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3: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23:07
顾翼东教书一贯非常认真,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意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他认真备课,经常增加新的内容,根据各大学不同特点,备课内容有所不同。例如在交通大学根据该校重在应用的特点,把理论和应用结合起来,教学内容适合需要,因而很受欢迎;东吴大学偏重叙述及应用;大同大学偏重当场计算;在上海医学院授课时,则经常运用医药化学方面的实例,并介绍生产改进要点,使学生理解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顾翼东是中国培养第一批化学方面的进修教师、化学硕士生(50年代)和博士生(80年代)的导师。多年来他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人才,他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以至国外,可谓桃李满天下。其中许多人现在已成为专家、教授,在各个领域发挥了骨干作用。 钨化学、萃取化学、稀土化学研究工作成绩卓著
顾翼东曾对矿产化学分析有浓厚的兴趣。大学毕业时,他的导师成功一叮嘱他日后在“钨”的分析及应用研究方面多下功夫,从此他对钨有特殊的感情。1945年,顾翼东进入当时主管钨矿出口的机关——资源委员会国外贸易事务所,这是顾翼东的工作方向转入无机化学尤其是稀有元素研究的开始。他最早发表的两篇有关钨化学的论文“锰铁矿中铌、钽含量分析”与“黄钨酸——均相沉淀法”就是在这个时期内完成的,后来他的研究领域扩展到稀有元素化学(钨化学、萃取化学、稀土化学)。 在顾翼东的研究领域里,占据重要地位并取得显著成就的,首推钨化学。他所在的复旦大学化学系,始终是中国最重要的钨化学研究基地。
早在40年代,顾翼东在进行钨矿分析时就发现钨矿石的盐酸不溶物中含有一定量的铌和钽。经过铌、钽定量分析后,他提出:出口钨矿除了含钨量达标外还应按铌、钽含量制定钨矿价格的新标准。从而保护了钨矿的价值,为国家资源的充分利用做出了贡献。
50年代,顾翼东首先提出了利用络合、分解而完成均相沉淀制备黄钨酸的方法,即先使钨酸盐在浓盐酸中形成钨酰络离子,加热除去盐酸,钨酰络离子逐渐分解而形成分散性良好的黄钨酸沉淀。
此后顾翼东继续深入研究钨化学的基础反应,得到了活性粉状白钨酸。这是国际上很久以来未能研制成功的化合物,顾翼东用了一年多时间,在1981年试用“倒滴法”制得活性粉状白钨酸。用这种方法能在低酸度和常温下制成纯度高的产品,且产率高,尤其具备比黄钨酸大得多的化学活性。许多难以从黄钨酸制备的化合物,可以用活性粉状白钨酸制得,由此他开辟了钨化合物合成的新途径。顾翼东在化学生涯中合成了几十种新型化合物,包括含钨的同多酸、杂多酸、过氧钨酸及其盐类,以及含钨簇状化合物、有机胂、合钨、亚超细碳化钨等等,它们在性质上各具特色。如偏钨酸、十聚钨酸有机铵盐的光致变色和光还原性能,偏钨酸铵、偏钨酸过渡金属盐的催化性能,有机?合钨的抗癌性等,都颇有应用前景。顾翼东还细致地论述了黄钨酸、白钨酸以及钨的多种同多酸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转化条件,他在“黄白钨酸制备法的差异以及粉状白钨酸反应研究的进展”与“活性粉状白钨酸与十聚、六聚以及其他聚钨酸盐的联系和应用”两篇总结性报告中指出:活性粉状白钨酸是十聚钨酸和六聚钨酸的交织物,并且二者可以互变。由于粉状白钨酸的活泼性,它很容易与吡啶成为层状化合物,也很易被还原而成为三价簇状化合物K3W2Ck9,从而为制备四价及五价钨簇合物开辟了途径。 此外,顾翼东还十分重视生产急需的应用研究,提出了“内在还原法”生产蓝色氧化钨,可以得到均匀、单一、粒度可控的产品,可用作高质量硬质合金及超细钨丝的材料;又如湿法从仲钨酸铵APT转为偏钨酸铵AMT的新工艺,所得产品质量优于世界同类产品。
早在50年代初,顾翼东即注意到,酸式12-钨磷酸钙水合物晶体,能与乙醚反应放热,成为单一的液相,从而得知醚类在适当条件下,具有给电子性。60年代他在进行溶剂萃取研究时,提出了用多碳亚砜作为金属元素的萃取剂,与此同时,又合成了两种低碳亚砜与一系列稀土盐的加合物,对个别加合物还作了晶体结构测定。在80年代末,他又进行钨钼杂多酸盐与给电子对低碳有机溶剂(二甲基亚砜、四氢呋喃等)之间的反应热测定。这样他又把钨化学与物理化学紧密地联系起来。
1952—1966年是顾翼东的科研方向从有机合成转为稀有元素,尤其是钨及萃取、稀土研究的时期,他所熟悉的有机化学尤其是应用在沉淀、比色及萃取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和运用,1955年他发表了论文“金属离子的液相萃取分离法”,介绍了用于溶剂萃取的有机试剂。1958年又编写了《有机试剂在金属元素比色分析及沉淀分离中应用的发展》一书。当时国内正热衷于半导体锗的开发与分析,顾翼东合成萤光酮引起了国内对分析用有机试剂合成的注意。三苯基胺、酰代吡唑酮以及多碳亚砜是三类典型的萃取剂,顾翼东参考有关文献自行合成,并及时介绍给国内各单位采用,促进元素分析用有机试剂的发展。同时他在不同系列基团取代的吡唑酮衍生物应用于稀土元素的萃取及协同萃取方面也取得成果,合成了固体萃合物,对示踪技术用于协同萃取起了示范作用。在以后30年间,酰代吡唑酮类萃取剂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及推广。顾翼东后来又发表了“沉淀结晶与萃取”、“含肟基萃取剂的发展”、“多金属元素间的带同萃取”等多篇重要论文。这些论著结合丰富的无机、分析、有机和物理化学知识,阐述了各种分离方法的内在联系以及分析试剂向萃取剂演变的过程,指出了发展新萃取剂的方向,推动了萃取技术的应用。 稀土元素化学一度也是顾翼东的主要研究方向,1955年他指导研究生首先用纸上色层法进行了稀土和铀分离分析研究,并解决了当时独居石中铀的定量分析问题,保障了独居石的安全生产。此后提出了控制酸度,用过氧化氢还原二氧化铈,以制备*亚铈的方法。70年代初为了解决离子交换淋洗液中乙二胺四乙酸铜及稀土元素的回收,他提出了用氢氧化钠、甲醛还原的方法,陆续解决了稀土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另外顾翼东还在常温、常压下和近中性溶液中制得含四价镨的铈镨杂多核氧化物,从而测得了四价镨在醋酸溶液中的吸收光谱,这是国际上关于四价镨吸收光谱的最早报道。他提出了铈镨“带同氧化”的概念,突破了变价稀土只能在碱性溶液或非水溶剂中进行氧化的局限,开拓了变价稀土化学的研究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