对生死考验,中华儿女自觉践行不妥协、不退让、不屈服的民族气节,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精神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5:49
五四精神是一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五四精神又有了新的内涵。它是踏实肯干与进取创新精神的统
自主与无私奉献精神的统一。我们要始终将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弘扬中华名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崛起而不断奋斗。
五四精神即“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是进步青年的基本价值观。作为新一代的知识青年,我们应继承五四精神的优秀思想精髓,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做好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用实际行动将这一精神传播给更多的人
五四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的序幕,五四爱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作为当代大学生,历史赋予我们新的使命,我们要始终牢记党的重托,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理*国,以积极的心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肩负起历史使命,用青春谱写历史新篇。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5:49
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乃至在处理战时战后诸多问题是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和平与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居安思危。在抗日战争年代,*先辈们用他们的血肉铸成了我们新的长城。同样是青春正茂的年华,我们广西的学生军却替我们保卫了祖国。所以,本文主要讲诉了什么是抗战精神,什么是爱国精神,以及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该怎么样去继承和发展这些精神财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5:50
投身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