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粤商丨专访非洲广东总商会侯建雄:从“走出去”到“走进去”“走回来”,打造中非经贸闭环

新粤商丨专访非洲广东总商会侯建雄:从“走出去”到“走进去”“走回来”,打造中非经贸闭环

2024-12-07 来源:爱问旅游网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广州报道

近年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中国的外贸版图中地位飙升,尤其非洲正在成为粤商“淘金胜地”。

数据显示,2000年至2023年,粤非贸易规模由143亿元增长至2710.3亿元,年均增长13.6%。2021年前,走进非洲的广东企业已达到约3000家,遍布54个国家的各行各业。近年来,新一批粤企再度集结指向非洲,粤非经贸合作势头迅猛。

成立于2000年的世能公司便是其中的成功案例。

据悉,世能是中国最早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业务的企业之一,其以印尼为起点,逐步走向南亚、欧洲、南美,业务脚步遍及15个国家和地区。如今,非洲已成为其重心。

近日,南方财经《新粤商》对非洲广东总商会执行会长、广东世能电力设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侯建雄进行了专访。他认为,中非经贸合作前景光明,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广东企业走进非洲开展粤非经贸合作要“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走回来”,形成中非、粤非经贸合作闭环。

《新粤商》:世能当年是如何“走出去”的?

侯建雄:2000年,正值国家开始政策性关停了一批小火电厂,在上世纪90年代,它们曾是广东的主力电厂,电厂机组,尤其是大功率柴油机组几乎都是从德国、法国和芬兰进口的先进设备,大部分机况都还非常好。

当时我们认为,这些设备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一定有需求。同年12月,我们成功地与印尼客户签订了转让珠海前山电厂30兆瓦德国产MAN柴油发电机组的合同,成为国内第一个将发电厂产能转移到国外的项目。

之后十多年间,世能陆续向印尼、印度、智利、阿联酋、苏丹、葡萄牙、意大利、土耳其、巴基斯坦、乌干达、孟加拉等10多个国家出口了发电机组,并以此积累了进出口贸易和国外电厂投资、建设、运行管理的丰富经验。

《新粤商》:为什么后来选择将重心放在非洲?

侯建雄:2010年,乌干达电网公司想建设一个重油发电厂,急需二手发电机。他们通过网络找到了我们——当时国内只有我们有合适的机组。

事实上,与此同时我们还在同好几个国家的客户在进行接洽。世能需要进一步加大“走出去”的步伐,拓展市场,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至于到底跟谁合作,公司内部出现了分歧。

我本人倾向非洲。非洲总共有54个国家,13亿多人口,经济相对落后,发展愿望强烈且势头很好,对中国的产业、产品有全方位的需求。同时,非洲的产品也可以很好地满足国内需要。非洲的发展可以借鉴中国的经验。对我们而言,非洲就是一张白纸,可以写最新最美的故事。

于是,公司便马上派团队出去考察。回来后,考察团队兴奋不已,对乌干达各方面条件赞口不绝,说那里气候宜人、社会稳定、治安良好、对中国人友善。总之,大家对这片市场的观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合作也就顺理成章地达成了。

2010年底,世能与乌干达合作方合资成立了乌干达奥特曼斯电力有限公司和奥莱恩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这是乌干达注册的第一、第二家中乌合资公司。我们既为乌干达带去了光明,也带去了先进的制造业,因而公司在当地深受欢迎。乌干达总统曾多次到我们工厂视察,称赞世能是乌干达制造的标杆,是乌中合作的典范。

《新粤商》:企业在非洲开拓市场还面临着哪些挑战?近年来有什么新的发展态势?

