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3:4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4 14:21
清代的木活字印刷术在*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迅猛。早期的木活字印本如顺治年间的《义门郑氏道山集》和康熙年间施琅的《靖海记》,以及雍正三年陈唐重订的《后山居士诗集》等,都展现了这一技术的初步应用。大规模使用木活字印刷则始于乾隆年间,以《英武殿聚珍版丛书》的发行为标志。
从乾隆三十八年开始,武英殿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木活字印刷工程,历时三年,共刻制了约25万枚大小不同的活字,并试印了30多种书籍。这次印刷的高峰是《四库全书》及其他经典著作,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类重要文献,印制数量之大,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一次。这些图书被统称为《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并刻有“聚珍版”的雅名。
最值得一提的是,清代对木活字印刷工艺进行了改革。乾隆四十二年,武英殿出版了《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这是我国印刷史上唯一的专门介绍印刷技术的书籍,对研究印刷史具有极高的价值。书中详细记载了木活字印刷的各个环节,包括为何选择木活字、刻制和排版的细节,以及生产过程中的人员配备等,展示了金简等人的创新与改进。
金简在木活字排版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如实施明确的工序分工、交叉作业法,提高了生产效率。他设计的字柜,类似现代字架,能高效存放和管理活字,每柜可存放1600个字头。此外,武英殿的排字方法沿用《康熙字典》的检索顺序,增加了查找效率。金简的字柜设计和排字方法,是印刷技术的一大革新,使他成为继王祯之后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