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46
共5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7-05 10:28
七月初七是什么日子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
七月初七是七夕,又称七夕节,乞巧节。七夕节始于汉朝。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七夕节的由来
由来一:妇女乞巧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由来二:自然崇拜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由来三:时间崇拜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由来四:数字崇拜
“七夕”又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由来五:生殖崇拜
“七七”是生命周期。《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它说男子以8岁一个周期,女子以7岁一个周期。女子7岁肾气盛,换牙齿头发变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天癸是肾精,任督二脉,以中医说法,"为一身阴阳之海,五气贞元",也就是说,二七就来月经,可以生子。三七肾气平均,最后的牙齿长齐,发育完全成熟。
七夕节还有哪些别称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
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
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
七夕节有什么风俗习惯
1.穿针乞巧: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
2.喜蛛应巧: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
3.投针验巧: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
4.种生求子: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
5.为牛庆生: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
6.供奉“磨喝乐”: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
7.拜织女:“拜织女”是少女、少妇们的事。
8.拜魁星:民间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
9.吃巧果: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
10.七姐诞:广州旧时过七巧节是非常热闹的。
11.妇女洗发: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6:03
中国情人节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浪漫的节日。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织女”和“牛郎”在天空中相会的时候。“织女”是一位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这天晚上,俗世的女人们向她乞求智慧和聪明才智,也向她祈求婚姻幸福。如何庆祝这个节日已经越来越少人庆祝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这一天,唐人街地区被装饰得如同仙境。来自不同地区的“七姐妹”聚集在这里放下各种明亮的香案,祭祀牛郎和织女。香案都用纸包着,里面有花、水果、胭脂粉、小纸花衣服、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不同地区的“七姐妹会”会在香案上下功夫,互相比拼,看谁的制作精美。如今,这样的活动已被遗忘,只有极少数宗祠仍在这一节日设置香案祭拜牛郎织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准备好,晚上请织女指点。因为节日的浪漫起源,乞巧节应该发展成为中国人的“情人节”,让这一天充满爱的温暖和甜蜜,人们可以对自己爱的人表达欣赏和关怀。鹊桥仙秦观秀气云灵动,飞星传怨,银汉一路密行。在秋露秋意的第七天,该见面的见面了,多是世间的那些在一起的人,而是容颜夫妻。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不忍回鹊桥!如果两人感情长久,是否还在暮年?就夜晚而言,七夕除了月亮和黑夜,同样美丽...七夕的昵称“周”背后,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牛郎织女在七月七日相会,故称。王波的《七夕赋》将一周与月亮和晚上进行了比较,指出了一年四季中与家庭和爱情有关的两个最美丽、最辛酸的夜晚。正因为如此,后人把男女结婚的吉日称为一周。传说牛郎父母早逝,经常受到哥哥姐姐的*,身边只有一只老牛陪伴。一天,老牛骗他娶了织女。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去银河系洗澡,在水里玩耍。就在这时,躲在芦苇里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抢走了织女的衣服。惊慌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服飞走了,只留下织女。在牛郎的要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织女、农夫、织女,相亲相爱,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织女也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快要死的时候,她告诉牛郎要留着它的皮,遇险时穿上求救。老牛死后,夫妻俩依依不舍地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当织女和牛郎的婚事被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勃然大怒,命令众神将织女从阴间抓走。牛郎神不在家,就把织女抓走了。牛郎回家,不见织女,赶紧披上牛皮,带着两个孩子去追。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急了。她从头上拔出金钗,划向银河。曾经浅浅的银河突然变得浑浊不堪,牛郎再也无法通过。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江相望,含泪而忍,直到永远。玉帝和王母娘娘被允许在每年的七月七日见面一次。相传七月初七,天下喜鹊会飞到天上,在银河的一座鹊桥上与牛郎织女相会。况且七夕夜深人静,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水果架下,听到天上牛郎织女温柔的情话。七夕七夕七月七日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从鹊桥渡天河的日子。人们心中的织女是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仙女,所以在七月七日的晚上,少女、*都会出来祭拜祭品,向织女讨教,希望自己也能像织女一样拥有灵巧的双手和聪慧的心灵,过上幸福的生活。因为中国的情人节与女性事务密切相关,所以也被称为“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妇女节。中国情人节有吃聪明菜的习俗。巧食包括水果和各种糕点,各地风俗各异。各种巧夺天工的食物做好之后,要陈列在院子里的几个案上,仿佛是邀请天上的织女来评论。然后大家一边看着远处的夜空,一边吃着各种聪明的食物,以为这样会让人变聪明。到了汉代,民间开始向织女讨教招数。不仅祈求心灵手巧,也祈求财富、早日甜蜜的婚姻和一个孩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6:04
七月初七,又称七夕节,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节日。中国民间传说阴历七月初七晚上喜鹊在银河上搭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古俗在这天晚上,中国女孩们要穿针乞巧。鹊桥相会歌颂了中国劳动人民忠贞不渝的爱情,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七月初七”作为节日源于古人对数字和时间的崇拜。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这“七重”列为吉庆日。“重日”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
“七夕”月逢七、日逢七。在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在民间表现为时间的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结。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6:04
农历七月初七就是七夕节,又称乞巧节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传统节日,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1] 。
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6:05
七夕节,乞巧节,又为女儿节,一般人把它当情人节过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6:05
一分钟了解七月初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