侯建雄:虽然非洲充满着机遇,但风险也不可忽略。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中非经贸除了面临原有的动乱、政策风险等,还面临着外汇管制、汇率风险、恶性竞争等经济风险,当地疾病较多、人才短缺、融资难融资贵等困难突出,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投资安全和资金安全问题严峻。此外,互联网和跨境电商日新月异,再加上竞争不断加剧,价格越来越透明,贸易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随着对非贸易蓬勃发展,中非经贸开始呈现出新态势,从“走出去”到“走进去”成为必然。

特别是,到当地投资建厂之风日益盛行。非洲各国对推动本国工业化的诉求越来越高,单纯的贸易已经不再满足其需求,他们希望更多企业到当地去,带动就业,发展本地制造业。

《新粤商》:“走进去”的下一步,你认为是什么?

侯建雄:新形势下,我们粤商还要积极“走回来”。“走回来”不是说撤回来,而是进行新的投资时要回看国内市场,满足国内需求。这样既能有效保护海外资产安全,规避汇率和支付风险,也能更好地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在海外的投资方向重点要放在资源性的开发上,非洲资源丰富,与中国有非常好的互补优势。对非投资可聚焦在农业、渔业、矿产等领域,瞄准国内市场需求,助力国内经济发展。

例如,可以尝试在大湾区搭建粤非商品交流平台,通过电商、数字化等模式,整合粤非经贸合作的资源,在继续扩大对非出口的同时,把非洲当地的资源和我们企业在非洲生产的资源性产品通过大湾区这个平台进口到国内。

此外,企业还可以直接参与对大湾区产业升级的投资,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

《新粤商》:有观点认为,未来中国企业进入非洲大陆,跨境电商是一个可取之道。请问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侯建雄:此前“粤商与省长面对面”汇报会以及今年7月的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论坛上,我都提到,要高质量推动对外贸易,做好跨境电商是首选。

中国商品与非洲产品有较强的互补性,要进一步促进多方的供需对接,在做好传统外贸业务之余推进跨境电商至关重要。目前,非洲的电商还刚起步,发展缓慢,面临三大痛点:一是仓储严重不足,二是道路和配送车辆制约,三是快递员素质还亟待提高。现阶段,中国对非跨境电商小而散,相关企业如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上述问题,相信业务量能迅速扩大。

同时,我们也要高度重视非洲产品的进口。非洲矿产品、农产品、海产品能满足国内需求,通过进口还可以有效对冲汇率和外汇支付的风险。在这一块业务上,企业大有可为。

《新粤商》:你还有什么其他经验可以分享?特别是进入非洲的先行企业是否能够带动更多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侯建雄:在企业成功“走进去”之后,还要想方设法“走上去”,站稳脚跟,做大做强。

在这方面,有三点很重要。首先,要实现企业与所在国和人民的互利共赢。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心相通在于利共享。只有互利共赢,才能让企业长远发展。

其次,要关注当地的公益事业,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我们既是企业家,也是民间外交的友好使者。在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我们广东商会的企业捐赠了大量的现金和物资,树立了在非洲的粤商良好的企业形象。

最后,企业之间要互相扶持,抱团发展,合作共赢。先行的企业可以扶助后来者,不同行业间也可以抱团合作,这样就可以带动更多的国内企业以及更多的广东制造走进非洲。

《新粤商》:商会在非洲是如何帮助粤企发展的?

侯建雄:非洲广东总商会是在广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广东省贸促会的具体指导下,于2018年8月3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成立的。商会坚持“宣传广东,服务非洲粤商”的责任,旨在团结和组织在非及涉非的广东企业抱团发展、合作共赢,引导更多的粤企走进非洲。

商会成立几年来,与非洲各国的粤商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在条件成熟的国家陆续建立了一批分支机构,在境内外组织了100多场经贸交流活动,并促进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的相互协调与配合。加入商会的企业既可以共享资源,扩大市场机会,提升企业竞争力,也能避免单打独斗,提升企业整体防控风险的能力。

我相信,中非经贸合作商机无限、潜力巨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明确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方向,对于我们走出去多年的广东企业来说,更是增强了发展的信心,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显示全文