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看法及对未来的展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3:14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1:39

  中新网6月8日电 央行今日发布的《2009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称,2009年,各地区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各地区金融业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2010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有利因素较多,国民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态势。

  报告称,2009年,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国各地区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和适度宽松的货币*,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努力克服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积极扩大内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保持区域经济平稳增长。全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加权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0.8%、11.7%、13.5%和12.6%,其中,西部地区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比上年分别回落0.3个、0.5个和0.8个百分点。

  2009年,各地区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消费需求持续升温,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其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为8.8%,增长最快。受益于“家电下乡”等惠农惠民*的实施,城乡消费市场同步活跃,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城乡差距继续缩小,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在一系列稳定外需*措施作用下,各地区外贸进出口降幅逐渐收窄,贸易顺差仍集中在东部地区。各地区海外投资平稳较快发展,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对外投资集中于国外先进技术、营销网络和能源资源等领域。

  2009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东部地区加快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经济发展活力增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加快开发开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区域发展呈现布局改善、结构优化、协调性提高的良好态势。各地区大力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发展低碳经济,淘汰落后产能取得新进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经济圈主导产业优势突出,对全国经济辐射和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各地区金融业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上半年各项贷款快速增长,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多,积极支持了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信贷对经济薄弱环节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个人消费贷款大幅增长。下半年信贷增长比上半年有所放缓,节奏更趋平稳,有利于防范和化解可能影响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风险。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整体比上年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下降。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提高。各地区非金融机构部门融资量大幅增长,14个省份直接融资比重上升,中西部地区债券发行规模明显扩大。各地区继续加大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社会信用环境不断改善。

  报告指出,2010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我国经济面临的有利因素较多,国民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态势。但目前内需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有待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持续扩大居民消费、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任务还很艰巨,财政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国际上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扩散、贸易摩擦加剧及各国刺激*退出等不确定因素也会对我国外部发展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各地区将按照党*、*的统一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和本地实际,贯彻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和积极的财政*,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东部地区将加强*机制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在率先发展的基础上,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中部地区将落实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和提升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地位,建设现代装备制造业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强化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西部地区将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大对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快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支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重在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扭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增强发展的协调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1:40

先是2009年,中美贸易间发生的最轰动事件--轮胎特保案。再到2009年11月24日制定的关税*,批准对中国产石油钢管征收约10%至16%的关税。最后,到近期的美国设定中国输美无缝钢管惩罚性关税税率。我们观察2009年下半年进出口的贸易状况,可以发现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特别是在与美国的贸易上,同时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再度高涨。
而这一切其实都应该追溯到前两年的金融危机,在各国应对这场危机的过程中,发达经济体在实施了有力的救助措施之后,金融体系趋于稳定,金融机构信贷功能逐步恢复。但居民消费不振,实体经济恢复缓慢,失业率攀升。发达经济体从本国利益出发,为保护其脆弱的实体经济、有限的就业岗位和维护社会稳定,导致了金融保护主义、新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逆全球化思潮不断蔓延。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国与美国、欧盟之间的贸易摩擦明显增加,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与此同时,伴随着这些贸易摩擦,中国也面临着各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前一阶段,美元在波动中呈现贬值趋势,相应地人民币对欧元、日元相对贬值,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再度高涨。
2010年,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将呈现缓慢增长态势,且不排除刺激性*逐步退出后面临重大调整的可能。因此,我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争端不可避免。由于发达经济体是我国主要贸易伙伴,所占份额较高,贸易争端将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恢复性增长,也将对相当部分出口产业构成威胁。
除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外贸逆差并不常见,而出口的负增长,则是近20年少见的。2009年12月出口增长终于转为正增长。从今年3月份的统计的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到进口大幅上升,出口大幅下降的现象。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4.3%,进口总值同比增长66%,贸易顺差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5571百万美元。我们知道对外贸易顺差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去年12月份出口增长虽然实现了由负到正的转变。但经历几个月后,2010年3月份外贸再次出现逆差可见,今年的外贸形势仍面临挑战。而造成此状况很大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因为,外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复苏,对我国出口的产品采取的一些高额税收*。目前,对美国出口增长已明显低于对欧盟的增长,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或多或少都会影响此后的我国的贸易格局。现阶段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主动和美国方面协商,就贸易平衡问题达成协议。
我们再来分析下外汇汇率方面对我们经济形势的影响。需要指出的是,反思2005年以来人民币升值过程,持续、小幅度的升值方式,虽然减轻了汇率调整对出口产业的冲击,但也带来了大量国际资本的流入和利益损失。也由于贸易摩擦保护主义的原因,各国都强烈要求人民币的升值,以改善其国家的经济环境。但是我们也同样需要考虑到升值的后果,要认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对于稳定出口预期是必要的。而同时从另一个方面上看人民币汇率一定幅度的升值,有利于逐步淘汰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和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的外向型企业,促进出口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
说到这里,我们就又可以联系到了近年一直被人们提到的一个热点--就是“低碳经济”。其实我们知道中国的经济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结构性的问题。就是我常说的经济上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的焦点还在于如何调整经济结构,包括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地区结构、投资与消费的结构。更为重要的就是要运用科技的力量来转变发展方式,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所在。在此背景下提出的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而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并且伴随着这些技术的运用和推广,我们在对外贸易上的竞争力又将会提高,原因就是很多国家目前都是变相地设置一些技术壁垒,阻碍了我国的发展贸易进程。
其实根据*的信息所反映的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将会更加地复杂,因为我们很难从单一的角度去分析说明,到底现阶段的宏观经济形势如何。我们可以考虑的影响因素包含了很多方面:经济能否保持较高增长,三驾马车的动力是否充沛。2010年出口回升能否弥补投资减缓,通胀的预期已越来越强烈,消费特别是食品消费的价格趋势如何,国家外汇储备以及财政收支的状况,这些都将主导当前宏观经济的基本走势。
另外:一、当前经济是高增长吗?二、当前投资能保持高增长吗?三、净出口对增长有贡献吗?四、PPI拉升会加大通胀吗?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1:40

用书面的回答不准确!用事实回答你。
工资涨了10%物价就涨了30%-150%不等。
养老保险待遇高低相差4.2倍,医疗保险相差62%。
贪腐严重打击了老百姓的正常生活道德轨迹,一个县级管煤炭的*即可贪污2亿元人民币,不算挥霍及花在裙带关系上的钱。目前像这样级别的*起码有上千万之多。
社会治安混乱,*表明打黑扫黄,实际包工都涉嫌黑势力!卖淫嫖娼是公开的秘密。
金融次序混乱,股市基金全是圈套,老百姓血汗钱被套若干个亿,谁得到真正利益?监管不力还同流合污。
房价贵的我穷其一生也买不起。而*和炒房的人平均都有7-8套房。

对未来的展望:
不破不立,国家迟早会采取有效地打击,中国未来不是没有希望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1:41

很简单,就是要解决的问题有这么几个,收入分配不均衡,通货膨胀,未来经济形势很不明确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