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世界级强国的清朝,为何仅短短二百多年就亡国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5:42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2:07

清王朝从盛世的顶峰迅速滑落,从康乾盛世跌到嘉道中落,一切都集中发生在乾隆年间。

乾隆朝的文治武功和经济繁荣,是经过顺治、康熙、雍正几代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结果。乾隆时期的经济繁荣、四境安定、承平鼎盛和“富有四海”,乾隆也是有着一份功劳的。

然而到了乾隆统治的中后期,随着盛世的来临,朝廷上下富而忘源、富不思进。随着经济繁荣和财力充裕,奢靡之风大大抬头并愈来愈甚。乾隆放弃了从政初期那种勤政的精神。

乾隆好大喜功,大兵大役,征调无穷,穷兵默武,终朝兵事不断,旷日持久。几十年马不停蹄的征战,仅军费开支一项,就高达2亿两白银;尤其对缅甸、安南和金川之役,征调频繁,断送了无数人的性命,也耗费掉大量的积蓄,每岁全国租赋,除官兵俸饷外,所余仅200余万两,远不够备水旱赈灾之用。

乾隆后期,沉湎于奢靡,对朝政漠不关心,不仅不听规谏,反而包庇贪官污吏,一味*。最为典型的是宠信和珅,和珅充任军机大臣以后,极力逢迎邀宠,营私结党以固权势。他在六部衙门及各省督抚大员中安插亲信,形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权力网。

清王朝中衰的再一个原因是武功的腐化。康熙平定三藩时,八旗兵军纪已懈。八旗兵久不操练,箭射不住马骑不稳。乾隆皇帝检阅军队,看到的是“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堕地”的情景。后来,朝廷每遇战事,均依靠绿营,但绿营也随着社会风气而腐化。绿营军将领们争置田产,克扣军饷,一遇战事,立即溃逃。军纪败坏,达到顶点。

清初简洁高效的国家机构也走向涣散。大小官吏,因循苟且,谗上欺下,朝纲不振,效率低下,百务废弛。接踵而来的便是财政空亏、经济凋敝,阶级矛盾和*加剧,国势减弱的惨败景象。

乾隆朝岁入虽比前代有所增加,但开支增加得更快,国库积储增加的速度已大大放慢。到嘉庆改元时,接过的已是一个庞大的空架子,以至于嘉庆不得不拿和珅开刀,抄家以补国用。康乾盛世期间,清朝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国库日益充裕,至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国库积储8182万余两。但自从嘉庆以后,财政状况一步步恶化,嘉庆元年(1796年)存5658万两,嘉庆三年存银锐减到1918万余两,此后一直到鸦片战争之前,国库存银未能超过3000万两。道光三十年(1850年),存银又减少到6万余两,咸丰三年(1853年),又减少到11万余两。至咸丰八年(1858年)库存只剩下5万余两。国家财政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社会经济日益凋敝。农村土地兼并异常激烈,官僚地主“膏腴万顷”,贫苦农民无立锥之地。贫苦百姓本来就生计维艰,常有冻馁之虞,但大商人、大地主以高利贷剥夺他们仅有的一点财产,就连少数民族地区也“往往收获毕无余粒,此债未清,又欠彼债”。

官僚、贵族、地方、富商大量兼并土地,失地无地的农民越来越多,还有大量的农民因无法忍受横征暴敛而弃田逃亡,失去生计,四处流浪。社会上流民数量急剧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加,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人民的反抗和不断发生。1796年2月,一场历时9年、席卷湖北、四川等5省的白莲教爆发。清朝调动16个省的兵力,耗银2亿两才勉强将扑灭。

在此之后,清王朝社会矛盾并未解决,社会*的土壤依然存在,清**更加黑暗*,军事日益涣散无力,衰落的清王朝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敌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老朽无力的清王朝在鸦片泛滥的毒害和白银外流的吸血作用下,在资本帝国主义的一次次侵略掠夺下,在*衰落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沼里越陷越深,最终被推翻退出历史舞台。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