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3:12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23:26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核算区别如下:
1、采用成本法核算:
借:长期股权投资,应收股利(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
贷:银行存款
2、采用权益法核算:
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公允价值份额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
1、采用成本法核算:
借:应收股利,贷:投资收益
2、采用权益法核算:
(1)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贷—投资收益;
(2)被投资单位发生净亏损:借—投资收益,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
(3)被投资单位以后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借—应收股利,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或成本;
(4)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采用成本法核算:
借:银行存款,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
贷: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
应收股利(尚未领取的),投资收益(差额,或借记)
2、采用权益法核算:
借:银行存款,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以计提的减值)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损益调整(或借记),其他权益变动(或借记)
扩展资料:
1、购买股份时,长期股权投资按购买成本反映;
2、会计期末,把在被投资公司所享有的那部分净损益(扣除内部交易形成的未实现损益)份额确认为投资损益,并相应调整长期股票价值;
3、收到股利时,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帐户;
4、摊销购买时投资的市场价值与帐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同时冲减长期投资和投资收益帐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权益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23:26
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别是在后续计量时体现出来的,当持股比例在50%以上时为成本法计量,在20%-50%含这两个数字是权益法,剩下对被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不足20%,与被投资方不构成控制、联营或者重大影响等关系且公开市场没有报价的采用成本法核算。
1、取得时,在成本法核算下是按照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持股比例计算其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和所支付对价的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留存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盈余公积(“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部分*盈余公积计提比例)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部分*盈余公积计提比例-冲减盈余公积)
贷:银行存款(等等支付对价的账面价值*持股比例)
在权益法下就是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如果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公允价值*持股比例计算的投资成本>投资单位所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那么多余的部分作为营业外收入计量,但是反之则不进行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某某单位(成本)
贷:银行存款(等等支付的对价)
营业外收入 (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公允价值*持股比例-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
对于被投资单位已经计提但是尚未宣告发放的股利作为“应收股利”单独列示在“应收股利”中。
2、在进行后续计量时,
成本法下,分配现金股利时做账,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权益法下,如果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化,投资企业就跟着发生变动。在其科目长期股权投资-某某企业(损益调整) ,在分配股利时,权益法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某某单位(损益调整)
(净利润增加值*持股比例,注意这个净利润要换算在公允价值的模式下,即是对其中诸如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进行调整)
贷:投资收益
在出现亏损时做相反的分录,如果亏损额度较大,就依次冲减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冲减至0仍不住的就以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实际构成的长期应收款冲减,如果还不走冲减的则在备查账中登记;在以后恢复时按照相反顺序恢复。
由于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动投资企业就要对应调整,由于其他(比如被投资单位投资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价值上升带来的所有者权益变动)在科目“长期股权投资--某某单位(其他权益变动)中反映:
借:长期股权投资-某某单位(其他权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不过对于投资当年收到的现金股利视同清算性股利,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收回,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
3、出售时
出售时的处理都是大同小异的,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金额)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结转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调整借贷方差额)
只是权益法在由于”其他权益变动“的存在,相对成本法而言,在最后要把其对应科目也转空: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不好意思,昨晚看到了消息,有点私事所以就写了一半,这会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