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9 09:3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3 13:13
扁形动物的起源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的未解之谜,众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假说。其中,有观点认为它们起源于爬行栉水母,另一些则偏向于浮浪幼虫-无肠目幼虫模式,甚至有人认为大口目涡虫是最原始的形式。然而,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无肠目被认为是原始类群,位于两侧对称动物的基部,从而支持了“浮浪幼虫-无肠目幼虫假说”。
这一假说由Graff最早提出,他认为扁形动物的祖先曾是辐射对称,类似于原始后生动物的浮浪幼虫*,后来通过适应性变化,转变为两侧对称,体形扁平。无肠目祖先的出现,随后推动了扁形动物门其他物种的演化。
神经系统的发育、生殖方式以及胚胎发育等证据也支持这一理论。无肠目与扁形动物的神经系统之间存在差异,例如,无肠目某些类群的神经系统模式介于刺孢动物与扁形动物之间,既有弥散状神经丛,也有类似扁形动物的双叶形脑。无肠目没有的神经节鞘膜,而是神经细胞直接渗入肌肉层,而扁形动物的一些类群则演化出神经节鞘膜。
在生殖方式上,无肠目具有再生和无性繁殖的能力,类似于刺孢动物水螅,但无性繁殖能力相对较弱。无肠目既能通过断裂再生,又能进行有性生殖,这对后来动物的进化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扁形动物离开水生环境、适应陆地生活具有重大意义。
无肠目与扁形动物的生殖方式既有联系又有差异。例如,三肠目涡虫保留了无性繁殖和再生能力,但有性生殖较少;而多肠目则更倾向于有性生殖,生产大量卵子,无性繁殖能力相对退化。这些特性在扁形动物的不同类群中经历了继承和演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