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3小时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3小时前
周永年,乾隆三十六年的进士,于四十年被征召参与修纂《四库全书》。四十四年,他担任贵州乡试副考官,四库馆解散后,被授予编修职位,任职文渊阁校理。五十六年,他因病请求回乡,同年秋季七月离世,享年六十二岁。作为十八世纪的知名藏书家,周永年以“甲于山左”的藏书闻名,同时在学术领域也有所建树,尤其在《四库全书》的编修中贡献显著。
年轻时,周永年怀揣着普天之下读书人和传承万世藏书事业的理想,提出了“儒藏说”,旨在保存天下之书,倡议建立“借书园”,以期个人藏书能惠泽天下。他的“儒藏说”源于曹学佺,他将其提升为理论层面,并撰写了《儒藏说》阐明其意,还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为了实现儒藏,他身体力行,建立了借书园,它不仅作为藏书地,更是其理论实践的体现,具备现代图书馆保存文献和传播文明的功能,是公共图书馆的先驱。
尽管在当时藏书家们多保守秘籍,儒藏理想难以实现,但周永年倡导的《四库全书》编纂理念被采纳,他被誉为“纂修《四库全书》倡导之功归诸永年”并非无因。在纂修过程中,他被乾隆特旨任命为翰林院庶吉士,海内学者纷纷投诚,他倾注心血于《永乐大典》的校勘辑佚工作,如章学诚所记,他坚持寻找遗漏,辑出重要佚书,对《永乐大典》进行了补全和校正。
《四库全书》虽由纪昀、陆锡熊等人总领,但经部提要主要由戴震撰写,史部提要由邵晋涵负责,子部提要则由周永年主笔,这体现了他们各自的专业特长。周永年在经史研究中的深思熟虑和对佛家著作的精通,使得他在辑出的佚书中,提要撰写准确无误。他的著述虽少,但贡献巨大,这在如今学术浮躁的环境中,更显其价值。
周永年(1730-1791),字书昌,一字书愚,先世浙江余姚人,其高祖迁居山东历城(今属济南),遂家焉。乾隆三十六年(1771)进士。三十八年入四库馆,任校勘《永乐大典》纂修兼分校官,辑录佚书甚伙。《四库全书总目》虽纪昀总其成,然学界素有经部戴东原、史部邵晋涵、子部周永年、集部纪晓岚之说。永年于子部,盖极毕生之力,故子部综录独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